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戰爭史:皇族爭霸
2023-09-11 15:01:40 4
爭的旋渦中,英宗的後裔也不可避免地面對骨肉相殘的局面。繼承英宗帝位的是憲宗,接著又由孝宗傳到了武宗。武宗天性放蕩不羈,喜歡四處遊玩,他那些有違傳統的所作所為讓某些心懷異志的藩王覺得有機可乘,蠢蠢欲動。1510年(正德五年)4月,封地在陝西中部的安化王朱首先造反,但叛亂僅持續了18天就被平息,後來,江西的寧王朱宸濠叛亂的時間就久了一點,持續了1個多月。
朱宸濠,封地在南昌,這傢伙對帝位垂涎欲滴,虎視眈眈。他經過長期的精心準備,於1519年(正德十四年)6月起兵,殺死了都御史孫燧及按察司副使李逵等人,糾集一批追隨者,連克九江、南康,目的是沿長江而下,直搗南京,不料,半途卻被阻於安慶城下。
當時,在圍攻安慶的叛軍之中,最具戰鬥力的是朱宸濠的寧王府護衛軍,而脅從的則是大量市井惡少,他們號稱「10萬」,擁有數千艘戰艦,浩浩蕩蕩相連60餘裡。相反,安慶城內的正規軍竟然不滿百人。儘管雙方對比實力懸殊,但是安慶知府張文錦與守備都指揮楊銳這兩名文武官員,還是臨危不懼,廣泛發動全城老百姓參戰,甚至連老弱婦孺也沒有置身事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積極搬運糧草器械。
叛軍圍城數重,先發射猛烈的炮彈以及密集的箭雨,然後擁著數十具「雲梯」前進,企圖強行登上城牆。守軍利用城裡的10餘座「飛樓」,居高臨下,不斷用弓箭射殺雲梯裡的敵人,最終化險為夷。
叛軍既然用雲梯攻城受挫,便改用「天梯」,它比城牆還要高,寬達二丈,表面全部鋪上防禦弓箭的木板,前後有門,大批士兵藏在中間的通道裡伺機攻城。
守軍隨機應變,見招拆招,點燃了塗滿油脂的蘆葦束,拋向逼近城牆的天梯。熊熊烈火頃刻間就將數十具天梯焚燒殆盡,叛軍紛紛棄梯而逃,跑得慢的就在煙燻火燎中活活燒死。
夏季天氣酷熱,城頭上的守軍一面用大鍋煮茶解暑,一面向城下的敵人潑灑滾燙的熱水。而攻城的叛軍口乾舌燥,徒呼奈何。到了晚上,城內又有壯士潛出城外劫營,叛軍整夜喧譁,不能休息。
叛軍攻城期間在安慶城郊殺掠甚酷,周邊四五十裡的範圍內,白骨遍野,滿目瘡痍。朱宸濠見安慶屢攻不克,再也無計可施,無奈只好放棄。
安慶之戰,叛軍攻城時主要使用傳統的雲梯與天梯,銃與炮發揮的作用不太突出,僅僅是對城上的守軍進行火力壓制而已。真正依靠火器破城的是在隨後發生的南昌之戰,不過,使用火器的不是叛軍,而是在江西提督軍務的王守仁軍隊。
王守仁又稱「陽明先生」,是明代有名的大儒,他說過一句名言叫做「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此人在江西指揮剿匪時,主張剿撫齊下,收攏人心,因而取得不俗的成績。
王守仁本來奉命從江西前往福建繼續執行剿匪的軍事任務,當他到達豐城時得知朱宸濠造反的消息,連忙趕到吉安,與知府伍文定一起調兵遣將,參與平叛。他們利用叛軍主力包圍安慶的這段時間,在樟樹一帶會合臨江、袁州、贛州、瑞州、新淦、太和、萬安、寧都等地官兵八萬餘人,號稱「30萬」,途經豐城,於7月中旬到達叛軍的老巢南昌。當時朱宸濠主力已經北上,城防空虛。王守仁兵分七路,每一路分別攻擊南昌一個城門。
木造的城門通常是一座城池的最薄弱之處,很容易會被炮彈轟個粉碎,整個明代,明軍多次用火炮擊毀敵軍城寨堡壘的門板而長驅直入。這一次也不例外,將士們決定用火炮轟開南昌城門。
明初的火炮在野戰時,在地面堅立起一根支架,就算是簡單的炮架了。炮管安置在支架上面,炮尾插一根大木作柄,方便左右轉動,調整射角,還可以將尾柄斜架於地上,消除後坐力。
