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獨腳將軍的驚險海上突圍

2023-09-12 15:55:35 3

陳策,民國初期海軍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年少時加入同盟會,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曾協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1930年任海軍第四艦隊司令,主辦黃埔海軍軍官學校。抗戰時因在戰場上負傷截斷一腿,得了「獨腳將軍」之稱。

幾年前,一家英國報紙刊登了海軍老兵巴迪·哈德的一篇回憶文章。文章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41年聖誕之夜的驚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海軍少將陳策。多年後,這位被英國政府授予「大英帝國爵士」稱號的「獨腳將軍」率英軍突圍的傳奇經歷,依然被人津津樂道。

一寧死不做戰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8日,日軍投入海陸空力量發動了對香港的進攻。英軍在香港的防禦力量極其微弱,只有28門大炮、6架飛機和少量小型艦艇,人員包括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部隊在內共1.5萬人。然而,港英當局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英軍能堅守香港6個月,因而沒有與國民政府積極配合,致使增援香港的中國軍隊無法按期到達,英軍陷入苦戰。

戰鬥打響後,國民政府駐港特派軍事代表、海軍少將陳策,號召在港中國軍民積極抗戰。這位因追隨孫中山而失去左腿的「獨腳將軍」,聯絡駐港愛國官員和社會愛國僑胞成立了香港中國抗戰協助團,協助港英當局抗戰。可是,僅僅過了18天,英軍就支撐不下去了。12月25日,香港總督馬可·揚接到了英國政府「放棄抵抗,向日軍投降」的命令。

陳策獲悉英軍將要投降的消息後,立即召集中國各機構代表開會,研究對策。會上,陳策堅定地表示:「如果我國援軍不到,香港一旦陷落,我寧死不做日本人的俘虜,決定冒險突圍。」他從口袋裡取出護照,用筆寫下「不成功則成仁」6個字,又分別給父母和妻子寫了遺書,吩咐弟弟陳籍帶回家鄉。隨後,他將突圍決定告訴了馬可·揚。馬可·揚十分贊同陳策的主張,並把僅有的5艘魚雷艇交給了他。

下午3時,英軍遠東情報局局長麥克道格爾、助理羅斯、空軍少校參謀沃克斯福德等十多名軍官相繼趕來,跟隨陳策一起突圍。另外,響應突圍的還有來自陸、海、空三軍的50餘名英軍官兵,他們乘坐5艘魚雷艇,衝破日軍封鎖線,直駛鴨脷洲盟山背停泊,等待陳策的到來。其中就包括07號魚雷艇上的艇員巴迪·哈德。

1小時後,當獲悉馬可·揚已駛往九龍向日軍投降時,陳策立即下達了突圍命令。

二海上突圍驚心動魄

12月25日下午4時,陳策率領英軍軍官及中方人員共10餘人,前往香港仔海濱。他們登上一艘汽艇,準備駛往鴨脷洲。當天天氣晴朗,海上一覽無餘。汽艇剛剛駛出不到半裡,就被駐紮淺水灣西角的日軍發現,他們用機槍猛烈掃射,之後又用小炮轟擊。在猛烈的炮火中,舵手陣亡,麥克道格爾也背部中彈,陳策左手腕被打中,血流如注。更糟糕的是,汽艇主機被擊壞,艇身在水面上打轉,無法前行。在這危急時刻,陳策毅然下令棄船。他取下假肢,連同假肢中存放的4萬元港幣,一同丟入海中,率先躍入大海。

在他的帶領下,人們紛紛跳入海中,奮力向鴨脷洲遊去。可他的副官楊全不會遊泳,執意要返回香港。陳策厲聲訓斥道:「回香港就是投降,你不下海,我就槍斃你!」說完,他將艇上唯一的救生圈拋給了楊全。

隆冬的海水冰冷刺骨。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拼搏,他們終於登上了鴨脷洲,與先前到達的5艘魚雷艇以及50餘名英軍官兵會合。

登上鴨脷洲並不意味著突圍的成功,這個小島依然在日軍的射程範圍內,他們必須離開這裡,登上廣東地界。陳策將67名官兵組成突圍分隊,親自擬定登岸航線。晚上9時30分,陳策被抬上魚雷艇,他命令5艇同時向目的地疾駛。雖然途中遭遇一艘日軍驅逐艦,但陳策沉著冷靜,命令5艇一字排開,徑直衝向敵艦,以迷惑敵人。日艦果然誤認為是盟軍艦隊發動攻擊,倉皇逃避。午夜,5艘魚雷艇抵達廣東南澳,突圍獲得成功。

三獨腳將軍享譽英倫

到達廣東並不是目的,大多數英軍官兵想返回自己的國家。但從中國大陸回英國,路途遙遠,不僅要通過大片日軍佔領區,而且還要經過緬甸、印度等國家,然後才能乘船回英國。這條路可以說充滿了兇險,此時廣東大部已被日軍佔領,單是走出廣東,就要通過日軍的層層封鎖線。

帶著突圍分隊,陳策憑著多年的作戰經驗,找到了威震香港的東江抗日遊擊隊。隊長叫梁永元,曾是海軍陸戰隊的隊員,也是陳策的老部下。梁永元二話沒說,決定給突圍分隊以最大的幫助。幾小時之後,突圍分隊踏上了漫漫徵程。

英軍官兵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前行進,陳策負傷的左腕流血不止,他坐在一把椅子上,被隊員們輪流抬著往前走。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一會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一會又要躲避敵人轟炸。在遊擊隊的幫助下,突圍分隊終於穿過日軍封鎖線,到達惠州,這裡已經是中國軍隊的控制區。5天後,他們到達龍川,2天後又到達韶關。

