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2:57:59 1
專利名稱: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運動或訓練中的測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測試人體縱跳高度的儀器。
背景技術:
在體育運動中縱跳是一切跳躍運動的基礎,對運動員縱跳高度的測試往往採用機械式直接測量方法,測試裝置右滑尺、滑塊和繩子組成。測試時,運動員將繩子系在腰上,人體跳起後帶動繩子,繩子拉動拉著滑塊滑動,滑塊在滑尺上滑動的距離即為人體的縱跳高度。該測試方式存在的問題是1)人體跳起後,繩子與身體的連接點隨身體的動態變化而變化,影響了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幻人體起跳帶動滑塊快速移動,滑塊在運動中必然產生一定的阻力,影響人體的上跳高度;;3)滑塊運動的慣性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間接測量的方法一種是用力傳感器感應人體起跳與落下時力的變化,從而測定人體在空中的停留時間;另一種是用光電傳感器測試人腳在起跳與落回時的時間間隔,從而測定人體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設備佔用空間小,操作簡便,但是使用力傳感器要考慮到被測試者的體重、起跳蹬地時的力量變化和作用力的時間,雖然很準確,但外部設備和算法都較為複雜,使用光電傳感器高度測量儀對起跳落點要求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該縱跳高測試器結構設計簡單,不受測試場地影響,佔地面積小,並且測試結果準確, 計量方便。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水平放置於地面;主支撐杆,豎直固定在底座上;F型伸縮框架,其豎直杆可伸縮地套裝在主支撐杆上,其上安裝有上下疊置並可自由轉動的多層葉片。其中,F型框架的兩水平杆之間固定有第二豎直杆,所述多層葉片套裝在第二豎直杆上。特別是,第二豎直杆上還安裝有用於使多層葉片回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的回位框架,包括分別套裝在所述第二豎直杆頂部和底部的兩水平杆,可繞第二豎直杆自由轉動;固定在兩水平杆之間的第三豎直杆。其中,底座包括水平縱杆,沿縱向放置,其兩端的底部安裝有調平地腳;水平橫杆,其一端與水平橫杆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套筒,水平橫杆與水平縱杆形成T型結構; 主支撐杆套裝並固定在套筒內。特別是,水平縱杆兩端的頂部固定有託盤,託盤內通過螺母固定安置有杆鈴片。特別是,多層葉片的兩相鄰葉片之間設置有隔墊。特別是,每個葉片的高度和與其相鄰的一個隔墊的高度之和相等。[0012]特別是,葉片為由環氧樹脂材料製成的葉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1、採用多層疊置的並可自由轉動的葉片計量縱跳高度,不受場地的限制,測試結果準確;2、F型伸縮框架可伸縮的套接在主支撐杆上,使得F型伸縮框架的高度可調,以便於適用於不同身高的測試者,應用廣泛;3、底座設置調平地腳和啞鈴片配重,使得縱跳高度測試器更加穩定;4、使得每層葉片的高度相等,然後在葉片上標註相應的序號,使得測試結果計量方便快捷;5、縱跳高度測試器整體結構設計簡單,佔地面積小,應用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底座;11-水平橫杆;Ila-套筒;lib-固定螺栓;12-水平縱杆; 13-調平地腳;14-託盤;15-蝶形螺母;16-槓鈴片;17-斜拉杆;2-主支撐杆;21-固定螺釘;3-F型伸縮框架;30a、30b-水平杆;31-豎直杆;4-葉片;41-第二豎直杆;42-隔墊; 5-回位框架;50a、50b-水平杆;51-第三豎直杆。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整體結構示意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包括底座1,水平放置於地面;主支撐杆2,豎直固定在底座1上;F型伸縮框架3, 其豎直杆31可伸縮的套裝在主支撐杆2上,F型伸縮框架3上安裝有上下疊置並可自由轉動的多個葉片4。測試時,將縱跳高度測試器放置於地面,並使其底座1保持水平,調整豎直杆31的高度,使得被測試者站立於地面向上伸展手臂時其手指剛好接觸到最底層的葉片,然後將豎直杆31與主支撐杆2固定,被測試者全力跳起,並用單手觸動葉片4後落地,這樣,多層葉片4在人手的作用下自由轉動,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所在的高度與最底層的葉片的高度之差即為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也可以使得被測試者站立於地面向上伸展手臂時其手指剛好接觸到任意一層葉片,然後將豎直杆31與主支撐杆2固定,被測試者全力跳起,並用單手觸動葉片4後落地,這樣,多層葉片4在人手的作用下自由轉動,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所在的高度與被測試者站立於地面時伸展手臂接觸到的葉片的高度之差即為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如圖1所示,F型伸縮框架3具有上下平行布置的兩水平杆30a、30b,兩水平杆 30a、30b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其一端分別與豎直杆31固定連接,兩水平杆30a、30b與豎直杆31形成如圖1所述的「F」型結構。