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3:59:06 1
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包括:內管,其固定在太陽能熱水器保溫水箱的上部,內管內設置有螺旋形導流管,內管的上端和下端均為開口設置;絕緣保溫套,其套設在內管的上端,絕緣保溫套內部頂端安裝有微型電機和一對定滑輪,纏繞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繩一端與微型電機的輸出端連接,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保溫套的底部;監測構件,其包括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內管下端的固定座中,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均與設置在絕緣保溫套內部的微型電機信號連接;絕緣保溫套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彈性支撐件。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太陽能熱水器內外空氣熱交換造成的大量熱能損失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無論是上排氣還是下排氣,都是用一根直通管連接水箱內部和外部,如此一來水箱內部的空氣和外部的空氣時刻保持連通,又由於熱氣總是向上流動,所以極易造成熱量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開發了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目的在於解決太陽能熱水器內外空氣熱交換造成大量熱能損失的問題,既能保證太陽能熱水器內外氣壓平衡,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熱能損失。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包括:
[0006]內管,其固定在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溫水箱的上部,所述內管內設置有螺旋形導流管,所述內管的上端和下端均為開口設置,且所述內管為一根上端細、下端粗的變徑管;
[0007]絕緣保溫套,其套設在所述內管的上端,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上端封閉,下端為開口,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形成一個上端大、下端小的半封閉空間,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頂端安裝有微型電機和一對定滑輪,纏繞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繩一端與所述微型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保溫套的底部,所述微型電機通過鋼絲繩驅動絕緣保溫套沿內管外壁的運動;
[0008]監測構件,其包括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內管下端的固定座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均與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的微型電機信號連接;
[0009]其中,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彈性支撐件,所述絕緣保溫套通過所述彈性支撐件支撐在所述內管外部。
[0010]優選的是,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彈性支撐件為既可受力變形又具有多個空隙的多層彈簧板,所述多層彈簧板環形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下端。
[0011]優選的是,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徑比所述內管外徑大I?1.5cm,所述多層彈簧板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與所述內管形成的半封閉空間中,所述多層彈簧板的厚度為2?3cm,所述多層彈簧板的最大形變為I?2cm。
[0012]優選的是,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繩輪轂,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鋼絲繩輪轂上。
[001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太陽能熱水器保溫水箱中的壓力和溫度變化,當所述壓力傳感器監測到保溫水箱內部的壓力高於預設值時,壓力傳感器發送信號至微型電機,所述微型電機驅動鋼絲繩收縮,帶動所述絕緣保溫套沿所述內管外壁向上運動,並在彈性支撐件的作用下固定在內管外壁上,因彈性支撐件上具有多個空隙,所述保溫水箱內的氣體經內管通過空隙排出,由於內管內設置有螺旋形導流管,熱氣不會從保溫水箱中快速流失,有利於保持保溫水箱中的溫度不會發生劇烈波動;當所述溫度傳感器監測到保溫水箱內的溫度低於預設值時,溫度傳感器發送信號至微型電機,所述微型電機反向旋轉使鋼絲繩伸長,所述絕緣保溫套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內管外壁向下運動,直至所述絕緣保溫套下端與所述內管下端平齊,由於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形成一個上端大、下端小的半封閉空間,彈性支撐件被壓縮至最大形變量成為實體支撐件,絕緣保溫套、內管和保溫水箱形成一個封閉體系,保溫水箱中的熱氣不會從空隙中流失。由此實現了對保溫水箱中壓力和溫度的智能控制,在保證太陽能熱水器內外氣壓平衡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熱能損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包括:
[0017]內管1,其固定在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溫水箱的上部,所述內管內設置有螺旋形導流管5,保溫水箱中的熱氣既可沿螺旋形導流管流出,又由於螺旋形的彎折設置,熱氣的流速不至於過快,所述內管的上端和下端均為開口設置,且所述內管為一根上端細、下端粗的變
徑管;
