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式溫灸包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8:29:11 1
專利名稱:套式溫灸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溫灸治療與保健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灸療多採用艾柱隔姜、蒜、附子灸,艾條灸,懸灸,木製艾盒灸,銅盒灸,鐵棒灸等。雖然這些器具能達到溫灸治療與保健的效果,但其操作都需要有專人操作或看護的不方便性,且艾煙濃大,浪費艾絨,還容易燙傷病人或被保健者皮膚的不安全性。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溫灸治療與保健的不方便,不安全,煙濃大,焦油傷肺,浪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灸包,該溫灸包不僅能達到艾灸治療與保健的功效,而且安全, 方便,煙淡,節約艾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套式溫灸包,包括包體套
(I)、遮煙裙(2)、布包腳(3)、艾條金屬支架(4)、艾條固定絲網槽(5)、絲網槽橫託¢)、金屬支架頂圈(7)、金屬支架底圈(8)、金屬支架立柱(9),其特徵是一種橢圓柱狀布包,布包腳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外套橢圓柱狀包體套,包體套縫遮煙裙,艾條金屬支架為上下兩層的橢圓形金屬支架,上層為金屬支架頂圈,下層是金屬支架底圈,上下兩層由四個支架立柱焊接在一起,金屬支架頂圈縱向焊接艾條固定絲網槽,艾條固定絲網槽下有絲網槽橫託,絲網槽橫託焊接在金屬支架立柱上。當布包腳環狀包裹好艾條金屬支架,艾條點燃後,放在艾條固定絲網槽裡,放在所選穴位上,套上包體套,布包腳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使艾條固定絲網槽與皮膚形成治療層,利用艾灸微煙及溫度集中在穴位上滲透治療,從而活血,溫經,散寒,包腳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的設計高度足以使溫度降到不傷皮膚,且保證治療或保健的效果,遮煙裙可以遮擋艾煙,灸包外溫度低,便於拿放,也避免燙傷皮膚,灸包進空氣量有限,所以艾條碳然,恆溫,煙小,又節約艾柱,灸包還可以濾煙和吸附焦油,以上特點決定了其操作的方便性,安全性,濾煙性,節約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方便操作,安全,療效好,利於平常百姓在家依據醫囑,進行保健和治療,對於醫生治療,針刺後,將溫灸包罩在上面,起到良好的針灸效果O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剖面構造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外觀構造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艾條金屬支架俯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艾條金屬支架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I中,將艾柱(10)點燃後,放在艾條固定絲網槽(5)裡,放在所選穴位上,套上包體套(1),布包腳(3)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4),使艾條固定絲網槽(5)與皮膚形成治療層,利用艾灸微煙及溫度集中在穴位上滲透治療,從而完成治療與保健任務。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可見包體套(I)、遮煙裙(2),遮煙裙(2)可以遮擋艾煙。在圖3中,表明溫灸包俯視為橢圓形結構。在圖4中,表明艾條金屬支架(4)俯視為橢圓形結構,上層為金屬支架頂圈(7),金屬支架頂圈(7)縱向焊接艾條固定絲網槽(5),艾條固定絲網槽(5)下有絲網槽橫託(6),絲網槽橫託(6)焊接在金屬支架立柱(9)上。在圖5中,表明的是本實用新型艾條金屬支架(4)的正視圖,上層為金屬支架頂圈·(7),下層是金屬支架底圈(8),上下兩層由四個金屬支架立柱(9)焊接在一起。
權利要求1.一種套式溫灸包,包括包體套(I)、遮煙裙(2)、布包腳(3)、艾條金屬支架(4)、艾條固定絲網槽(5)、絲網槽橫託(6)、金屬支架頂圈(7)、金屬支架底圈(8)、金屬支架立柱(9),其特徵是一種橢圓柱狀布包,布包腳(3)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4),外套橢圓柱狀包體套(1),包體套(I)下縫遮煙裙(2),艾條金屬支架(4)為上下兩層的橢圓形金屬支架,上層為金屬支架頂圈(7),下層是金屬支架底圈(8),上下兩層由四個支架立柱(9)焊接在一起,金屬支架頂圈(7)縱向焊接艾條固定絲網槽(5),艾條固定絲網槽(5)下有絲網槽橫託(6),絲網槽橫託(6)焊接在金屬支架立柱(9)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套式溫灸包,包括包體套(1)、遮煙裙(2)、布包腳(3)、艾條金屬支架(4)、艾條固定絲網槽(5)、絲網槽橫託(6)、金屬支架頂圈(7)、金屬支架底圈(8)、金屬支架立柱(9),其特徵是一種橢圓柱狀布包,布包腳環狀包裹艾條金屬支架,外套橢圓柱狀包體套,包體套下縫遮煙裙,艾條金屬支架為上下兩層的橢圓形金屬支架,上層為金屬支架頂圈,下層是金屬支架底圈,上下兩層由四個支架立柱焊接在一起,金屬支架頂圈縱向焊接艾條固定絲網槽,艾條固定絲網槽下有絲網槽橫託,絲網槽橫託焊接在金屬支架立柱上。當布包腳環狀包裹好艾條金屬支架,艾條點燃後,放在艾條固定絲網槽裡,放在所選穴位上,套上包體套,完成治療。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方便操作,安全,療效好。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2620198SQ20122010624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李慶松 申請人:李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