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庫位移測量的垂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9:32: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庫大壩上的測量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水庫位移測量的垂架。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垂線測量已成為很多水庫在位移測量方面應用比較多的方法。
垂線孔為鉛垂結構,為了滿足水庫安全監測尤其是變形監測的需要,通常採用垂墩作為垂線基礎;但垂墩通常不能同時滿足放置垂桶、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和垂線自動觀測裝置的要求,從而導致無法進行自動觀測數據與人工測量數據之間的校核比對,無法確定垂線自動觀測裝置的穩定性和數據的準確性,更發揮不了其自動化測量的作用與精度,最終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增加了勞動強度和測量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垂墩無法滿足同時放置垂桶、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和垂線自動觀測裝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庫位移測量的垂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平臺A、平臺B、平臺C及連接管,其中平臺A位於所述垂架的頂部、用於放置垂桶,所述平臺C位於垂架的底部、安裝在水庫的壩體上,該平臺C用於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在所述平臺A與平臺C之間設有至少一層用於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的平臺B;所述平臺A、平臺B及平臺C均為中空結構,通過所述連接管相連,所述垂桶中浮子引出的垂線由平臺A、平臺B及平臺C中間穿過。
其中:所述平臺A、平臺B及平臺C相互平行,且平行於水平面;所述平臺A、平臺B及平臺C均為中空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每個頂點均通過所述連接管相連;所述平臺A、平臺B及平臺C均為等邊三角形,該平臺B與平臺C的大小相等,所述平臺A的等邊三角形每條邊均長於平臺B、平臺C的等邊三角形每條邊;所述平臺B及平臺C的三個頂點分別焊接於連接管的外表面,各所述連接管的頂端焊接於所述平臺A三個頂點的下表面;所述平臺A的三條邊錯開相連,即平臺A每條邊一端的內側與相鄰邊的端部相連,另一端的端部與相鄰邊的端部內側相連;所述平臺A、平臺B及平臺C為角鋼,所述連接管為無縫鋼管。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垂架採用中空結構,垂線線體從垂架中穿過,不佔用額外空間;垂架分為多層平臺,可同時安放垂桶、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和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實現數據校核比對。
2.本實用新型的垂架結構簡單,節省工程投資;安裝簡便,可通過膨脹螺栓與壩體連接,不會發生傾倒現象。
3.本實用新型的垂架可用普通角鋼和無縫鋼管加工製作,用材省,不易被破壞,適合水庫現場的野外環境應用,不受四季野外連續變化的氣候條件影響,如雨、雪、冰、霜、露、霧、風、夜間及有腐蝕的惡劣天氣等。
4.本實用新型垂架可安裝於野外,在常年無人看護的情況下,也能經受較強外力作用不易受到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後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1的仰視圖;
圖5為圖1中平臺A的結構俯視圖;
圖6為圖5的仰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實施例二中平臺B或平臺C與連接管連接的結構俯視圖;
圖8為圖7的仰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主視圖;
圖10為圖9的後視圖;
圖11為圖9的左視圖;
圖12為圖9的右視圖;
圖13為圖9的俯視圖;
圖14為圖9的仰視圖;
圖15為圖9中平臺A的結構俯視圖;
圖16為圖15的仰視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圖;
其中:1為平臺A,2為平臺B,3為平臺C,4為連接管,5為垂架,6為垂筒,7為浮子,8為浮液,9為壩體,10為垂線孔,11為垂線,12為鉛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一
如圖1~4及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平臺A1、平臺B2、平臺C3及連接管4,其中平臺A1位於垂架5的頂部、用於放置垂桶6,平臺C3位於垂架5的底部、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水庫的壩體9上,該平臺C3用於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在平臺A1與平臺C3之間設有至少一層用於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的平臺B2(本實施例的平臺B2為一層);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相互平行,且平行於水平面。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均為中空結構,通過連接管4相連,垂桶6中浮子7引出的垂線11由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中間穿過。
平臺A1為中空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每個頂點均焊接有連接管4。如圖5、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平臺A1為等邊三角形,內部為呈等邊三角形的中空空間。
平臺B2及平臺C3均為中空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每個頂點均與連接管4焊接。如圖7、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平臺B2及平臺C3均為等邊三角形,內部為呈等邊三角形的中空空間。平臺B2與平臺C3的大小相等,平臺A1的等邊三角形每條邊均長於平臺B2、平臺C3的等邊三角形每條邊。平臺B2及平臺C3的三個頂點分別焊接於連接管4的外表面,各連接管4的頂端焊接於平臺A1三個頂點的下表面。
本實施例的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為角鋼,連接管4為無縫鋼管。
實施例二
如圖9~14及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平臺A1、平臺B2、平臺C3及連接管4,其中平臺A1位於垂架5的頂部、用於放置垂桶6,平臺C3位於垂架5的底部、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水庫的壩體9上,該平臺C3用於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在平臺A1與平臺C3之間設有至少一層用於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的平臺B2(本實施例的平臺B2為一層);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相互平行,且平行於水平面。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均為中空結構,通過連接管4相連,垂桶6中浮子7引出的垂線11由平臺A1、平臺B2及平臺C3中間穿過。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於:如圖15、圖16所示,本實施例的平臺A1雖也呈三角形,但平臺A1的三條邊是錯開相連的,即平臺A1每條邊一端的內側與相鄰邊的端部相連,另一端的端部與相鄰邊的端部內側相連。其他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如圖17所示,垂架5整體安裝在壩體9上,平臺C3通過膨脹螺栓與壩體9連接,不會發生傾倒現象。壩體9上的垂線孔10位於各平臺的中空空間內。
平臺A1上放置垂筒6,垂筒6內裝有浮液8及浮在浮液8上的浮子7。垂線11的一端與穿入垂筒6內與浮子7相連,另一端穿入垂線孔10內、並連接有鉛墜12,鉛墜12被混凝土埋在垂線孔10內。平臺B2上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在平臺C3上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這樣即可實現同時安放垂桶、安裝垂線人工測量裝置和放置垂線自動觀測裝置;一旦壩體9發生水平位移,即可通過垂線11傳遞給浮子7,實現數據校核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