[0018]絕緣保溫套2,其套設在所述內管的上端,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上端封閉,下端為開口,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形成一個上端大、下端小的半封閉空間,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頂端安裝有微型電機6和一對定滑輪7,一對定滑輪安裝在微型電機的兩側相向設置,纏繞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繩一端與所述微型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保溫套的底部,所述微型電機通過鋼絲繩驅動絕緣保溫套沿內管外壁的運動;
[0019]監測構件,其包括溫度傳感器3和壓力傳感器4,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內管下端的固定座8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均與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的微型電機信號連接;
[0020]其中,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彈性支撐件9,所述絕緣保溫套通過所述彈性支撐件支撐在所述內管外部,當所述壓力傳感器監測到保溫水箱內部的壓力高於預設值時,壓力傳感器發送信號至微型電機,所述微型電機驅動鋼絲繩收縮,帶動所述絕緣保溫套沿所述內管外壁向上運動,所述保溫水箱內的氣體通過內管和絕緣保溫套之間的間隙排出,實現了保溫水箱內外的氣壓平衡;當所述溫度傳感器監測到保溫水箱內的溫度低於預設值時,溫度傳感器發送信號至微型電機,所述微型電機反向旋轉使鋼絲繩伸長,所述絕緣保溫套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內管外壁向下運動,直至所述絕緣保溫套下端與所述內管下端平齊,由於絕緣保溫套與內管之間的空隙由大變小,彈性支撐件被壓縮至最大形變量成為實體支撐件,絕緣保溫套、內管和保溫水箱形成一個封閉體系,保溫水箱中的熱氣被封存在封閉體系中。
[002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彈性支撐件為既可受力變形又具有多個空隙的多層彈簧板,所述多層彈簧板環形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下端,由於多層彈簧板的彈性形變使其成為一個允許氣體通過的支撐件,絕緣保溫套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形成一個可在允許氣體通過的半封閉空間和不允許氣體通過的封閉空間二者之間轉換的空隙。
[0022]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徑比所述內管外徑大I?
1.5cm,所述多層彈簧板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與所述內管形成的半封閉空間中,所述多層彈簧板的厚度為2?3cm,所述多層彈簧板的最大形變為I?2cm,當多層彈簧板達到最大形變時,多層彈簧板成為一個實體構件,絕緣保溫套與內管形成的半封閉空間的出口被封閉,成為一個封閉空間。
[0023]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中,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繩輪轂,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鋼絲繩輪轂上,並能在微型電機的驅動下帶動絕緣保溫套沿內管外壁的運動。
[0024]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其特徵在於,包括: 內管,其固定在太陽能熱水器的保溫水箱的上部,所述內管內設置有螺旋形導流管,所述內管的上端和下端均為開口設置,且所述內管為一根上端細、下端粗的變徑管; 絕緣保溫套,其套設在所述內管的上端,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上端封閉,下端為開口,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形成一個上端大、下端小的半封閉空間,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頂端安裝有微型電機和一對定滑輪,纏繞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繩一端與所述微型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保溫套的底部,所述微型電機通過鋼絲繩驅動絕緣保溫套沿內管外壁的運動; 監測構件,其包括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內管下端的固定座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均與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內部的微型電機信號連接; 其中,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彈性支撐件,所述絕緣保溫套通過所述彈性支撐件支撐在所述內管外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支撐件為既可受力變形又具有多個空隙的多層彈簧板,所述多層彈簧板環形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的下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保溫套內徑比所述內管外徑大I?1.5cm,所述多層彈簧板設置在所述絕緣保溫套與所述內管形成的半封閉空間中,所述多層彈簧板的厚度為2?3cm,所述多層彈簧板的最大形變為I?2c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排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保溫套的底部設置有鋼絲繩輪轂,鋼絲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鋼絲繩輪轂上。
【文檔編號】F24J2/51GK203595298SQ201320782289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李正良, 馬昭鍵, 梁洪方, 孟瀘生, 謝剛, 梁志堅, 韋信仕, 甘衛平, 陸俊行, 蒙獻芳 申請人:廣西吉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