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氣吸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9:42:51 2
專利名稱:氨氣吸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氨氣吸收裝置,主要為水循環迴路。
背景技術:
氨化反應中所產生的氨氣往往通入水中,使之形成氨水。目前所採用的方法是將氨氣通入由氨洗滌塔、泵、和冷凝塔構成的水循環迴路中。但採用這種單循環迴路,由於吸收能力較小,導致部分來不及吸收的氨氣洩漏,不但造成了物料的浪費,而且還造成了環境汙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氨氣吸收裝置,具有吸收量大的特·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氨氣吸收裝置,主要為水循環迴路,所述水循環迴路為由氨洗滌塔、泵、一級冷凝器和二級冷凝器構成的真空迴路,所述氨洗滌塔上設置有進氣口、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進氣口與反應釜出氣口相連,其創新點於所述氨氣吸收裝置上還串接有水循環迴路,所述水循環迴路由氨洗滌塔、泵、一級冷凝器和二級冷凝器串聯構成,所述水循環迴路中氨洗滌塔的進氣口與上一級水循環迴路中氨洗滌塔的出液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通過在已有水循環迴路的基礎上,串接一水循環迴路,採用這種二級吸收的方式,提高氨氣吸收量,從而避免了氨氣因來不及吸收而洩露的問題,保護了環境。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圖I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氨氣吸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所示的氨氣吸收裝置主要為水循環迴路1,所述水循環迴路I為由氨洗滌塔
2、泵3、一級冷凝器4和二級冷凝器5構成的真空迴路,所述氨洗滌塔2上設置有進氣口 6、進液口 7和出液口 8,所述進氣口 6與反應釜9的出氣口 10相連。由於單循環迴路的氨氣吸收量較小,為此通過在水循環迴路I後串接水循環迴路11的方式,提高氨氣吸收裝置的氨氣吸收量。所述水循環迴路11由氨洗滌塔12、泵13、一級冷凝器14和二級冷凝器15串聯構成,所述水循環迴路11中氨洗滌塔的進氣口 16與上一級水循環迴路I中氨洗滌塔的出液口 8相連。工作時,氨氣經氨洗滌塔2的進氣口 6進入到由泵3驅動的水循環迴路I中,再經過氨洗滌塔2的出液口 8進入到下一級級水循環迴路11中,通過這種二次吸收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氨氣的吸收量 。
權利要求1.一種氨氣吸收裝置,主要為水循環迴路(1),所述水循環迴路(I)為由氨洗滌塔(2)、泵(3)、一級冷凝器(4)和二級冷凝器(5)串聯構成,所述氨洗滌塔(2)上設置有進氣口(6)、進液口(7)和出液口(8),所述進氣口(6)與反應釜(9)的出氣口(10)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氨氣吸收裝置上還串接有水循環迴路(11),所述水循環迴路(11)由氨洗滌塔(12)、泵(13)、一級冷凝器(14)和二級冷凝器(15)串聯構成,所述水循環迴路(11)中的氨洗滌塔的進氣口( 16 )與水循環迴路(I)中氨洗滌塔的出液口( 8 )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氨氣吸收裝置,主要為水循環迴路(1),所述水循環迴路(1)由氨洗滌塔(2)、泵(3)、一級冷凝器(4)和二級冷凝器(5)構成,所述氨洗滌塔(2)上的進氣口(6)與反應釜(9)的出氣口(10)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氨氣吸收裝置上還串接有水循環迴路(11),所述水循環迴路(11)由氨洗滌塔(12)、泵(13)、一級冷凝器(14)和二級冷凝器(15)串聯構成,所述水循環迴路(11)的氨洗滌塔的進氣口(12)與水循環迴路(1)中氨洗滌塔的出液口(8)相連。通過在水循環迴路上再串接一個水循環迴路,採用多次吸收,提高氨氣吸收量,從而避免了因氨氣來不及吸收而洩露的問題,保護了環境。
文檔編號C01C1/02GK202717595SQ201220231468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佘道才, 許小亮 申請人:江蘇隆昌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