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
2023-06-10 16:09:46
專利名稱: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具體來說,涉及與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的鑑定和開發結合分子標記輔助抗性基因的選擇,得到攜帶3個抗性基因的大豆種質。
背景技術:
大豆花葉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大豆生產上的一種世界性病害,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和品質。由於它分布廣,危害重,化學藥劑難以防治,培育和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害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途徑。黃淮海流域是我國大豆的第二產區和夏大豆的最大產區,常年播種面積3000多 萬畝,而平均單產每畝不足130公斤。除了單產低以外,該地區存在的另一主要問題是大豆病毒病危害嚴重,導致大豆產量下降和品質變劣。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培育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大豆對SMV的抗性育種一般是利用單個抗性基因,日本、韓國和加拿大生產上發生的抗病品種抗性「喪失」的現象已經引起育種家的高度重視。Saghai Maroof等(2008)和Shi等(2009)對SMV抗性基因Rsvl、Rsv3和Rsv4的聚合研究表明,聚合有2個或3個抗性基因的材料其抗性具有廣譜、持久的特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一方面涉及一種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首先鑑定出分別攜帶不同抗性基因的3個抗性種質齊黃I號、科豐I號和大白麻以及農藝性狀較好的品種南農1138-2,然後將齊黃I號與科豐I號和大白麻與南農1138-2採用常規方法進行雜交,獲得F1代,將兩個F1進行複合雜交,種植復交F1代,自交後收穫F2代種子,自F2到F5代連續利用本發明確定的與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3個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採用本發明的方法,獲得了攜帶3個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種質。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其特徵所述的篩選方法是通過接種病毒3個株系的方法證實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抗3個病毒株系的能力。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其特徵在於所篩選得到的大豆抗性材料是抗性基因已經純合的大豆材料。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其特徵在於鑑定和開發出與3個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其特徵在於自複合雜交的F2開始,連續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3個抗性基因聚合的後代材料。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其特徵在於所使用的分子標記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首先鑑定出分別攜帶不同抗性基因的3個抗性種質齊黃I號、科豐I號和大白麻以及南農1138-2,然後將齊黃I號與科豐I號和大白麻與南農1138-2採用常規方法進行雜交,獲得F1代,將兩個F1進行複合雜交,種植復交F1代,自交後收穫F2代種子,自F2到F5代連續利用本發明確定的與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3個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所述的抗性基因為 RsC14Q、RsC8 和 RsC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所述的篩選方法是通過接種病毒3個株系的方法證實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抗3個病毒株系的能力。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篩選得到的大豆抗性材料是抗性基因已經純合的大豆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鑑定和開發出與3個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自複合雜交的F2開始,連續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3個抗性基因聚合的後代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使用的分子標記為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抗性基因選擇的步驟包括提取雜交後代材料的DNA,採用分子標記進行PCR擴增以及對擴增產物進行電泳的步驟。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篩選方法,其特徵在於齊黃I號攜帶民。14(3抗性基因,科豐I號攜帶Rse8抗性基因,大白麻攜帶Rse4抗性基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豆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及篩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首先鑑定出分別攜帶不同抗性基因的3個抗性種質齊黃1號、科豐1號和大白麻以及農藝性狀較好的品種南農1138-2,然後將齊黃1號與科豐1號和大白麻與南農1138-2採用常規方法進行雜交,獲得F1代,將兩個F1進行複合雜交,種植復交F1代,自交後收穫F2代種子,自F2到F5代連續利用本發明確定的與抗性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3個抗大豆花葉病毒基因聚合的大豆植株。本發明能夠同時對3個抗性基因進行選擇,減少了抗病育種選擇的盲目性,能較快地選擇到純合的多個抗性基因聚合的後代材料,從而縮短抗病育種的年限,提高抗病育種的效率。
文檔編號C12Q1/68GK102808021SQ2012102257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
發明者智海劍, 王大剛, 馬瑩, 李海朝, 趙琳 申請人: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