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29 17:33:56 2
本發明屬於農業疾病防治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當今黃瓜設施栽培中,病害是黃瓜設施栽培中重要的生物災害,嚴重威脅黃瓜正常生產,數據表明:病蟲害常年造成的產量損失佔20%以上。其中黃瓜枯萎病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特別是保護地黃瓜由於常年連作,土壤中病菌量逐年積累增多,發病日趨嚴重,一般發病率在10%~30%,嚴重的可達80%~90%。黃瓜枯萎病已成為黃瓜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並成為保護地黃瓜生產中的嚴重障礙。但是長期以來,菜農主要採用化學手段和噴灑農藥來防治這些病害,不僅收效甚微,還增強了病原菌的抗藥性,同時也汙染了生態環境。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可有效解決枯萎病對黃瓜生產的影響,以及農藥汙染問題。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銀杏樹落葉,洗淨,粉碎為粉末;(2)用水將上述銀杏葉粉末浸透,使其含水量達到50%~70%,再將其加入密閉容器中分層堆積,每層之間鋪撒尿素和有機物料腐熟劑,每3~5天翻動一次,反應20~30天,得腐熟銀杏葉;其中,每層每千克銀杏葉鋪撒10~12g尿素和20~30g有機物料腐熟劑;(3)將腐熟銀杏葉與腐葉土和蛭石混合,再於150~160℃滅菌2~4h,冷卻至室溫,再繼續滅菌2~4h,得滅菌基質;其中,腐熟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1~3:3:1;(4)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5~8h,再將消毒後的種子置於50~55℃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0~35℃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4~5h,然後於28℃催芽;(5)將催芽後的種子播種於步驟(3)所得滅菌基質上,種子發芽後,採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噴施水溶性複合肥補充營養,得到健康生長的黃瓜幼苗。進一步地,步驟(2)中每層每千克銀杏葉鋪撒尿素和有機物料腐熟劑的量分別為10g和20g。進一步地,步驟(3)中腐熟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3:3:1。進一步地,步驟(5)中水溶性複合肥為n-ca-k-p比例為0.5:1.5:0.8:0.6的複合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在基質中加入銀杏葉,可有效提升基質的總孔隙度,使基質的通氣透水性能得到極大的增強,並且,基質的ph值、電導率均在適宜植物生長的範圍內,有利於幼苗的生長。2、銀杏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防蟲和殺蟲效果,在基質中添加銀杏葉,可有效防止黃瓜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被枯萎病菌侵染,提升黃瓜幼苗抗病能力。3、植株體內pal含量越高,表明植株對在逆境環境下的抗性越強,而銀杏葉可提升黃瓜幼苗內的pal含量,增強黃瓜幼苗在逆境環境中的生存能力。4、銀杏葉可有效提升黃瓜幼苗體內sod含量,提升黃瓜幼苗清除自由基的效率。5、將銀杏葉添加至基質內,通過銀杏葉來達到使黃瓜幼苗具備抗病、抗蟲能力的目的,避免或減少了殺蟲劑或農藥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和農產品的危害,達到綠色生態生產的目的。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於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但應該清楚,本發明不限於具體實施方式的範圍,對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只要各種變化在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定和確定的本發明的範圍內,這些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切利用本發明構思的發明創造均在保護之列。