此時,陳策率英軍突圍的消息不脛而走,國內媒體紛紛報導。在韶關,突圍分隊受到當地軍隊的熱情歡迎。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餘漢謀、廣東省主席李漢魂親自前往迎接。這時,陳策受傷的左腕已經感染,必須手術治療,不得不放棄與突圍分隊一起前進的行程。

在隨後的日子裡,突圍分隊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先後經柳州、貴陽、昆明,通過滇緬公路到達臘戌。然後從臘戌經眉苗、曼德勒,到達仰光。從香港到仰光,突圍分隊走過了4630公裡的路程,歷時51天。其間,他們穿過了茫茫叢林,越過了海拔2100米沒有道路的山區。

1942年3月8日,突圍分隊乘「海瑞奇·傑森」號商船離開了仰光,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然後通過陸路穿越印度大陸到孟買。4月28日,分隊登上一艘運輸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

就這樣,在突圍出香港島的67名中英人員中,英軍除部分人員自願留在中國工作外,其餘有3名軍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後來,巴迪?哈德與他家鄉的一位姑娘結了婚。

「獨腳將軍」率英軍突圍的事跡很快在歐洲傳開。英國大使館代表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帝國騎士司令勳章」(KBE) 以及「大英帝國爵士」稱號,並將他接到印度,專門製作了假肢。1942年2月,傷愈的陳策飛抵重慶,受到各界的歡迎。國民政府授予他二等勳章,行政院授予他海軍中將軍銜。

後來,陳策把左腕中取出的那顆子彈鑲嵌在一條金鍊上,佩戴在胸前,作為他從香港突圍的永久紀念。1949年8月,陳策因病在廣州去世,享年57歲。

同类文章

揭皮

 1.國寶露面   1945年農曆五月,束鹿城「德藝軒」裝裱店來了個大買賣。   一個日本軍官領著一群鬼子,點名要見老闆尚國如,尚國如慌忙從裝裱工作間裡奔出來。日本鬼子佔領這個華北小縣城八年來,一天也沒消停過,他每天都提心弔膽,捐稅從沒有晚交過,他實在想不通日本人找他幹什麼。   「尚掌柜

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較量:邲之戰

 邲之戰,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在作戰中,楚軍利用晉軍內部分歧、指揮無力等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佔了上風。至於楚莊王本人,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無可爭辯地擠入史所稱道的「春秋

大明帝國戰爭史:皇族爭霸

爭的旋渦中,英宗的後裔也不可避免地面對骨肉相殘的局面。繼承英宗帝位的是憲宗,接著又由孝宗傳到了武宗。武宗天性放蕩不羈,喜歡四處遊玩,他那些有違傳統的所作所為讓某些心懷異志的藩王覺得有機可乘,蠢蠢欲動。1510年(正德五年)4月,封地在陝西中部的安化王朱首先造反,但叛亂僅持續了18天就被平息

虎牢關大捷:竇建德的不歸路

平心而論,竇建德是條好漢。   竇建德,河北人,自小家貧,為人義氣,被同鄉視為尊長。   大業七年,隋煬帝發兵徵高麗,竇建德號召鄉人反抗兵役,拉杆子造反,從此風風雨雨一直到唐武德四年,也算是個老革命了,他與士卒同甘共苦,善出良策,屢敗隋軍,為河北、山東一帶的豪傑所稱道,威望很高。   不但

不懂地理學害慘了項羽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以後,原來被秦始皇掃滅的六國貴族們紛紛趁勢而起,短短兩年之內,秦與六國對抗的後戰國局面再一次出現。巨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坑殺20萬秦卒,威震天下,儼然成為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當時六國貴族們很多已經據地稱王,項羽想要自己立刻當上一統天下的皇

木牛流馬之謎

為解決糧草運輸的問題,諸葛亮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這種工具節省人力,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工具。《三國志》的作者詳盡地描述了木牛的形象,並且對流馬的尺寸作了記載,但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   據說,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衝之再造了木牛流馬,但他也沒有留下詳

刮骨療傷

 三國時期,關羽在攻打樊城的時候,右臂被毒箭射中。後來,傷口漸漸腫大,十分疼痛,不能動彈。經多方診治始終無效。一天,關羽和他的部將正在發愁。忽然,部下前來報告,說名醫華佗來了。   華佗進來後說:「我是為治您的傷才來的。辦法倒是有,就怕您忍受不了疼痛。」關羽聽後笑了笑說:「我是一個久經沙場

許褚戰赤膊戰馬超

  你知道嗎?「赤膊上陣」這個成語,來自許褚與馬超的那場大戰——   當年,馬超為報父仇,出動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交戰。兩人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因為戰馬疲憊不支,於是各回軍中,換了一匹馬出營再戰,仍然勝負不分。許

鮮為人知的叛亂:烏泰「獨立」事件平叛始末

 1912年初,內蒙古科右前旗郡王烏泰公開響應外蒙,宣布獨立,並且組織隊伍進行大規模武裝叛亂。民國政府斷然組織軍隊進行平叛,山東籍將軍吳俊升是這次平叛戰役的主力。這次成功平叛被譽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過繼的郡王   在中國的版圖上,位於內蒙古地區境內有一片美麗富饒的

慘烈無比的北漢大軍與後周大軍的高平血戰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即位。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三年,趁大臣朝見的機會,伏兵殺死了楊斌、史弘肇、王章。然後宣布這幾個大臣意圖謀反,又派使者率領人馬搜捕幾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