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9:29:11 1
專利名稱: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林種植栽培設施。
二背景技術:
現今農業生產方面通常採用的一些立體柱式栽培設施,其灌溉方式大多採用滴灌 或澆灌。植物根部土壤或基質中的水分乾濕度難以調控,根部生長環境,水、肥、氣、熱等因 素相互難以協調而幹擾植物生長,設施投入效率難以充分發揮,本實用新型以求改善。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將滲灌技術與柱式栽培有機結合成一體。構成一種製作 簡易而且能集約化的生產設施。本設施如圖所示其結構為,在桶狀材料內填置栽培基質,桶中軸部分為空心柱(4),桶底部在中軸空心柱(4)與桶壁面間設置一個環形倒扣的 隔水槽(5),隔水槽(5)與桶底無封閉,留有自然縫隙(6),隔水槽(5)將周圍的栽培基質與 桶底部隔離開,形成蓄水空間(7),隔水槽(5)頂部以上桶壁周圍分布有種植孔(8),既可種 植又可排水、疏通空氣。孔內插入栽植管(9),管內植苗(10),桶壁上沿口(11)外翻略寬於 桶直徑,並有溢流孔(12),用於向桶內及下層注水。上述1-12結構設置構成一個底部封閉 完整的桶狀單元(1),最下部種植孔(14)與桶底部的高度與隔水槽(15)頂部的高度一致, 若干單元重疊壘成一個栽培柱體(2),栽培柱頂部設灑水噴頭(16),向各桶狀單元內注水 (及肥料、農藥、沼液),栽培柱底部設置集水槽(13)。本實用新型的滲灌實現方式是,A 灌溉水(混以肥料或農藥、沼液)由噴頭噴出, 向下由桶狀上部沿口(11)及溢流孔(12)注入各桶狀單元內,將桶內栽培基質充滿飽和後, 成重力水由底部縫隙(6)注入隔水槽(5)形成的蓄水空間(7),多餘的水由桶底部種植孔溢 出,順次向下最終流入集水槽(13)回收循環施用;B 當各桶狀單元的栽培基質(3)需用水 時,蓄水空間⑵的水則可沿隔水槽(5)下沿的縫隙(6)經由栽培基質內的毛細管均勻持 久的向上滲水、滲肥,形成栽培基質內的水、肥、氣、熱協調的利於植物生長的滲灌效果。克 服常規灌溉對植物的水脅迫現象。
四
附圖為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圖1是縱剖面圖,圖2是橫斷面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可選用塑料膜、塑料、PVC、水泥、陶土等材料製作。該設施 設置對立地條件適應廣泛,大田、坡地、鹽漬地、下溼田、荒漠、河灘,硬質地面均可施建,也 適於陽臺、庭院、城市綠化、育苗、生產,適於大棚內實現工廠化、集約化生產。該設施無土 壤、水源、及壞境汙染。生產過程能耗低,管理集約,因此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權利要求一種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2),其結構特徵為在桶狀單元內添置栽培基質(3),其中軸部分為空心柱(4),桶底內部設置環形倒扣的隔水槽(5),隔水槽將上面的栽培基質(3)與桶底隔離開,形成蓄水空間(7),隔水槽下緣與桶底留有縫隙(6),桶壁分布有種植孔(8),孔內插有栽植管(9),管內植苗(10),桶上部沿口(11)外翻,直徑略大於桶沿,並有溢流孔(12),上述設置結構組合成桶狀栽培單元(1),若干桶狀栽培單元重疊壘成栽培柱(2),栽培柱頂部設置灑水噴頭(16),基部設置集水槽(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其特徵在於,桶狀栽培單元(1)底部封 閉完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其特徵在於,桶狀栽培單元(1)底部設 置隔水槽(5)及形成的蓄水空間(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其特徵在於,桶狀栽培單元上沿口外 翻並開有溢流孔(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其特徵在於,桶狀栽培單元(1)最底部 種植孔(14)與桶底的高度和隔水槽(15)頂部高度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簡易滲灌栽培柱設施是一種農、林種植用集滲灌與立體栽培柱一體的栽培設施。其結構特徵為桶狀滲灌栽培單元重疊壘成的栽培柱設施,桶狀滲灌栽培單元內部設置隔水槽能蓄水,栽培柱外圍立面設置種植插管。此設施易於作物生長,可實現節水、節肥及能擴大生產面積等多種增產目標。
文檔編號A01G9/02GK201602012SQ2009201693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1日
發明者張福工 申請人:張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