後來,炮架得到了改進,發展成了戰車。火炮固定在戰車上面,既穩定又增強了機動性。不過,這類戰車一般在北方的平原使用,而南方主要以丘陵和山地為主,所以比較少用。
南方的一些火炮始終沒有裝上炮架,射手發射時為了避免被躍起的火炮碰傷,通常在點燃引線之後要迅速後撤二三十步,有時甚至還要將炮半埋在坑中。
現在,將士們用火炮打開南昌廣潤門,闖了進去,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進入城內,也有的士兵攀牆而過。
南昌少數守軍在隆隆炮聲中早已經逃的逃、躲的躲,全部不見了影蹤。朱宸濠的老家——寧王府內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達官貴人們自知不能倖免,紛紛尋死,他們或者在房間裡懸梁自盡,或者縱火自焚。多年搜括的民脂民膏、不義之財也在動亂中散失一空。
明政府軍內部有大量烏合之眾,這些人為了邀功,肆無忌憚地濫殺無辜。他們擅闖民居實施搶掠,很多老百姓被殺於床笫之間,還有的慘遭滅門之禍。據說,刀下冤魂達到數萬之眾。面對這種慘絕人寰的情況,王守仁不會坐視不管,他多次下令禁止殺戮,甚至不惜制裁了部分違紀將士,亦不能制止這股歪風,最後不得不公開宣布,斬獲首級不算立功,擒拿活人才能行賞,此舉總算真正結束了這場無紀律、無組織的屠殺。
再說朱宸濠從安慶垂頭喪氣地回師,沿途部屬差不多潰散了一半,僅剩下五六萬人。當他們撤到長江邊的樵舍時,與受王守仁之命前來堵截的伍文定部迎頭相碰。
滿腔熱血的伍文定本是一介書生,不熟悉火器的性能,他竟敢親自逆風架炮,轟擊叛軍,結果被猛風吹回的硝煙火焰燒光了鬍鬚,搞得灰頭灰臉的,還灼傷了手臂,在手忙腳亂中幾乎墜入水中,左右部屬搶著攙扶,現場一片狼藉。
叛軍順風反撲,政府軍損失了數百人,一度後退到黃家渡附近,隨後進行了多次反擊。朱宸濠看見不能一口吃掉對手,也率軍返回了樵舍,將舟師排列成方形陣勢,步兵則上岸安營紮寨。
這時,北風轉為了南風,叛軍從順風的有利形勢一下子變成逆風的不利形勢。伍文定立即作出決策,準備順風放火,他只用了一個晚上就迅速準備好了火攻器械,並秘密派遣四十艘滿載易燃物品的船隻,自下遊潛渡,埋伏在叛軍的背後,約定在黎明時分發起總攻,前後夾擊敵人。
天終於亮了,伍文定指揮軍隊用火焚燒叛軍那些用竹、茅、木板製造的船隻,過程非常順利,滿天火光閃爍不定,數以千計的戰艦灰飛煙滅,死於烈焰以及波濤中的人比比皆是,數不清的衣服、鎧甲、器械、財物伴隨著浮屍積聚在一起,長達10餘裡,好像江邊突然產生了一座座冒出水面的洲渚。
叛軍的水師覆滅了,岸上的步兵營壘亦在伍文定的攻擊之下潰散。好色的朱宸濠在老婆跳水自盡的情況下,還不忘記攜帶四名宮女乘坐輕舟潛逃。這時,政府軍徵調漁舟追了上來,經過兜兜轉轉,幾個來回,終於從江中撈起了走投無路、棄舟投水的朱宸濠。
江西叛亂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北京,明武宗自稱「威武大將軍」,大張旗鼓,親自率領數萬京營、邊關勁卒南下平叛,可是當他來到涿州時,卻傳來了捉獲朱宸濠的捷報,因而失去了參戰的機會。不過,他仍然決定繼續南下,並於年底到達南京。天性好動的明武宗玩了個貓捉老鼠的遊戲,故意將身陷囹圄的朱宸濠先釋放後捉拿,狠狠戲弄了一番,再於次年押往通州處死,焚骨揚灰。
明武宗返回京師之後,趕緊祭祀郊廟社稷,慶祝勝利,但其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知道後裔們不斷上演自相殘殺的人間悲劇,恐怕也是非常悲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