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纏線盤的漁具盒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22:06:46
專利名稱:帶纏線盤的漁具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釣魚附屬用具,是一種帶有纏線盤的漁具盒。
CN2073668U,A01 K97/00,公開的一種漁具盒,由盒蓋和分成三種形式格子的盒體組成,用於裝海竿釣具炸彈鉤等物品,因每付炸彈鉤線多鉤多,雖裝於一格,仍會纏絞打結,該盒也不適於裝手竿釣具;市售有一種臺灣產的釣魚用具盒,結構與前者基本相同,僅分格形式不同,有可裝手竿釣具纏線板的格子,但需選購或自製與格子尺寸相宜的纏線板,頗為不便,而市售的及傳統的纏線板均為板式結構,繞於其上的釣線有強烈彎折,解下後殘餘變形很大,影響垂釣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方便適用、且本身就帶有性能優良的纏線盤的漁具盒。
本實用新型的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具有盒蓋和盒體,盒體的一部份分為連在一起的小格子,其特徵在於盒體內組裝有1至3個纏線盤,該1至3個纏線盤在盒體內可以有不同的組裝方式。纏線盤的外廓尺寸應使纏線盤與盒體側壁間及相鄰的纏線盤間保證有間隙,以使單個纏線盤可方便的裝入和取出。纏線盤可以由盒體底部和纏線盤的內孔相吻合的凸出物定位。每個纏線盤具有2至3道纏線槽,為減少釣線的殘餘變形,每道纏線槽底的剖面輪廓線為尖角部份倒了園角R的矩形或三角形。纏線盤可制為帶空氣的或者用比重小於水的材料製作,以免落水後沉底。盒體內組裝纏線盤以外的部份,分為連在一起的若干小格,並裝設內蓋,以防細小物品從格中掉出而混雜。盒蓋內側設有安放立漂的鬆緊帶,還設有掛鈎杆和彈性掛線鉤,以使炸彈鉤等掛上後鉤線不亂。
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合理、性能優良,可同時裝手竿、海竿零散釣具,使用方便,並為釣者節約輔助時間。其所帶纏線盤減少了釣線的殘餘變形,可提高垂釣效果,落水後還會浮於水面;用掛鈎杆和彈性掛線鉤所掛的炸彈鉤,鉤線不亂、取掛方便。
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為盒體的俯視圖;圖3為纏線盤為三角形的結構形式;圖4為纏線盤在盒體內的組裝方式之一;圖5為盒蓋內側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2中的A向視圖。
參見
圖1、圖2,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包括盒蓋(1)、盒體(2)、纏線盤(5)和內蓋(3),盒蓋(1)和盒體(2)可用鉸鏈等方式聯接。盒體(2)內組裝有2個纏線盤(5),纏線盤(5)與盒體(2)的側壁間及相鄰的纏線盤(5)之間必須留有間隙。纏線盤(5)可由盒體(2)底部和纏線盤(5)的內孔相吻合的凸出物(6)定位。纏線盤(5)在盒體(2)內可以有不同的組合方式(見圖2、圖3、圖4)。每個纏線盤(5)具有2至3道纏線槽(8),每道纏線槽(8)底的剖面輪廓線(10)為尖角部份倒了園角R的矩形或三角形(見圖2、圖3)。纏線盤(5)下面的盒體(2)底部可開若干孔洞,以散發溼氣。纏線盤(5)可做成帶空氣室(7)的或用比重小於水的材料製作。纏線槽(8)的側面設有掛鈎板(9)和卡線槽(15)(見圖6)。盒體(2)內組裝纏線盤(5)以外的部份分為連在一起的若干小格(4),並裝有內蓋(3),這些小格(4)亦可做成一個單獨的分格小盒。盒蓋(1)內側結構見圖5,(12)為兩根安放立漂的鬆緊帶,盒蓋(1)一側裝有掛鈎杆(11),另一側裝有2個以上與盒蓋(1)彈性聯接的掛線鉤(13),掛線鉤(13)由支架(14)保持其位置。本實用新型可用塑料或金屬製作,盒體(2)內組裝的纏線盤(5)數量還可以是1個或3個。
權利要求1.一種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具有盒蓋(1)、盒體(2),盒體(2)的一部份分為連在一起的小格子(4),其特徵在於盒體(2)內組裝有1至3個纏線盤(5),每個纏線盤(5)與盒體(2)側壁間及相鄰的纏線盤(5)之間必須留有間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其特徵在於纏線盤(5)由盒體(2)底部和纏線盤(5)的內孔相吻合的凸出物(6)定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其特徵在於每個纏線盤(5)具有2至3道纏線槽(8),每道纏線槽(8)的槽底剖面輪廓線(10)為尖角部份倒了園角R的矩形或三角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纏線盤的漁具盒,其特徵在於盒蓋(1)內側設有掛鈎杆(11)和2個以上彈性掛線鉤(13)。
專利摘要一種可裝手竿和海竿零星釣具的漁具盒,由盒蓋組裝有1至3個纏線盤的盒體等組成。每個纏線盤可纏繞2至3副手竿釣線,並可方便地從盒體中取出或裝入,由於纏線槽底的剖面輪廓線為尖角部分倒了圓角的矩形或三角形,釣線解下後的殘餘變形很小。盒體內組裝纏線盤以外的部分,分為若干小格子,並設有內蓋,可裝鉤、墜、鈴鐺、接線環等及其它物品。盒蓋內側設有固定立漂的鬆緊帶,並設有掛鈎杆和彈性掛線鉤,可使炸彈鉤等掛上後鉤線不亂,取用方便。
文檔編號A01K97/08GK2110369SQ91223518
公開日1992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1991年8月16日
發明者楊祥麟 申請人:楊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