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淚道堵塞的套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6:49:4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淚道堵塞的套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治療淚道阻塞的套管,是一種醫療器械。
在現有的技術中,淚道因炎症、外傷所致的阻塞溢淚和因淚囊炎所導致的內眼角擠壓排膿,是臨床中常見的兩種淚道方面的疾患。一般採用的是利用手術或植入義管以達改變淚道正常的生理結構來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這類手術本身有較大的難點和易產生併發症,且手術和醫療費用高,因而不易為患者和醫生接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治療淚道堵塞效果好、不產生併發症、治療簡便的治療器械。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研製一種軟套管,該套管是一可從淚小點插入經由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開口在鼻腔下鼻道的一根帶有網孔的套管。這種帶有網眼的套管外徑外徑1mm,內徑約0.6~0.8mm左右。參照長度約為70mm左右,網孔開在套管一端總長40mm範圍之內,其位置相錯開在管上呈螺旋狀排列,每個小孔的口徑為1.5~1.8×0.5(或0.6)mm2。這種帶有網眼的套管插入淚小點經由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開口設在鼻腔的下鼻道,由於套管帶有小網眼的作用能使在炎症刺激下產生的各類分泌物通暢的經由該套管引流出。通過套管的入口可以注入藥物及不斷用生理鹽水衝洗,使淚囊及鼻淚管段處在網眼衝洗,引流範圍之內,起到治療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便、製造方便,且治癒率在90%以上,明顯療效率可達98%以上。且為患者插入該帶有網孔的套管手術方便,門診即可執行,使患者由住院治療變為門診治療,不但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還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說明
圖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使用圖。
圖1為實施例1,圖2為實施例2,圖3為使用圖。
實施例1套管(1)為直通管,管長70mm,外徑1mm左右,內徑為0.6-0.8mm,在40mm以內管上開有12個小網孔,呈螺旋狀排列,每個小網孔的面積可為1.6×0.6mm2,套管材料可用塑料管,也可為矽膠軟管。
實施例2套管(1)的一端頭為密封狀,第一個網孔開在端頭的一側,其它如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如圖3所示,該套管從患者淚小點(3)插入,經由淚總管(4)、淚囊(5)、鼻淚管(6)開口在鼻腔下鼻道(7)。由淚小點(3)至淚總管(4)段是套管的無網孔範圍,有網孔的範圍是淚囊及鼻淚管段,由處於淚小點(3)處的開處注入生理鹽水及藥物的衝洗,使炎症區分泌的大量粘性分泌物通過網眼進入套管引流出,藥物通過網眼作用於炎症區並對其衝洗,均可引流出。且治療方法簡便。手術時患者的淚道經探針擴張後,用7號腰穿針芯取尖磨平插入套管內,插入經擴張的淚道,抵入下鼻道時固定套管拔出針芯,使暴露在淚小點以外的部分約在10-15mm左右,滯留在淚道內的套管不少於50mm,淚小管(3)到淚總管(4)為元網眼的光滑管段,和暴露在淚小點以外的光滑部分長約25mm。從淚囊(5)到鼻淚管(6)長約30mm左右,鼻淚管外口至下鼻道伸出長約10mm,均為帶有網眼的管段。
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淚道阻塞的套管,長度為70mm左右,外徑1mm、內徑為0.6-0.8mm左右,其特徵在於上述套管的一端長度在為人體淚道總長度的平均值40mm左右的範圍內,開有多個網孔,每個網孔的面積約為1.5~1.8×0.5(或0.6)mm2,網孔呈螺旋狀相對錯開在上述套管上排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治療淚道堵塞的套管。管長約70mm左右,外徑1mm、內徑0.6-0.8mm左右。在該套管的一端相當於人體淚道總長度的平均值約40mm左右的範圍內,開有多個網孔,每個網孔的面積約為1.8×0.5mm
文檔編號A61F9/007GK2251369SQ9521904
公開日1997年4月9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4日 優先權日1995年8月4日
發明者李紹君, 張秀平 申請人:李紹君, 張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