主支撐杆2由無縫鋼管制成,其上設置有固定螺釘 21,豎直杆31的下端套裝在主支撐杆2內,擰動螺釘21,直到螺釘的端部緊緊的抵靠在豎直杆31上,螺釘無法再擰動,使得豎直杆31被緊緊的夾持在主支撐杆2的右側內壁與螺釘端部之間,從而將豎直杆31固定在主支撐杆2上。兩水平杆30a、30b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豎直杆41,第二豎直杆41的一端通過
4螺栓固定在水平杆30a上,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水平杆30b上。第二豎直杆41上套裝有多個葉片4,多個葉片4可繞第二豎直杆41自由轉動。再如圖1所示,第二豎直杆41上還安裝有回位框架5,用於將轉動後的葉片回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以便下一位被測試者的測量。回位框架5包括套裝在第二豎直杆41上的兩水平杆50a、50b,水平杆50a位於最頂層的葉片的上方,水平杆50b位於最底層的葉片的下方,兩水平杆50a、50b均可繞第二豎直杆41自由轉動;第三豎直杆51的一端與水平杆 50a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水平杆50b固定連接,第三豎直杆51可以為並列設置的多個,圖1 中示出了兩個第三豎直杆51。當被測試者跳起觸摸葉片後,多個葉片在人手的推力作用下發生轉動,為了不影響下一位被測試者的測試,需要將發生轉動的葉片恢復到原位,使得套裝在第二豎直杆41 上的所有葉片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這時只需繞第二豎直杆41轉動回位框架5,回位框架5 上的第三豎直杆51在隨回位框架5轉動時便會依次推動其接觸到的葉片,直至所有葉片都與第三豎直杆接觸,這樣便可保證所有葉片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這時輕輕轉動回位框架 5,使之位於第二豎直杆41與葉片4相對的一側,以避免人手觸摸葉片時,回位框架5擋住葉片使之無法轉動,使得測試結果不準確。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1包括水平橫杆11和水平縱杆12,水平橫杆11的一端與水平縱杆12的中部固定連接,使得水平橫杆11和水平縱杆12形成T型結構,水平橫杆11的另一端設置有套筒11a,並在套筒Ila的側壁上設置有固定螺栓11b,主支撐杆2 的下端伸出套筒11a,轉動固定螺栓11b,直到螺栓的端部緊緊的抵靠在主支撐杆2的側壁上,螺栓無法再擰動,使得主支撐杆2被緊緊的夾持在套筒Ila的內壁與固定螺栓lib的端部之間,從而將主支撐杆2固定在底座上。水平縱杆12的兩端的底部分別安裝有調平地腳13,調平地腳13與水平縱杆螺紋連接,通過擰動調平地腳13可以調節水平縱杆12的高度,也即調節底座1整體的高度。水平縱杆12的兩端的頂部分別固定有託盤14,兩託盤14內分別通過蝶形螺母15固定安置有槓鈴片16,槓鈴片16起到配重的作用,以避免縱跳高度測試器發生傾翻,使得縱跳高度測試器放置於地面時更加穩定。為了使得主支撐杆2與底座1的連接更加穩定,在主支撐杆 2與底座1的水平橫杆11之間還連接有斜拉杆17,使得主支撐2更加穩定牢固。為了方便測試結果的計量,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葉片4其高度相等,為了避免相鄰葉片之間相互影響,在相鄰葉片之間設置隔墊42,如圖1所示,隔墊42也套裝在第二豎直杆41上。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葉片4與其相鄰的一個隔墊42的高度之和為1cm,第二豎直板杆41上套裝有80個葉片(圖1中只示出了其中的一部分),這樣所有葉片的總體高度和為 80cm。豎直杆31分為十級,每一級為10cm,這樣豎直杆31的最大調節高度為lm,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的基本高度為2. 8m,即豎直杆31在主支撐杆2內處於最低位置時(即豎直杆31相對主支撐杆2還沒有升高),最頂層的葉片距離地面的高度為2. 8m,由於最頂層葉片距離最底層葉片的高度為0.8m,因此最底層葉片距離地面高度為an。當豎直杆31 相對主支撐杆2處於最高位置時(即豎直杆31相對主支撐杆2升高了 Im),最頂層葉片距離地面的高度為3. 8m,也即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的最大測量高度為3. Sm。同時,本實用新型的葉片4為環氧樹脂材料製成,邊緣進行打磨處理,以防止觸摸時對人體產生傷害。[0031]
