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歷史故事 晉獻公有何功過?
2023-12-07 01:10:31 3
晉獻公時期,晉國想要攻打虞虢兩國,奈何兩國親密,攻其一另一個必然相助之,晉國始終無法成功。晉獻公一位叫做荀息的大臣就提出了一個挑撥離間的辦法,他認為,獻公若是將喜愛的良馬和寶玉送給虞國的國君虞公,那麼虞公一定願意和晉國親近。到時候晉國挑撥虞虢之間的關係,虞國就會和虢國決裂。獻公可提出率領晉軍幫助虞國攻打虢國,借虞國的道路,最後在虞國內部攻滅虞國。
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將屈地之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虞公於是和獻公親近。同時,獻公故意派人在虞虢邊境之地製造事端,再說服虞公借道於晉討伐虢國。
虞國國內,虞公執政,虞公是一個愛貪小便宜的君主,而且貪婪成性,不知收斂。荀息就是利用了虞公的這一弱點,才想出了離間虞國和虢國之間的關係的計策。晉獻公派人送來了上好的馬和美玉,虞公很是喜愛,他聽說獻公心愛之物便是這兩個,但獻公居然願意將自己所愛送給他,他真的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了。虞公認為獻公是真心想要和虞國結交,就放下了戒備心,收下了晉國的禮物。
虞國有個大臣叫做宮之奇,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對虞國忠心耿耿,在虞國地位很高。他曾推薦了賢才百裡奚,為了保存弱小的虞國,宮之奇首先提出了聯合虢國來抗拒晉國的策略,因此虞國雖小但也強盛。宮之奇也是晉獻公比
較忌憚的人物,當荀息提出了假道伐虢的計策來的時候,晉獻公就提到過宮之奇,他認為虞國有宮之奇,他們的計謀恐怕不容易達成。但是荀息撫平了獻公心中的不安,因為荀息認為,宮之奇是一個懦弱而不敢堅持進諫的人,況且宮之奇從小和虞公在宮裡長大,虞公對他雖親近,但很多時候都不會聽從宮之奇的諫言的。
獻公向虞公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請求,他說虢國總是來騷擾晉國邊境,他想要教訓一下虢國。原本虞虢本是盟國,但是近幾年來,虞虢邊境發生了很多事端,虞公也不再像從前那般友好虢國了,就答應了獻公。宮之奇知道獻公之求以後,進言虞公:「晉國是虎狼之國,這次攻打虢國一定是想要滅亡虢國,哪裡是教訓而已。況且虞虢乃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嘴唇都沒有了,就算是堅固的牙齒也是會感到寒冷的;要是虢國滅亡了,虞國也會馬上滅亡的。」虞公果真如荀息所說的那樣,他沒有聽從宮之奇的進諫,他說:「晉國是大國,他一個大國還願意和我們虞國這樣的小國家結盟友好,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晉國只是借道而已,你不要太擔心了。」這一次借道,晉國攻佔了虢國的下陽。
幾年以後,晉獻公又向虞公借道伐虢,這一次依然還是宮之奇堅決反對,但是虞公依然不聽從,借道於晉。最終晉國滅亡了虢國,晉國的荀息和裡克的大軍在虞國都城匯合,出其不意就滅亡了虞國,抓捕了虞公。宮之奇的一番「唇亡齒寒」的言論並沒有引起虞公的重視,他兩次借道於晉,才讓晉國有了機會接連滅亡虞虢兩國。
晉獻公時期,晉國像這樣滅亡的國家有很多,史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大大擴張了晉國領土,增強了晉國的國力,為文襄霸業打下了基礎。然而,晉獻公時期,晉國也出現了「驪姬之亂」,使得晉國內部政治集團出現了長期混亂,使得晉國的發展遲緩了十多年。獻公寵愛驪姬,竟然幾次謀害親生兒子申生、重耳、夷吾,在諸侯心裡,晉國的這些爭權奪位戲碼很是諷刺。獻公死後,晉惠公繼位,他不顧秦國的恩惠,反而在秦國鬧饑荒的時候落井下石,更是將晉國的風評拉到了最低點。晉惠公和晉懷公幾乎沒對晉國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們都圍繞著如何穩固君位去了。晉獻公在位時期,有功也有過,總之,人無完人,幸好他給晉國留下了一個晉文公,並未對其趕盡殺絕,這才能有文公霸業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