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14:06 1
專利名稱: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土壤肥料領域,特別是一種有機、無機、生物菌群三結合平衡套餐,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
背景技術:
中國的傳統農業(有機農業)解決不了十三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化學農業能解決十三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長期的過量的施用化學肥料而忽視/有機肥(有的根本不施有機肥料,對生物肥料/解甚少),給現代農業帶來土壤板結,土壤生物群體失衡,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度降低,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病蟲害加重,嚴重汙染生態環境,農民投資成倍增長,有害物質殘留超標,作物品質嚴重下降等諸多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中國農資市場上各類複合肥、單一肥的種種弊端,提供一種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在有機、無機、生物菌三大肥各自優勢的自出上,創造性的提出了有機、無機、互補理論、礦物質營養,有機營養平衡理論,土壤微生物失衡修正及病蟲防治理論,有機、無機、生物菌相輔相成理論。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現依據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此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有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N肥佔14-19% K肥佔2-6% 有機胺基酸佔40-45%
首先將N肥、K肥、有機胺基酸粉碎後混合,造粒噴漿後烘乾形成有機肥。
無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P肥佔12-16% K肥佔2-7%將P肥、K肥經過粉碎、混合、造粒、烘乾形成無機肥料。
牛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 和矽酸鹽細菌,又經過高級菌種設備加速繁殖,把高級有機質、腐殖質、加上 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碎、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
進一歩繁殖製成此土壤,製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到每克含量0.2億粒
有益菌種。
本發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有機質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
N肥佔18% K肥佔4% 有機胺基酸佔40%
無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 P肥佔14。/。 1(肥佔5%
本發明的肥料是根據土壤微生物修正及病蟲防治理論,結合土壤肥料給現 代農業帶來的的土壤板結、土壤生物群體失衡等問題,製造出了一種土壤改良 型復混肥料,克服了中國農資市場上各類複合肥料,單一肥的種種弊端,在有 機、無機、生物菌三大肥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有機、無機、互 補理論。
方解
N肥能促進作物的莖葉生長,它是作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重 要組成成分。
K肥鉀肥能促使作物莖杆粗硬,增強作物抗倒伏能力,並能促進糖分和澱 粉生成。
P肥磷肥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增強抗旱抗寒能力,並 促進作物提前成 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芽孢桿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黴菌素、短桿菌肽等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對致病菌或內源性感染的條件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矽酸鹽細菌矽酸鹽細菌能釋放土壤含鉀矽酸鹽礦物中的磷、鉀、矽等元素,直接供給植物生長利用,同時亦具有固氮能力。
硼能提高光合作用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運輸,還能提高果實中維生素和糖的含量,促進品質,促進花粉發芽和花粉莖的伸長。
鐵鐵是固氮酶中鐵蛋白和鉬鐵蛋白的組成部分,在生物固氮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鋅充當生物體內各種酶的活性中心,促進新陳代謝。
鎂影響鉀離子和鈣離子的轉運,調控信號的傳遞,參與能量代謝、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
具體實施例方式按下列比例稱取原料有機質是由
N肥佔18% K肥佔4% 有機胺基酸佔40%
無機質是由
P肥佔14。/。 K肥佔5。/。
生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和矽酸鹽細菌,又經過高級菌種設備加速繁殖,把高級有機質、腐殖質、加上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碎、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和菌肥,製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到每克含量0.2億粒。
本發明一種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其製備方法如下1) 、首先將N肥、K肥、有機胺基酸粉碎後混合,造粒噴漿後烘乾形成有機肥, 備用。
2) 、將P肥、K肥經過粉碎、混合、造粒、烘十形成無機肥料。
3) 、生物菌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 和矽酸鹽細菌。
4)、把有機質、無機質、微生物,加上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 碎、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和菌肥,製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 到每克含量0.2億粒。
本發明的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是結合自己多年的辛勤鑽研,從數百組的 配方中,經過反覆實驗而得,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增加了 土壤肥力、減少了病蟲害的影響,提高了作物的生長品質。
本發明的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的用法,是不同的作物、選擇不同的配比
1、 小麥N、 K有機噴漿肥佔40-47% 菌種肥佔2-4% P、 K肥佔40-55%
2、 玉米A: N、 K有機噴漿肥佔20-30%B: N、 P、 K佔65-78% C:菌種佔2-5%
3、 花生、大豆、玉米用肥
A: N、 K有機噴漿肥佔47-50% B: P、 K顆粒肥佔45-50% C:菌種佔2-5%
為表明本發明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的效果,本發明人對大面積示範田進行 推廣和實驗,使小麥產量達到1000斤/畝,玉米1200斤/畝,大豆500斤/畝, 花生600斤/畝,克服其他各類複合肥的種種弊端,為開發新的肥料品種指明方 向。
權利要求
1、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它是由有機質、無機質、生物菌種組成,其特徵在於有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N肥佔14-19%K肥佔2-6%有機胺基酸佔40-45%無機質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P肥佔12-16%K肥佔2-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1) 、首先將N肥、K肥、有機胺基酸粉碎後混合,造粒噴漿後烘乾形成有機肥, 備用;2) 、將P肥、K肥經過粉碎、混合、造粒、烘乾形成無機肥料;3) 、微生物經過選擇、篩選、嫁接、培育、提純復壯、培育新的菌種芽孢桿菌和 矽酸鹽細菌;4) 、把有機質、無機質、生物菌加上微量元素硼、鋅、鎂、鐵,進行混合粉碎、 造粒、滅菌、注入培育有益菌種和菌肥,製成此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達到每克 含量0. 2億粒。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土壤肥料領域,特別是一種有機、無機、生物菌群三結合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在有機、無機、生物菌三大肥各自優勢的自出上,創造性的提出的,本發明的土壤改良型復混肥料,是結合自己多年的辛勤鑽研,從數百組的配方中,經過反覆實驗而得,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增加了土壤肥力、減少了病蟲害的影響,提高了作物的生長品質。
文檔編號C05G3/04GK101643377SQ20091006606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7日
發明者琨 李, 磊 李, 李世欽, 李志山, 陳榮峰 申請人:李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