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砂粉化劑及該粉化劑處理油泥砂的方法
2023-05-30 00:05:56 3
專利名稱:油泥砂粉化劑及該粉化劑處理油泥砂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油泥砂粉化劑。該粉化劑與油泥砂按10-20wt%比例充分混合後,發生一系列理化反應,可將粘稠的半流體油泥砂變為粉狀或顆粒狀的物質,極方便於油泥砂的進一步環保處理。
背景技術:
目前,油泥砂是採油或煉油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粘稠狀半流體的含油汙染物。目前,國內對油泥砂的處理主要有分離法、回注法、掩埋法、堆放法、生物降解法或焚燒法。前者具有處理費用高、處理不徹底,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等缺點。焚燒法雖然徹底但由於油泥砂為粘稠狀的半流體物質,不能直接作為普通燃煤鍋爐的燃料進行燃燒,也不能直接進料給焚燒爐,用現行的乾燥方法處理後,其在爐膛內流化效果不理想,導致焚燒爐操作不穩定,焚燒不徹底等。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油泥砂這種不便進行焚燒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油泥砂粉化劑,該粉化劑與油泥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後,粘稠的半流體狀油泥砂可變為粉狀或小顆粒狀物質,極易與燃煤混合進行燃燒或直接作為焚燒爐進料進行焚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以下方案本粉化劑是由(A)硅藻土、(B)Al2O3、(C)CaSO4、(D)Al2(SO4)3、(E)CaO、(F)CaCl2、(G)Na2CO3的100-200目粉末按A∶B∶C∶D∶E∶F∶G=33∶29∶24∶18∶15∶11∶6的重量比調製而成的一種灰白色粉狀混合物。該劑按10-20wt%比例與油泥砂充分混合後,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吸收油泥砂中的水份,生成比較穩定的結晶水合物3CaO·Al2O3·3CaSO4·32H2O+Na2CO3·10H2O+CaCl2·6H2O+Al2(SO4)3·18H2O,使油泥中大量的自由水以結晶水的形式固定下來,這種反應生成的結晶水合物使得油泥砂體積膨脹,變成粉狀或小顆粒狀的物質。可直接與煤混合在燃煤鍋爐內燃燒或直接進料給焚燒爐進行焚燒。
優選的硅藻土的化學組分如下表(wt%)
以本發明所述的油泥砂粉化劑與油泥砂攪拌混合,其優選攪拌時間是10-20分鐘。
本發明所述的油泥砂粉化劑,其主要化學成分如下表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可使粘稠的半流體油泥砂轉變成為粉狀或顆粒狀的物質,然後可直接和燃煤混合在燃煤鍋爐中燃燒,這樣既可對油泥砂進行徹底處理,又可回收油泥中的油燃燒發出的熱量同時,又節省燃燒設備投資;也可直接進料給焚燒爐進行焚燒,確保了它在焚燒爐爐膛內充分流化和徹底焚燒。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稱取硅藻土330kg、Al2O3290kg、CaSO4240kg、Al2(SO4)3180kg、CaO150kg、CaCl2110kg、Na2CO360kg,各成分均為160目粉末。混合1小時後,得到油泥砂粉化劑約1360kg。
油泥砂與粉化劑的混合方法如下油泥砂放到上料鬥,經皮帶輸送機傳遞到油泥砂秤量鬥,當油泥砂達到控制重量時控制系統發出信號使皮帶輸送機停止運轉。控制系統依據油泥砂的重量計算粉化劑的重量,控制螺旋輸送機把粉化劑送到粉化劑秤量鬥,當達到控制重量時自動使螺旋輸送機停止送料。當攪拌機內空艙且攪拌機關好卸料門時,控制系統發出指令,打開油泥砂秤量鬥和粉化劑秤量鬥底門,把油泥砂和粉化劑放入攪拌機內攪拌10-20分鐘,攪拌好的油泥砂混合物放出經皮帶輸送機送到旋轉分料器的分料鬥,分到各個保溫倉內。保溫艙內油泥砂混合物反應完畢後,打開底部的門板,放出油泥砂混合物,經皮帶輸送機送到成品運輸車內,最後把成品堆放在一起。
實施例2取油泥砂1噸,加入粉化劑150kg,經充分攪拌20分鐘,混合後在保溫艙內停留20分鐘,然後卸出。
實施例3取油泥砂1噸,加入粉化劑200kg,經充分攪拌20分鐘,混合後在保溫艙內停留20分鐘,然後卸出。
實施例2和實施例3卸出的產品的粒度如下表
由粒度數據可知,經過本發明所述粉化劑的處理,油泥砂已經變為顆粒狀的物質,極方便於油泥砂的進一步環保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油泥砂粉化劑,其特徵在於,採用如下的重量比硅藻土∶Al2O3∶CaSO4∶Al2(SO4)3∶CaO∶CaCl2∶Na2CO3為33∶29∶24∶18∶15∶11∶6,並且所有成份均為100-200目的粉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砂粉化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硅藻土的化學組分為SiO277.6-88wt%,Al2O313.8-21.8wt%,Fe2O31.5-3.8wt%,CaO0.4-2.1wt%,MgO0.4-2.3wt%,TiO20.2-1.1wt%。
3.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砂粉化劑處理油泥砂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油泥砂粉化劑佔油泥砂重量的10-20wt%,並攪拌10-2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油泥砂粉化劑。該油泥砂粉化劑採用如下的重量比硅藻土Al
文檔編號C09K3/32GK1699496SQ20041004250
公開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0日
發明者楊君 申請人: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