實施例1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銀杏樹落葉,洗淨,粉碎為粉末;(2)用水將上述銀杏葉粉末浸透,使其含水量達到70%,再將其加入密閉容器中分層堆積,每層之間鋪撒尿素和有機物料腐熟劑,每3天翻動一次,反應30天,得腐熟銀杏葉;其中,每層每千克銀杏葉鋪撒10g尿素和30g有機物料腐熟劑;(3)將腐熟銀杏葉與腐葉土和蛭石混合,再於150℃滅菌2h,冷卻至室溫,再繼續滅菌2h,得滅菌基質;其中,腐熟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2:3:1;(4)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8h,再將消毒後的種子置於55℃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5h,然後於28℃催芽;(5)將催芽後的種子播種於步驟(3)所得滅菌基質上,種子發芽後,採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噴施n-ca-k-p比例為0.5:1.5:0.8:0.6的水溶性複合肥補充營養,得到健康生長的正常黃瓜幼苗。實施例2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銀杏樹落葉,洗淨,粉碎為粉末;(2)用水將上述銀杏葉粉末浸透,使其含水量達到50%,再將其加入密閉容器中分層堆積,每層之間鋪撒尿素和有機物料腐熟劑,每3天翻動一次,反應30天,得腐熟銀杏葉;其中,每層每千克銀杏葉鋪撒10g尿素和20g有機物料腐熟劑;(3)將腐熟銀杏葉與腐葉土和蛭石混合,再於160℃滅菌2.5h,冷卻至室溫,再繼續滅菌3h,得滅菌基質;其中,腐熟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3:3:1;(4)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6h,再將消毒後的種子置於50℃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5℃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4h,然後於28℃催芽;(5)將催芽後的種子播種於步驟(3)所得滅菌基質上,種子發芽後,採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噴施n-ca-k-p比例為0.5:1.5:0.8:0.6的水溶性複合肥補充營養,得到健康生長的正常黃瓜幼苗。實施例3一種採用銀杏葉防治黃瓜枯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銀杏樹落葉,洗淨,粉碎為粉末;(2)用水將上述銀杏葉粉末浸透,使其含水量達到50%,再將其加入密閉容器中分層堆積,每層之間鋪撒尿素和有機物料腐熟劑,每3天翻動一次,反應28天,得腐熟銀杏葉;其中,每層每千克銀杏葉鋪撒12g尿素和28g有機物料腐熟劑;(3)將腐熟銀杏葉與腐葉土和蛭石混合,再於150℃滅菌4h,冷卻至室溫,再繼續滅菌2h,得滅菌基質;其中,腐熟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1:3:1;(4)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5h,再將消毒後的種子置於52℃的溫水中浸泡,並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4h,然後於28℃催芽;(5)將催芽後的種子播種於步驟(3)所得滅菌基質上,種子發芽後,採用葉面施肥的方法噴施n-ca-k-p比例為0.5:1.5:0.8:0.6的水溶性複合肥補充營養,得到健康生長的正常黃瓜幼苗。對比例與實施例2相比,滅菌基質中缺少銀杏葉,腐葉土和蛭石的體積比為3:1,其餘步驟方法均相同。在相同條件下檢測實施例1~3和對比例中滅菌基質,以及銀杏葉的理化性質,其結果見表1。表1不同處理基質的理化性質由表1可知,加入銀杏葉後的基質的總孔隙度均高於未加銀杏葉的基質,隨著銀杏葉加入量的增加,總孔隙度也隨之加大,基質的通氣透水性能得到大大增強,並且,基質的ph值、電導率均在適宜植物生長的範圍內,尤以實施例2所得基質為最佳。實驗例在實施例1~3和對比例栽種的黃瓜生長至三葉一心時,對幼苗進行株高、莖粗、地上乾重、地下乾重等生長指標測定,並計算壯苗指數(壯苗指數=(莖粗/株高+根乾物質量/地上乾物質量)×全株乾物質量),其結果見表2;然後對每株黃瓜苗接種枯萎病菌。接種時,病原菌先在pda培養基上活化一周,用紗布過濾除去液體培養基,稱量菌絲體質量,加少量石英砂用研缽研磨,將研碎的菌絲片段按每1g菌絲體加10ml無菌水製成菌絲懸液,在黃瓜苗兩側2cm處用刀片輕微傷根,灌根接種菌絲懸液,每株苗15ml。接種後進行正常肥水管理,按需要增施葉面肥補充營養。再以腐葉土和蛭石體積比為3:1的比例混合形成基質,栽種黃瓜幼苗,培養方法與對比例相同。在接種病原菌0,1,3,5,7,9天後分別統計黃瓜幼苗菌根發病率、病情級數和病情指數。