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8:01:0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定件,尤指一種應用於氣管內管喉罩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
背景技術:
現有面對全身麻醉或需緊急呼吸道處理的病患,通常進行面罩供氧或氣管插管的處理方式,但上述方式都存在無法順利給病患供氧的風險。所以業界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便提出以氣管內管喉罩建立人工氣道,以有效解決現階段的病患供氧問題。現有氣管內管喉罩具有一可撓性管體、一可充氣式罩圈及一充氣管,所述可撓性管體具有相互連通的一第一開口部及一第二開口部,該可充氣式罩圈環設於該第一開口部,而該充氣管一端與該可充氣式罩圈相互連通,另一端則設有一逆止閥,操作者可通過該逆止閥將氧氣輸入該充氣管。在插管過程中,操作者將氣管內管喉罩從該可充氣式罩圈插入病患喉咽直到會厭軟骨位置處,然後通過該逆止閥及該充氣管對該可充氣式罩圈充氣,待該可充氣式罩圈充氣並氣密地封閉食道,最後通過該可撓性管體進行供氧,即完成人工氣道的建立。
臨床中困難氣道是操作者經常遇見的棘手問題,也是麻醉、急救醫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麻醉意外死亡案例中困難氣道與死亡率有密切相關。然而,在移除氣管內管喉罩後,操作者需要再次插入另一氣管內管喉罩時,由於每位病患的喉咽形狀及深度都不相同,操作者需要再次尋找病患喉咽較佳的深度及定位位置,反而無法準確或快速的將另一氣管內管喉罩插入到定位,稍有操作不慎,例如,喉頭鏡的支撐點不妥,可能會導致牙齒斷裂、齒齦出血,喉咽腔的尖端對喉咽附近的組織可能造成損傷,引起會厭軟骨水腫、喉頭腔出口軟組織水腫,或是聲帶水腫,以致妨礙氣流進出,即使氣管內管喉罩再次成功插入氣管內,如未完全氣密的封閉食道也可能導致氣體漏洩形成胃液逆流現象。
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與缺點,即為本案的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為有效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氣管內管喉罩快速重複定位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其應用於一氣管內管喉罩,該氣管內管喉罩包括一可撓性管體及一充氣式罩圈,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包括一可撓性主體,具有一背脊部及一夾持部,所述夾持部具有一左勾部及一右勾部,由所述背脊部的左、右兩側對應延伸形成,並且,該夾持部用以夾持該氣管內管喉罩的可撓性管體;及一可撓性抵扣件,具有一連接端及一延伸端,所述連接端連接該背脊部,所述延伸端沿該充氣式罩圈方向延伸,並且,該延伸端於末端形成有一抵扣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可撓性主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由該左、右勾部共同界定,該氣管內管喉罩的可撓性管體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中。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延伸端的抵扣部形成為捲曲狀或倒勾狀。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可撓性主體及所述可撓性抵扣件的材料為矽膠或橡膠或塑料。
藉由本發明此設計,可達到使操作者快速且精準的將該氣管內管喉罩重複放置到病患喉咽中較佳的深度及位置的效果,進而減少操作者尋找病患喉咽中較佳定位位置的時間,同時也減少因為操作者尋找病患喉咽中較佳定位位置而產生的傷害。
附圖說明
下列附圖的目的在於使本發明能更容易被理解,在本文中會詳加描述這些附圖,並使其構成具體實施例的一部分。通過本文中的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附圖,以詳細解說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發明的作用原理。
圖1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3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組合圖;
圖4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具體實施例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插入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具體實施例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固定剖面圖;
圖7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具體實施例的氣管內管喉罩移除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
110可撓性主體
111背脊部
112夾持部
112a左勾部
112b右勾部
113容置空間
120可撓性抵扣件
121連接端
122延伸端
122a抵扣部
200氣管內管喉罩
210可撓性管體
211第一開口部
212第二開口部
220可充氣式罩圈
230充氣管
231逆止閥
900病患
910喉咽
911會厭軟骨
912食道
913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附圖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其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立體組合圖、另一視角立體組合圖及立體局部放大圖,如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包括一可撓性主體110及一可撓性抵扣件120,在本實施例中,該可撓性主體110及該可撓性抵扣件120的材料表示為橡膠,但並不局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可撓性主體110及該可撓性抵扣件120的材料也可以表示為矽膠或塑料或其他類型的材料,本發明並不對該可撓性主體110及該可撓性抵扣件120的材料進行限制。上述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用以應用於一氣管內管喉罩200,所述氣管內管喉罩200具有一可撓性管體210、一可充氣式罩圈220及一充氣管230,所述可撓性管體210具有相互連通的一第一開口部211及一第二開口部212,該可充氣式罩圈220環設於該第一開口部211,而該充氣管230一端與該可充氣式罩圈220相互連通,另一端則設有一逆止閥231。
所述可撓性主體110具有一背脊部111及一夾持部112,所述夾持部112具有一左勾部112a及一右勾部112b,並且,該左、右勾部112a、112b由所述背脊部111的左、右兩側對應延伸形成,所述夾持部112具有彈性,並且,該夾持部112用以夾持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該可撓性主體110還具有一容置空間113,由該左、右勾部112a、112b共同界定,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容置於該容置空間113中。
所述可撓性抵扣件120具有一連接端121及一延伸端122,所述連接端121連接該背脊部111,所述延伸端122沿該充氣式罩圈220方向延伸,並且,該延伸端122於末端形成有一抵扣部122a,所述延伸端122的抵扣部122a在本實施例中表示為倒勾狀,但並不局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表示為捲曲狀,本發明並不對該抵扣部122a的形狀進行限制。
請參閱圖5、圖6及圖7,為本發明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的具體實施例的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插入剖面圖、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固定剖面圖及氣管內管喉罩移除剖面圖,並輔以參閱圖1~圖4,如圖所示,操作者可將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結合於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結合的方式是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塞入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可撓性主體110的容置空間113中,並通過所述夾持部112的左、右勾部112a、112b夾持住該可撓性管體210。
然後操作者將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及該氣管內管喉罩200一起插入病患900的喉咽910,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可撓性主體110及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可配合病患900的喉咽910的形狀撓曲,直到操作者找到較佳的固定位置(例如病患900的會厭軟骨911及食道912周邊位置)及深度,並以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的抵扣部122a抵住病患900的喉咽910靠近食道912的肌肉。此時操作者可通過該逆止閥231將氣體輸入該充氣管230以對該可充氣式罩圈220進行充氣,當該可充氣式罩圈220充氣並封閉該病患900的食道912時,使該病患900的氣管913可以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的第一開口部211、第二開口部212連通。藉此,可以另外將供氧氣管(未繪示)伸入病患900的氣管913,以人工的方式建立病患900的供氧。
當操作者需要移除或更換該氣管內管喉罩200時,先通過該充氣管230及該逆止閥231將該可充氣式罩圈220抽氣,然後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的可撓性管體210與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容置空間113及夾持部112分離,使該氣管內管喉罩200可以從病患900的喉咽910移除,而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則留置在病患的喉咽910。當操作者需要再次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插入病患900的喉咽910時,操作者只需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插入至與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相同的深度及位置,就可以使該氣管內管喉罩200快速且精準的到達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的抵扣部122a的位置。
因此,藉由本發明的該氣管內管喉罩固定件100可以使操作者快速且精準的將該氣管內管喉罩200重複放置到較佳的深度及位置,進而減少操作者尋找病患900喉咽910中較佳定位位置的時間,同時也減少因為操作者尋找病患900喉咽910中較佳定位位置而產生的傷害。
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等,都應仍屬本發明的專利涵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