以下結合附圖1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縱跳高度測試器的使用方法。首先,將縱跳高度測試器水平放置於地面,並調節調平地腳13,使得調平地腳13 的底部與主支撐杆2的底部位於同一水平面內,從而保證底座1水平。被測試者站立於測試器下方,身體挺直並向上伸展手臂,此時向上升高豎直杆31以調節F型伸縮框架的高度, 使得被測試者的手指尖剛好接觸到最底層的額葉片4,將豎直杆31固定。然後,被測試者全力跳起,並用單手觸動葉片4後落地,這樣,會有多層葉片4在人手的作用下自由轉動,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所在的高度與最底層的葉片的高度之差即為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計量者只需從最底層葉片4開始往上數出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4所佔的序數,將該序數乘以Icm便可得出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值。例如,某被測試者全力跳起其單手觸動葉片4後落地,從最底層葉片4開始,計量者數出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4為第50 片葉片,那麼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為50X 1cm = 50cm,即0. 5m。為了更方面的得出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值,可以在各個葉片上標出其序號,例如, 本實用新型的葉片數為80片,那麼可以從最底層葉片開始依次在葉片上標上數字1、2、 3……80,被測試者跳起觸動葉片後,計量者只需讀出發生轉動的最頂層的葉片4上標示的數字,然後用該數字乘以Icm即可得出該被測試者的縱跳高度值。該被測試者測試完後,需要進行下一位被測試者的測量,這時,繞第二豎直杆41 轉動回位框架5,回位框架5上的第三豎直杆51在隨回位框架5轉動時便會依次推動其接觸到的葉片,直至所有葉片4都與第三豎直杆接觸,這樣便可保證所有葉片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然後,輕輕轉動回位框架5,使之位於第二豎直杆41與葉片4相對的一側,以避免人手觸摸葉片時,回位框架5擋住葉片使之無法轉動,使得測試結果不準確。下一位被測試者便可按上述步驟進行測試。本實用新型的縱跳搞得測試器結構設計簡單,成本低,佔地面積小,不受場地限制,並且測試結果準確,操作、計量方便。儘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的各種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1),水平放置於地面;主支撐杆O),豎直固定在底座(1)上;F型伸縮框架(3),其豎直杆(31)可伸縮地套裝在主支撐杆( 上,其上安裝有上下疊置並可自由轉動的多層葉片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F型伸縮框架的兩水平杆 (30a、30b)之間固定有第二豎直杆(41),所述多層葉片(4)套裝在第二豎直杆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豎直杆上還安裝有用於使多層葉片回位於同一豎直平面內的回位框架(5),包括分別套裝在所述第二豎直杆Gl)頂部和底部的兩水平杆(50a、50b),可繞第二豎直杆 (41)自由轉動;固定在兩水平杆(50a、50b)之間的第三豎直杆(51)。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1)包括水平縱杆(12),沿縱向放置,其兩端的底部安裝有調平地腳(13);水平橫杆(11),其一端與水平縱杆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套筒(11a),水平橫杆(11) 與水平縱杆(12)形成T型結構;所述主支撐杆( 套裝並固定在套筒(Ila)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縱杆(1 兩端的頂部固定有託盤(14),託盤內通過螺母(1 固定安置有杆鈴片(16)。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層葉片(4)的兩相鄰葉片之間設置有隔墊G2)。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葉片(4)的高度和與其相鄰的一個隔墊0 的高度之和相等。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葉片(4)為由環氧樹脂材料製成的葉片。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平橫杆與主支撐杆之間還連接有斜拉杆(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縱跳高度測試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1),水平放置於地面;主支撐杆(2),豎直固定在底座(1)上;F型伸縮框架(3),其豎直杆(31)可伸縮地套裝在主支撐杆(2)上,其上安裝有上下疊置並可自由轉動的多層葉片(4)。該縱跳高測試器結構設計簡單,不受測試場地影響,佔地面積小,並且測試結果準確,計量方便。
文檔編號G01B5/02GK202101622SQ20112006292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0日
發明者師玉濤, 王技安, 閆琪 申請人: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