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8:36:46 2
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節油技術,尤其是一種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
一般汽車發動機的空氣供給均是經濾清器後的冷空氣直接與濾清汽油在氣化器內混合成氣合油,然後再噴入氣缸燃燒。
背景技術:
存在的問題是氣和油在氣化器內一次汽化,往往汽化效果不佳,尤其是加大油門,汽車加力時,更是汽化不足,另外,一次供氣的空氣量過大會降低氣缸燃燒溫度,一次供氣量過小又使燃燒不甚充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公開一種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使燃油在進入氣缸之前,再有一次與熱空氣霧化的機會,提高空燃比,提高氣化油的入缸溫度,從而提高熱效率增大動力性,最終達到節油的目的。
為完成上述目的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由空氣控制器、熱交換器、霧化器三部分組成。所述的空氣控制器將經過濾清的空氣定量的導入熱交換器進行預熱,再將預熱的另次空氣由導管導入霧化器的氣腔內,並經氣腔器上的微孔進入油道霧化,然後經另次熱空氣再次霧化的氣和油進入氣缸參與燃燒。
向發動機初充另次預熱空氣霧化,能有效地提高空燃比,提高氣合油的燃燒初始溫度,增大動力性,達到節油的目的。
該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的空氣控制器,含有空氣濾清器、控制器本體以及控制氣量的調節螺釘和調節手柄,空氣經濾清器濾清後進入控制器,本體的氣道內由調節螺釘和調節手柄控制進氣量的大小。控制器本體可以固定安裝在發動機機架上。
空氣預熱轉化器的本體有一個中空的通腔,本體的上端接發動機的排氣口,下端接尾氣管,在本體內腔壁上有螺紋狀排列的另次空氣預熱管,該管的入口連通著空氣控制器,預熱管的出口連通著霧化器氣腔。空氣預熱轉化器是利用氣缸排氣餘熱來預熱空氣,另外螺旋狀的空氣管對發動機排出的衝擊聲浪起阻尼作用使發動機的噪聲汙染減小。
霧化器可安裝在發動機原氣化器與氣缸進油喉管之間,霧化器本體中心為油路,使來自氣化器的氣合油經過該霧化器中心油路進入氣缸進油喉管。霧化器油路外有一環狀氣腔,該氣腔連通另次熱空氣,氣腔與中心油路之間的氣腔壁上有多層微孔,該微孔的中心方向與腔壁和油路水平中心各有一夾角,使另次空氣得以螺旋狀射入油路,進行氣合油的再次霧化。
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對該申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空氣控制器結構圖圖2為熱交換器結構圖圖3為霧化器俯視結構圖圖4為霧化器縱剖結構圖實施例中空氣控制器本體6安裝在發動機支架上,熱交換器本體9連接在發動機排氣口和尾氣管之間,霧化器17連接在氣化器和發動機氣缸進油喉管之間。在控制器與熱交換器、熱交換器與霧化器之間有導管連通,使另次空氣能夠有控制的由控制器進入熱交換器再進入霧化器。
參見
圖1空氣控制器的工作過程是由空氣濾清器1將濾清的清潔空氣導入控制器本體空腔3內,經空氣輸出口5由導管導入熱交換器的空氣入口8內,另次空氣的供給量是由調節螺釘2和調節手柄4控制。參見圖2熱交換器本體9內有一中空的通腔,熱交換器的上端7與發動機排氣口連接,下端12與尾氣管相接,通腔內有螺旋狀的空氣管10,另次空氣由控制器進入熱交換器後沿螺旋管前進預熱,預熱後的另次空氣由出口11導入霧化器氣腔入口16,在熱交換器內利用發動機氣缸所排的熱氣體對另次空氣進行預熱,使另次空氣可達400℃左右。
參見圖3、圖4,霧化器是一中空的圓柱狀結構,通過連接銷孔18連接在氣化器與氣缸進油喉管之間。霧化器的中心為油路15,即經氣化器流入發動機進油喉管的氣合油經此油路。油路外有一環形氣腔13,氣腔與油路之間的氣腔壁上有數層(圖中有4層)均布的微孔14,微孔的中心方向與氣腔壁及油路水平中心方向各有一夾角,使另次空氣螺旋狀射入油路參與霧化,從而提高了氣油比和氣油霧化程度,提高了氣合油燃燒時的初始溫度,達到節油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由空氣控制器、熱交換器、霧化器三部分組成,所述的空氣控制器將經過濾清的空氣定量的導入熱交換器進行預熱,再將預熱的另次空氣由導管導入霧化器的氣腔,並經氣腔壁上的微孔進入油道霧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另次供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交換器本體有一中空的通腔,其上端接發動機排氣口,下端接尾氣管,通腔內有隔離的另次空氣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另次供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交換器本體通腔內的另次空氣道是一螺旋管。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另次供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霧化器連接在發動機氣化器與氣缸進油喉管之間,霧化器的中心為油路,油路外有一環形氣腔,氣腔與油路之間有多層微孔,該微孔中心方向與腔壁和油路水平中心各有一夾角,使另次空氣螺旋狀射入油路。
專利摘要一種汽油發動機另次供氣裝置,其特徵在於由空氣控制器、熱交換器和霧化器三部分組成,通過該裝置向發動機提供另次預熱空氣,使氣合油再次霧化,從而提高空燃比,提高氣合油汽缸的燃燒始溫,達到節油的目的。
文檔編號F02M23/14GK2154355SQ9320345
公開日1994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1993年2月12日
發明者周炳輝 申請人:周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