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製車輪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0:26:55 1
專利名稱:一種鋼製車輪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製車輪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主流的鋼製車輪製造結構為車輪由輪輻和輪輞兩個零件合成在一起並焊接成一個整體,常規的輪輻和輪輞焊接配合位置在輪輞的槽底部位,如說明書附
圖1所示結構。但是,這種常規的車輪結構存在以下的缺點和不足1.輪輻的結構空間較小,車輪外形變化比較少,形狀單一,且由於結構限制,通風孔尺寸一般都比較小(直徑約30毫米),導致散熱性能較差;2.由於輪輻直徑較小,導致整體車輪強度較低,從而影響車輪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鋼製車輪結構,其目的是不僅增加車輪通風孔面積,提高車輪散熱性能,而且能應用複雜的車輪外觀造型,增加車輪外觀的新穎性和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種鋼製車輪結構包括輪輻和輪輞,所述的輪輞沿其軸向方向分為三個部分,輪輞外緣部分、輪輞槽底和輪輞內緣部分,所述的輪輞外緣部分為兩段直徑不等的階梯形,所述的輪輻圓周處帶有翻邊結構,所述的輪輻通過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連接。所述的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所述的輪輻上設有提高車輪強度的加強筋。具有上述結構的該種鋼製車輪結構具有以下優點1.該種鋼製車輪結構通過改變輪輻和輪輞的焊接位置,為加大輪輻創造了條件,不僅能有效增加車輪通風孔面積,提高車輪散熱性能,而且能應用複雜的車輪外觀造型,增加車輪外觀的新穎性和強度。2.該種鋼製車輪結構由於輪輻面積增大,可以布置多種加強筋,提高了車輪的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在
圖1-2中,1:輪輻;2 :輪輞;21 :輪輞外緣部分;22 :輪輞槽底;23 :輪輞內緣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由
圖1所示結構可知,現有的輪輻和輪輞焊接配合位置在輪輞的槽底部位,存在以下的缺點和不足1.輪輻的結構空間較小,車輪外形變化比較少,形狀單一,且由於結構限制,通風孔尺寸一般都比較小(直徑約30毫米),導致散熱性能較差;2.由於輪輻直徑較小,導致整體車輪強度較低,從而影響車輪使用壽命。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該種鋼製車輪結構包括輪輻I和輪輞2,輪輞2沿其軸向方向分為三個部分,輪輞外緣部分21、輪輞槽底22和輪輞內緣部分23,輪輞外緣部分21為兩段直徑不等的階梯形,輪輻I圓周處帶有翻邊結構,輪輻I通過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21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且輪輻I上設有提高車輪強度的加強筋。該種鋼製車輪結構通過改變輪輻和輪輞的焊接位置,為加大輪輻創造了條件,不僅能有效增加車輪通風孔面積,提高車輪散熱性能,而且能應用複雜的車輪外觀造型,增加車輪外觀的新穎性和強度。同時,由於輪輻面積增大,可以布置多種加強筋,提高了車輪的強度。
權利要求1.一種鋼製車輪結構,包括輪輻(I)和輪輞(2),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輪輞(2)沿其軸向方向分為三個部分,輪輞外緣部分(21)、輪輞槽底(22)和輪輞內緣部分(23),所述的輪輞外緣部分(21)為兩段直徑不等的階梯形,所述的輪輻(I)圓周處帶有翻邊結構,所述的輪輻(I)通過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21)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製車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21)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製車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輪輻(I)上設有提高車輪強度的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製車輪結構,包括輪輻(1)和輪輞(2),輪輞(2)沿其軸向方向分為三個部分,輪輞外緣部分(21)、輪輞槽底(22)和輪輞內緣部分(23),輪輞外緣部分(21)為兩段直徑不等的階梯形,輪輻(1)圓周處帶有翻邊結構,輪輻(1)通過翻邊結構與輪輞外緣部分(21)上直徑較小的部位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具有上述特殊結構的該種鋼製車輪結構通過改變輪輻和輪輞的焊接位置,為加大輪輻創造了條件,不僅能有效增加車輪通風孔面積,提高車輪散熱性能,而且能應用複雜的車輪外觀造型,增加車輪外觀的新穎性和強度,同時,由於輪輻面積增大,可以布置多種加強筋,提高了車輪的強度。
文檔編號B60B21/02GK202896173SQ20122031347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30日
發明者湯勇 申請人:蕪湖飛馳汽車零部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