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噴孔複合吸塵罩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5:47:01 1
專利名稱:防噴孔複合吸塵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防噴孔複合吸塵罩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屬於礦井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煤礦井巷揭煤及在煤巷施鑽過程中,特別是新建高瓦斯突出礦井,在鑽排瓦斯孔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粉塵和瓦斯,易造成鑽孔煤與瓦斯突出傷人、瓦斯超限甚至是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目前的操作一般都是鑽機與巖體、煤體、瓦斯體等危險體直接接觸, 而沒有安全、可靠的保護裝置,有的也僅是在鑽機動力頭前端焊接一塊金屬擋板,其擋板僅能擋住正前方很小一部分面積,對人和設備起不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可以及時確定是否有塌孔、堵孔的情況,以便及時處置,保證打鑽瓦斯孔的安全生產。[0004]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包括由方形空腔構成的吸塵罩本體,在所述吸塵罩本體面向鑽煤孔的方向上連接有一段帶法蘭的鋼管, 所述吸塵罩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開設吸灰孔和落煤孔,所述吸灰孔與負壓除塵設備相連,用來抽走粉塵和瓦斯,所述落煤孔直接向下排放,用來排走大顆粒煤顆粒;所述吸塵罩本體內部和外壁共有至少三道能通過鑽杆的開孔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孔軸線與所述鑽謀孔軸線一致。[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前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所述鋼板開孔處採用活動鋼板套內襯矽橡膠對鑽杆四周密封。[0006]前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所述帶法蘭的鋼管內襯有H62銅板,鋼管的另一端伸進預先開好的鑽煤孔內,能做到與煤孔連接處密封不漏氣。[0007]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所述落煤孔與所述吸塵罩本體之間通過落灰鬥連接。[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緊湊、實用性強,既保證全部粉塵和瓦斯被完全收集,又能分別合理處置,同時通過吸塵罩下端落下的大顆粒煤粒情況觀察到鑽孔內迴風情況,以確定是否有塌孔、堵孔的情況,以便及時處置,保證打鑽瓦斯孔的安全生產。即使有輕度的瓦斯噴孔,吸塵罩也能輕易分解、處置,保證安全生產。
[0009]圖I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0010]圖2為圖I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I[0012]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結構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由鋼板焊接而成的方形空腔吸塵罩本體1,吸塵罩本體I朝向鑽煤孔的方向設有一段長IOOmm並帶有法蘭的鋼管2,管徑為Φ 133mm,在管道內內襯H62銅板。吸塵罩本體I的上部設有吸灰孔3 與負壓除塵設備相連,用來抽走粉塵和瓦斯。吸塵罩的下端通過落灰鬥4連接落煤孔5,用來排走大顆粒煤顆粒。述吸塵罩本體內部和外壁共有三道能通過鑽杆的開孔鋼板6,鋼板6 的開孔軸線與所述鑽謀孔軸線一致,在鋼板開孔處採用活動鋼板套8內襯矽橡膠7對鑽杆四周密封。[0013]在本實施例中,進入到吸塵罩內的煤塵大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從吸塵罩下端的管口落到地面,細小的粉塵和瓦斯氣體通過吸塵罩的上部管口被礦用溼式氣動除塵器工作產生的負壓抽走進入到除塵器進行霧化綜合處理,最後不含粉塵的氣體通過除塵器末端的接口排入到瓦斯抽排系統。[0014]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包括由方形空腔構成的吸塵罩本體,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吸塵罩本體面向鑽煤孔的方向上連接有一段帶法蘭的鋼管,所述吸塵罩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開設吸灰孔和落煤孔,所述吸灰孔與負壓除塵設備相連,所述落煤孔直接向下排放;所述吸塵罩本體內部和外壁共有至少三道能通過鑽杆的開孔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孔軸線與所述鑽謀孔軸線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板開孔處採用活動鋼板套內襯矽橡膠對鑽杆四周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其特徵在於所述帶法蘭的鋼管內襯有 H62銅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其特徵在於所述落煤孔與所述吸塵罩本體之間通過落灰鬥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噴孔複合吸塵罩,包括由方形空腔構成的吸塵罩本體,在吸塵罩本體面向鑽煤孔的方向上連接有一段帶法蘭的鋼管,吸塵罩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開設吸灰孔和落煤孔,吸灰孔與負壓除塵設備相連,落煤孔直接向下排放;吸塵罩本體內部和外壁共有至少三道能通過鑽杆的開孔鋼板,外設可開合含矽橡膠墊的密封裝置,鋼板的開孔軸線與鑽煤孔、鑽杆軸線一致。吸塵罩內部二重密封攔截由鑽煤孔直接噴射而出含大量煤粉塵的氣流,迫使氣流改變運行方向,阻止含煤粉塵氣流沿軸向順鑽杆孔隙鑽出,外壁最後一重密封砌底阻擋煤粉塵的外洩,達到最佳的防噴效果。
文檔編號E21F5/00GK202810895SQ20122044137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卞宗君 申請人:南京凌翔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