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用取暖換氣扇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22:52:06 1
專利名稱:浴室用取暖換氣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氣扇,尤其是指一種帶加熱器的浴室用取暖換氣扇。
背景技術:
圖1為公知的浴室用取暖換氣扇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浴室用取暖換氣扇 10,包括具有向室內開口以及與室外接頭11相連接的開口的框架12,框架12下面設有帶吸風口和室內出風口的面罩(圖中未示)、框架12內設有風機13、加熱器14以及加熱器支撐架15。當取暖換氣扇為取暖模式時,風從面罩的吸風口被吸入,通過加熱器14後利用面罩上的室內出風口進入室內實現取暖功能。上述現有技術的換氣扇,當為取暖模式時,從面罩的吸風口被吸入的室內的空氣經過加熱器14加熱後從面罩的出風口吹向室內。由於是在浴室中使用,因此在換氣扇內部容易凝結空氣中的水汽而形成水滴。為此,加熱器14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15之間留有間隙16,用於凝結的水流出換氣扇10。但是這樣一來,吹向室內的一部分空氣就會不經過加熱器14,而是從所述縫隙16流向室內,導致不能充分發揮加熱器的作用,速暖效果減弱,且沒有經過加熱器14的冷風吹向用戶還會帶來不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更好暖風效果的浴室用取暖換氣扇。為達成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浴室用取暖換氣扇,包括具有向室內開口以及與室外接頭相連接的開口的框架,框架下面設有帶吸風口和室內出風口的面罩、框架內設有風機、 加熱器以及加熱器支撐架,在加熱器支撐架壁上,位於加熱器的進風口的上側設有部分擋住加熱器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之間間隙的擋風結構。所述擋風結構為並列設置於加熱器兩側,從加熱器支撐架向加熱器上方延伸的筋部,該筋部的長度大於加熱器與加熱器支撐架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儘可能多的風穿過加熱器而被加熱變成熱風吹向用戶,大大減少了冷風的吹出。
圖1為公知的換氣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浴室用取暖換氣扇20具有向室內開口以及與室外接頭21相連接的開口的框架22,框架22下面設有帶吸風口和室內出風口的面罩 (圖中未示)、框架22內設有風機23、加熱器M以及加熱器支撐架25,在加熱器支撐架25
3的壁上,作為擋風結構,位於加熱器M的進風口 211的上側設有部分擋住加熱器M與加熱器M兩側的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間隙沈的筋部27。如圖2所示,該筋部27與加熱器24 平行設置於加熱器M上方,位於加熱器M兩側,從加熱器支撐架25向加熱器M上方延伸,且比加熱器M與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的距離長。筋部27的長度設置成長於加熱器M 左右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的距離的話,因為筋部27的作用,從風機23吹出的風就會向加熱器M的中央部集中,而難以從加熱器M與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的間隙沈流出。 也就是說,因為筋部27的作用,阻止風通過間隙26。因此,可以使從風機23吹出的風集中吹向加熱器M,提高流經加熱器M的風的風量,降低加熱器M的溫度從而降低其電阻,提高加熱器M的功率。另一方面,該筋部27與加熱器M不接觸,仍保留水沿加熱器支撐架25的壁向下流出換氣扇20的空間,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筋部27的存在,增大了空氣阻力,但凝結的水流向加熱器支撐架25和筋部27,由於重力作用,仍可以方便地從加熱器M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的未被完全擋住的間隙沈流出機體。此外,為使流經筋部27的水滴不會引起短路,筋部27和加熱器對之間保留間隔。也就是說,水滴從筋部27下滴到加熱器M後就從加熱器M上流向間隙26。當換氣扇為取暖模式,風機23的風吹向加熱器M時,加熱器支撐架25壁兩側的筋部27阻擋住加熱器M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25之間的大部分間隙,使風集中吹向加熱器 24,這樣可以使風量得以集中,儘可能多的風穿過加熱器而被加熱變成熱風吹向用戶,大大減少了冷風的吹出。
權利要求1.一種浴室用取暖換氣扇,包括具有向室內開口以及與室外接頭相連接的開口的框架,框架下面設有帶吸風口和室內出風口的面罩、框架內設有風機、加熱器以及加熱器支撐架,其特徵在於在加熱器支撐架壁上,位於加熱器的進風口的上側設有部分擋住加熱器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之間間隙的擋風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換氣扇,其特徵在於所述擋風結構為並列設置於加熱器兩側,從加熱器支撐架向加熱器上方延伸的筋部,該筋部的長度大於加熱器與加熱器支撐架之間的距離。
專利摘要一種浴室用取暖換氣扇,包括具有向室內開口以及與室外接頭相連接的開口的框架,框架下面設有帶吸風口和室內出風口的面罩、框架內設有風機、加熱器以及加熱器支撐架,在加熱器支撐架壁上,位於加熱器的進風口的上側設有部分擋住加熱器兩側與加熱器支撐架之間間隙的擋風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儘可能多的風穿過加熱器而被加熱變成熱風吹向用戶,大大減少了冷風的吹出。
文檔編號F24H3/04GK202040110SQ20112017041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曾廣民, 田亮, 袁洪堅 申請人: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