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燒燙傷膏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22:05:16 1
專利名稱:春雨燒燙傷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的中藥軟膏。
目前市場上的燒燙傷中成藥,雖然在應用中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之功效,但均具有創面癒合時間長的缺點。
本發明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清熱瀉火、消腫止痛、有效控制及防止感染、縮短血凝時間、減少出血、加速創面癒合、療效迅速、價格低廉的春雨燒燙傷膏。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採用大黃、虎杖、黃連、白及、生石灰、桐油為主要成分,並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配比,製作時先將大黃、虎杖、黃連、白及的粗塊藥料打碎成粗顆粒;將沸水加入生石灰中,冷卻後攪勻,取上層石灰漿倒入上述藥料中,冷浸一段時間後,過濾,濾後藥液灌裝、煮沸消毒,製成半成品;將桐油加熱至沸,稍冷,按一定比例加入上述半成品中,攪拌,成乳白色軟膏。
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述特點1、本品系苦寒解毒、涼血止痛的處擦之劑,主要用於火燒、水燙傷,其症狀表現為傷處皮膚紅腫,觸之灼熱,撩漿水皰,或皮塌肉爛,劇痛不已、舌紅苔黃,脈象洪數。
2、本品經10多年來的臨床應用,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效,且能控制及防止感染,可縮短血凝時間,減少出血,加速創面癒合,使用方便,取效快、價格低廉。
3、本發明其成膏原理為上清液中石灰鹼Ca(OH)2與桐油中的脂肪酸起皂化反主生成脂肪酸鈣。脂肪酸鈣為乳化劑,使其餘的桐油(油相)和藥液(水相)乳化成軟膏。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主要成分其重量百分比為大黃3.10-5.15%,虎杖3.10-5.15%,黃連1.03-3.10%,白及2.06-4.02%,生石灰47.42-55.67%,桐油32.99-37.11%。
在上述主要成分中,還可加入桅子、白芷、紅花、地榆、冰片、蒸餾水成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處方,其重量百分比為大黃2.79-4.65%,虎杖2.79-4.65%,黃連0.93-2.79%,桅子0.93-2.79%,白芷1.86-3.72%,紅花0.37-0.56%,地榆2.79-4.56%,冰片0.74-1.12%,白及1.86-3.72%,生石灰42.79-50.23%,桐油29.77-33.49%,蒸餾水適量。
具體製作工藝為1、取大黃、虎杖、黃連、桅子、白芷、紅花、地榆按《湖南省中藥材炮製規範》炮製後合格後,將粗塊藥料打成粗顆粒,盛於塑料桶中備用。
2、將9000ml蒸餾水燒開後加入生石灰中,冷卻後攪拌均勻,稍停,傾取上層石灰漿,倒入盛有藥料的塑料桶中,至石灰漿高出藥面4cm,充分攪拌,加蓋,浸藥7天,每天攪拌兩次,液體不夠時,適當補加石灰液。
3、一周後,濾取上層清亮藥液,補加適量蒸餾水至5000ml,灌入500ml裝量的鹽水瓶中,加塞,壓鋁蓋封口,在100℃水浴中煮沸30分鐘消毒,取出保存,即為一燒燙傷膏半成品,臨床使用前可隨時配成軟膏,也可有接下述方法配製成軟膏後分裝保存。
4、將桐油加熱至沸,按處方比例取冰片加入桐油中,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稍冷,按桐油∶藥液=1∶3的比例加入上述藥液,邊加邊快速攪拌,至成為乳白色均勻軟膏。
5、分裝成50g/支,密封。
藥理分折凡水火燙傷,多因水火熾熱,灼傷體膚,輕者撩漿水皰,重則皮焦肉卷,其治則應以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消腫止痛為主。故本方取大黃、黃連、虎杖苦寒為君,意在瀉火解毒,配地榆、桅子瀉火除煩為臣,以助君藥涼血止痛之功,佐以活血祛瘀的紅花、消腫排膿的白芷、殺蟲止痛的生石灰、苦、甘、澀的白及,以辛涼的冰片為使,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之功。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用於水火燒、燙傷、痔瘡。
用法與用量外用,潔淨患處,外塗適量,一日1-2次,或遵醫囑。
圖1為本發明工藝流程圖。
權利要求
1.一種春雨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採用大黃、虎杖、黃連、白及、生石灰、桐油為主要成分,並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配比,製作時先將大黃、虎杖、黃連、白及的粗塊藥料打碎成粗顆粒;將沸水加入生石灰中,冷卻後攪勻,取上層石灰漿倒入上述藥料中,冷浸一段時間後,過濾,濾後藥液灌裝、煮沸消毒,製成半成品;將桐油加熱至沸,稍冷,按一定比例加入上述半成品中,攪拌,成乳白色軟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春雨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為大黃3.10-5.15%,虎杖3.10-5.15%,黃連1.03-3.10%,白及2.06-4.02%,生石灰47.42-55.67%,桐油32.99-37.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的春雨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可加入桅子、白芷、紅花、地榆、冰片、蒸餾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春雨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其重量百分比為大黃2.79-4.65%,虎杖2.79-4.65%,黃連0.93-2.79%,桅子0.93-2.79%,白芷1.86-3.72%,紅花0.37-0.56%,地榆2.79-4.56%,冰片0.74-1.12%,白及1.86-3.72%,生石灰42.79-50.23%,桐油29.77-33.49%。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春雨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製作工藝為1)取大黃、虎杖、黃連、桅子、白芷、紅花、地榆按《湖南省中藥材炮製規範》炮製後合格後,將粗塊藥料打成粗顆粒,盛於塑料桶中備用。2)將9000ml蒸餾水燒開後加入生石灰中,冷卻後攪拌均勻,稍停,傾取上層石灰漿,倒入盛有藥料的塑料桶中,至石灰漿高出藥面4cm,充分攪拌,加蓋,浸藥7天,每天攪拌兩次,液體不夠時,適當補加石灰液。3)一周後,濾取上層清亮藥液,補加適量蒸餾水至5000ml,灌入500ml裝量的鹽水瓶中,加塞,壓鋁蓋封口,在100℃水浴中煮沸30分鐘消毒,取出保存,即為一燒燙傷膏半成品,臨床使用前可隨時配成軟膏,也可有接按下述方法配製成軟膏後分裝保存將桐油加熱至沸,按處方比例取冰片加入桐油中,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稍冷,按桐油∶藥液=1∶3的比例加入上述藥液,邊加邊快速攪拌,至成為乳白色均勻軟膏;分裝成50g/支,密封。
全文摘要
一種春雨燒燙傷膏,採用大黃、虎杖、黃連、白芨、生石灰、桐油為主要成分,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配比,製作時,將大黃、虎杖、黃連、白芨打碎 ,在石灰漿中冷浸後,過濾、消毒,與熱桐油攪勻,成乳白色軟膏。本發明消熱解毒、消腫止痛,有效控制及防止感染,加速創面癒合,價格低廉,療效迅速。
文檔編號A61P17/00GK1202365SQ9710810
公開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3日
發明者王奇成, 袁勁松, 張迪光, 湯翠娥 申請人:湖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