病情分級為:0級:全株無病;1級:發病輕微,全株有1/4以下的葉片出現萎蔫狀;2級:發病較重,全株有1/4~1/2的葉片出現萎蔫狀;3級:發病重,全株部有1/2以上的葉片出現萎蔫狀;4級:因病枯死或接近死亡。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數)×100%;病情指數(%)=∑(發病級數×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發病最重級數×100%;相對防治效果=(對照發病率-處理髮病率)/對照發病率×100%;在接種黃瓜枯萎病菌0,1,3,5,7,9天後取黃瓜幼苗根系測定丙二醛(mda)、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變化情況,測定方法參照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與張志良,瞿偉菁《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而定,其結果見表3、表4和表5;另外,還測定了銀杏葉對黃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其結果見表6。表2不同處理下黃瓜幼苗形態和生理指標黃瓜生長所用穴盤體積是固定的,基質中銀杏葉所佔比例越大就意味著腐葉土量會減少,而黃瓜生長所需營養主要靠腐葉土提供,當腐葉土過少即銀杏葉過多會導致黃瓜營養不足,因此在基質配比過程中應注意腐葉土與銀杏葉的合理搭配,表2數據中,實施例1~3中實施例1培育的黃瓜幼苗生長狀況最好,表明實施例1基質中銀杏葉和腐葉土的比例為黃瓜幼苗的最佳生長比例。表3接種後黃瓜中丙二醛(mda)含量變化(單位:nmol·g-1fw)植物體內丙二醛含量反應植物受到外界逆境的程度;由表3數據可知,接種枯萎病菌後,丙二醛含量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這說明病菌侵染植株的過程中引起了丙二醛的反應,之後隨著病害侵染的加重,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趨勢,而實施例1~3的基質中加入有銀杏葉,實施例1~3培養的黃瓜苗中的丙二醛含量有小幅度的下降或停止上升的表現,對比例和空白對照組培養的黃瓜苗中的丙二醛含量隨時間的延長而加大,這說明銀杏葉抑制菌物的活力,減緩了病情的發生。表4黃瓜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變化(單位:μ·mg-1·h-1fw)處理0d1d3d5d7d9d對比例2.3492.3912.4372.1262.2592.358實施例12.2512.1962.2542.3642.2592.198實施例22.2972.3062.5362.6812.4922.391實施例32.0442.2932.3642.1942.2482.267植物體內苯丙氨酸解氨酶反映植物感病下的抗逆性強弱,在植株感病以後,植株體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均上升,且出現一個峰值。由表4可知,從測定的pal含量變化情況來看,加入銀杏葉的基質所生長的黃瓜植株的pal含量峰值高於對比例,且持續時間長,表明其對病菌的抗性強於對照,對逆境環境的反應效果較好。表5黃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變化(單位:μ·g-1fw)處理0d1d3d5d7d9d對比例303.27312.52326.73316.59309.58315.68實施例1313.62319.26340.59338.92316.59326.83實施例2369.73349.37372.61379.24386.29392.61實施例3332.67342.23323.57339.24362.26359.31對比例303.27312.52326.73316.59309.58315.68正常情況下,植物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一穩定水平,在植物感病後植物體內超氧自由基增加,導致sod增加,以清除自由基,由表5數據可知,從測定的sod含量變化情況來看,實施例1~3培養的黃瓜幼苗中sod含量有升高,且均高於對比例和空白對照組,表明銀杏葉可提升幼苗體內sod含量,以提升自由基清除效率,減緩病情。表6銀杏葉對黃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相對防治效果=(對照發病率-處理髮病率)/對照發病率×100%,以對比例數據作為公式中的對照數據,由表6數據可知,從發病率和病情防治效果來看,實施例1~3均優於對比例,其中尤以實施例2表現較佳,表明對比完全使用市場上的營養土,配合腐熟的銀杏葉會對黃瓜在抵抗枯萎病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隨著銀杏葉的相對含量的增加,植株的病情有一定程度的緩解。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