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22:29:56
專利名稱: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所涉及的是一種汽車發動機噴射系統的燃油壓力調節閥的改進發明。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燃油壓力調節閥的閥芯為一球狀體,在其球狀體的頂面端部磨成一個平面,油壓平衡時,該平面與油嘴的出油口常閉配合,由於該閥芯為球狀體,整個設置在閥座內,其閥芯的的外接觸面與閥座的接觸面比較大,位置出現一點傾斜,其閥芯頂部端面與出油口經常導致封閉不嚴密的現在,使排洩和保壓的差距加大,起不到節油的作用。
發明內容
鑑於公知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為了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閥芯端面與出油口封閉嚴密的一種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該種燃油壓力調節閥,包括有上殼體、下殼體、設置在上下殼體內的復位彈簧、隔離膜片、安裝在隔離膜片上的閥座及安裝在上殼體上的油嘴,所述閥座上設有閥芯及調解彈簧、所述閥芯的頂部端面與油嘴的出油口相配合,所述調解彈簧設置在閥芯底部,所述復位彈簧設置在下殼體內並且安裝在閥座底部,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上設有限位片,閥座上設有一供限位片上下移動的行程腔,所述限位片與閥芯同步上下移動。
所述閥芯呈T字形,其底部為球面。
本發明由於改進了閥芯的結構,減小了閥芯與閥座的接觸面,因此閥芯如果位置出現傾斜,只要閥芯與油嘴一接觸,彈簧的彈力能立即對其位置進行自動修復,實現密封效果。而限位片則可以保證閥芯在閥座上不產生左右搖擺,並且T字形的閥芯結構其端面光潔度可以保證,加工也方便,而底部球形結構可以方便的自動糾正閥芯偏移度。
本發明調節閥工作流量為≥100L/H時,調節閥開啟壓力為350KPA±10KPA,比原來調節閥工作流量為≥100L/H時,壓力為380KPA±10KPA節約了高壓時的30KPA耗油量。
本發明有如下附圖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表示了本發明的結構及其實施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其實施例的有關細節,該種燃油壓力調節閥,包括有上殼體5、下殼體1、設置在上下殼體內的復位彈簧2、隔離膜片4、安裝在隔離膜片4上的閥座13及安裝在上殼體5上的油嘴10,所述復位彈簧2通過彈簧壓蓋3與隔離膜片4連接,所述閥座13上設有底部為球面的T字形閥芯11及調解彈簧14,所述調解彈簧14設置在閥芯11底部,在調節彈簧14頂持下閥芯11可以自由轉動,且能上下移動行程。所述閥芯11的頂部端面與油嘴10的出油口相配合,所述復位彈簧2設置在下殼體1內並且安裝在閥座13底部,所述閥芯11上設有限位片12,該限位片12卡在T字形閥芯11的頸部,可以防止T字形閥芯11左右搖擺,閥座13上設有一供限位片12上下移動的行程腔,所述限位片12與閥芯11同步上下移動。
本發明當油壓中的壓力超過一定的壓力值時,油壓克服彈簧的彈力燃油會將閥芯脫離油嘴的封閉處,此時為閥門開啟,多餘的燃油通過迴路管輸送回到油箱內,從而起到調節油路壓力的作用。壓力均勻時,彈簧的彈力大於油壓時,調解彈簧又會將閥芯推至油嘴,實現封閉效果,此時閥門關閉。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包括有上殼體(5)、下殼體(1)、設置在上下殼體內的復位彈簧(2)、隔離膜片(4)、安裝在隔離膜片(4)上的閥座(13)及安裝在上殼體上的油嘴(10),所述閥座(12)上設有閥芯(11)及調解彈簧(14)、所述閥芯(11)的頂部端面與油嘴(10)的出油口相配合,所述調解彈簧(14)設置在閥芯(11)底部,所述復位彈簧(2)設置在下殼體(1)內並且安裝在閥座(13)底部,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11)上設有限位片(12),閥座(13)上設有一供限位片(12)上下移動的行程腔,所述限位片(12)與閥芯(13)同步上下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13)呈T字形,其底部為球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燃油壓力調節閥的改進,其主要特徵在於所述閥芯(11)上設有限位片(12),閥座(13)上設有一供限位片(12)上下移動的行程腔,所述限位片(12)與閥芯(13)同步上下移動。本發明由於改進了閥芯的結構,減小了閥芯與閥座的接觸面,因此閥芯如果位置出現傾斜,只要閥芯與油嘴一接觸,彈簧的彈力能立即對其位置進行自動修復,實現密封效果。而限位片則可以保證閥芯在閥座上不產生左右移動,並且T字形的閥芯結構其端面光潔度可以保證,加工也方便,而底部球形結構可以方便的自動糾正閥芯偏移度。本發明調節閥工作流量為≥100L/H時,調節閥開啟壓力為350KPA±10KPA,比原來調節閥工作流量為≥100L/H時,壓力為380KPA±10KPA節約了高壓時的30KPA耗油量。
文檔編號F02M61/20GK101092922SQ20071006953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1日
發明者劉鵬, 葉天穎, 劉瑋, 劉珍 申請人:浙江博德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