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1:23:39
專利名稱: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開採石油的裝置,是一種井下採油輔助裝置。
在石油開採中,常遇到一些稠油或高含蠟的原油,當井下溫度比較低時,這些原油在井下流動就很困難,很難從地層中流到井筒裡,也很難從井筒流到抽油泵中,因此這些原油很難開採。目前有一些井下電加熱裝置,只是對油管進行加熱,仍不能有效地解決上述難題。雖然試驗過一種利用微波加熱地層的辦法,但由於其要求對油管、套管進行絕緣,要求高,成本高,難以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裡,它可以直接對產油地層進行加熱和磁化作用,使地層中的稠質原油能夠順利地進入到井筒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由安裝在地面上的配電櫃通過電纜和安裝在井下的加熱器相連接構成的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置,其特殊之處在於,(1)加熱器是由外殼和安裝在密閉的外殼內的芯子構成,芯子是由在芯柱上裝有隔熱層,在隔熱層上裝有加熱材料組成,加熱材料與電纜相連接;(2)在加熱器下方聯結有穩衡磁場發生器,穩衡磁場發生器是由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隔熱層和強磁體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在加熱材料的內部、上方及下方均有隔熱層,所以隔熱層產生的絕大部分熱量只能油層方向傳送,直接加熱油層;(2)衡溫磁場發生器的殼體是用非磁性材料製作,強磁體的磁場可以直接作用在地層內部,地層中的原油在熱和磁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和地層砂巖脫離,進入井筒及採油泵中,增加油井產量。(3)該裝置製造簡單,成本低廉,容易安裝使用。
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加熱器14的外殼是由上蓋2、下底7及外筒6構成,上蓋2的外徑稍小於套管內徑,使其能夠順利地下入套管。芯柱3安裝在外殼內的中心,芯柱3上裝有全纖維矽酸鋁襯套作為隔熱層4,隔熱層上裝有用粉末冶金製作的電熱絲作為加熱材料5,加熱材料5與電纜12相連接,外筒6與上蓋2、下底7焊接密封,上蓋上面裝有接頭1,通過螺紋可以和安裝在抽油泵下方的篩管相聯結。電纜12通過電纜接頭13和上蓋2聯結在一起,它們之間裝有密封橡膠墊。穩衡磁場發生器15的外殼9由非導磁材料鋁合金製作,外殼9的下半部從縱向上分為兩半,中間的空腔內裝有磁場強度達到500mT的強磁鐵11,強磁鐵外面有一層隔熱、防腐、非導磁的全纖維矽酸鋁材料,構成隔熱層10,通過螺釘將外殼9的兩半部分聯結在一起。外殼9的下部四周具有6片翼翅板,其對應的兩片外端的距離稍小於套管內徑,外殼9上端通過螺紋和加熱器14的下部聯結在一起。
將穩衡磁場發生器15通過螺紋和加熱器14聯結在一起,構成本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置。加熱器14的上端通過螺紋依次與篩管、井下抽油泵相連接,將電纜12通過電纜接頭13與加熱器14的上蓋2聯結在一起,下入到井中,在井筒中電纜12與油管固定在一起,加熱器14和磁場發生器15對正生產油層,電纜上端與安裝在地面井口旁的配電櫃相連接,通電後即可加熱油層,同時強磁場也作用在油層上,有利於油層中的原油進入到井中,可以增加產量。
權利要求1.一種油井井下電磁增產裝置,由安裝在地面上的配電櫃通過電纜和安裝在井下的加熱器(14)相連接而構成,其特徵是①加熱器(14)是由外殼和安裝在密閉的外殼內的芯子構成,芯子是由在芯柱(3)上裝有隔熱層(4),在隔熱層(4)上裝有加熱材料(5)組成,加熱材料(5)與電纜(12)相連接;②在加熱器(14)下方聯結有穩衡磁場發生器(15),穩衡磁場發生器(15)是由殼體(9)、安裝在殼體(9)內的隔熱層(10)和強磁體(11)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採石油的輔助裝置。其特徵是由安裝在井下篩管下面的加熱器和穩衡磁場發生器構成,密閉的加熱器外殼內裝有隔熱層和加熱層,在非導磁材料製作的磁場發生器內裝有強磁體,強磁體外具有隔熱防腐層。下入油井中後使加熱器和磁場發生器對準生產油層。其優點是加熱器產生的熱量和強磁體的磁場共同作用於產油層,使地層中的原油容易進入到井筒中去,增加油井的原油產量。
文檔編號E21B36/00GK2458423SQ0025961
公開日2001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8日
發明者關輔民 申請人:關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