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7:39:21 3
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它包括中心池、外環池和水泵;該外環池環繞所述中心池,該外環池頭端設有進水口與所述中心池連通,該外環池的尾端連通設有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與該中心池連通;該水泵設於該外環池內,該水泵用於驅動水流由外環池的頭端向尾端流動。本實用新型的養殖池的結構設置,在有效的空間內很好地延長了鰻魚遊動的路程,使得鰻魚能夠隨著水的流動方向按規劃的路線循環遊動,使得鰻魚不斷保持遊動狀態,保持和提高鰻魚的活力。
【專利說明】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鰻魚養殖池,特別是指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
【背景技術】
[0002]鰻魚的活力決定了鰻魚的品質以及銷售價格,提高鰻魚的活力既能提高鰻魚的存活率,也能夠促進鰻魚的生長,縮短養殖時間,為此,保持鰻魚的活力十分重要。現有的鰻魚養殖池的結構基本上是由四面牆體圍起來的構造,養殖在這樣的鰻魚養殖池內的鰻魚看似空間很大,但實際上鰻魚在養殖池內的遊動毫無規律可循,屬於橫衝直撞型,在鰻魚較多時,容易發生鰻魚間的碰撞,進而導致鰻魚受傷;另外,現有的養殖池內的鰻魚的遊動屬於「自願」型,沒有外力驅使其遊動,這樣的鰻魚遊動很容易「不自覺」而經常停頓。上述因素均影響了鰻魚的活力,不利於鰻魚的生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以克服現有的鰻魚養殖池存在的鰻魚遊動方向雜亂無章,容易發生碰撞而受傷,鰻魚容易「不自覺」而經常停頓,鰻魚活力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包括中心池、外環池和水泵;該外環池環繞所述中心池,該外環池頭端設有進水口與所述中心池連通,該外環池的尾端連通設有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與該中心池連通;該水泵設於該外環池內,該水泵用於驅動水流由外環池的頭端向尾端流動。
[0006]更為具體地:
[0007]上述中心池呈矩形,中心池的四個角呈倒角結構設置。
[0008]上述外環池池壁與上述中心池池壁大致平行地環布與中心池外側。上述中心池外側設有三個順次連通的上述外環池。
[0009]上述中心池和上述外環池均設有吸附袋,吸附袋內裝配有沸石,該吸附袋底部墊有支撐條,該支撐條用於分隔吸附袋和池底底面。
[0010]上述外環池的頭端設有第一矮牆,該第一矮牆與該外環池兩側壁密封連接,該第一矮牆的高度低於水面,且高於上述進水口至高點的高度。
[0011]上述外環池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順次設有隔牆和第二矮牆,隔牆和第二矮牆分別與該外環池兩側壁密封連接;該隔牆底部設有過水通孔,該隔牆頂部高於水面;該第二矮牆的聞度低於該隔牆的聞度,且聞於該過水通孔的至聞點。
[0012]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養殖池的結構設置,在有效的空間內很好地延長了鰻魚遊動的路程,使得鰻魚能夠隨著水的流動方向按規劃的路線循環遊動,這樣的結構方式能夠有效降低鰻魚在遊動過程中橫衝直撞造成的傷害,也能夠使得鰻魚不斷保持遊動狀態,使得鰻魚在養殖池內的活力十足。此外,第一矮牆、隔牆和第二矮牆的設置是為了改善鰻魚遊動的路線,使得鰻魚能夠隨著水流越過第一矮牆、隔牆和第二矮牆構成的屏障,使鰻魚作上下方向的運動,這樣的機構設置能夠很好地提高鰻魚的活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養殖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沿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包括中心池1、外環池2和水泵3 ;中心池I呈矩形,中心池I的四個角呈倒角結構設置。該中心池I外側設有三個順次連通的外環池2,外環池2池壁與中心池I池壁大致平行。該外環池2頭端設有進水口 20與該中心池I連通,該外環池2的尾端連通設有連接通道12,該連接通道12與該中心池I連通;該水泵3設於該外環池2內,該水泵3用於驅動水流由外環池2的頭端向尾端流動。另外,參照圖1、圖2、圖3,上述外環池2的頭端設有第一矮牆21,該第一矮牆21與該外環池2兩側壁密封連接,該第一矮牆21的高度低於水面,且高於上述進水口 20至高點的高度。上述外環池2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順次設有隔牆22和第二矮牆23,隔牆22和第二矮牆23分別與該外環池2兩側壁密封連接;該隔牆22底部設有過水通孔220,該隔牆22頂部高於水面;該第二矮牆23的高度低於該隔牆22的高度,且高於該過水通孔220的至高點。第一矮牆21、隔牆22和第二矮牆23的設置是為了改善鰻魚遊動的路線,使得鰻魚能夠隨著水流越過第一矮牆21、隔牆22和第二矮牆23構成的屏障,使鰻魚作上下方向的運動,這樣的機構設置能夠很好地提高鰻魚的活力。此外,繼續參照圖2、圖3,上述中心池I和上述外環池2均設有吸附袋4,吸附袋4內裝配有沸石,該吸附袋4底部墊有支撐條41,該支撐條41用於分隔吸附袋4和池底底面,這樣的結構能夠增加吸附袋4的表面積,有效改善吸附效果。
[0017]本實用性的養殖池的工作原理為:在三臺水泵3的動力驅使下,水不斷地由外環池2的頭端向尾端方向流動,而外環池2尾端的水則經過連接通道12向中心池I方向流動,這就構成了一個不斷循環流動的水流系統,水的流動方向如圖1中實心箭頭指向所示。鰻魚在這樣的水流系統下會跟隨水的流動方向遊動,並在水流的驅使下進行有序而又無限行程地遊動,水泵3的運行還能夠增加水中的含氧量,為鰻魚的生長提供足量氧氣。
[0018]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包括中心池,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外環池和水泵;該外環池環繞所述中心池,該外環池頭端設有進水口與所述中心池連通,該外環池的尾端連通設有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與該中心池連通;該水泵設於該外環池內,該水泵用於驅動水流由外環池的頭端向尾端流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池呈矩形,中心池的四個角呈倒角結構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環池池壁與所述中心池池壁大致平行地環布與中心池外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池外側設有三個順次連通的所述外環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池和所述外環池均設有吸附袋,吸附袋內裝配有沸石,該吸附袋底部墊有支撐條,該支撐條用於分隔吸附袋和池底底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環池的頭端設有第一矮牆,該第一矮牆與該外環池兩側壁密封連接,該第一矮牆的高度低於水面,且高於所述進水口至聞點的聞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強鰻魚活力的養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環池的中部沿水流方向順次設有隔牆和第二矮牆,隔牆和第二矮牆分別與該外環池兩側壁密封連接;該隔牆底部設有過水通孔,該隔牆頂部高於水面;該第二矮牆的高度低於該隔牆的高度,且高於該過水通孔的至高點。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4070186SQ20142058578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吳祖強 申請人:吳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