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板式活動跳馬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0:19:31 6
專利名稱:翹板式活動跳馬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翹板式動跳結構的活動跳馬。屬兒童玩具。
目前使用較普遍的木馬等動物型玩具,採用弧形底板作運動點,利用人體重心的前後偏移而搖動木馬。這種玩具只能在原地運動,動作單調,不易引起兒童興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能走動、搖擺、轉向的活動跳馬,以利於兒童鍛鍊身體,增加娛樂興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是這樣實現的跳馬由前肢和移動鞍體兩部分組成。移動鞍體包括鞍體、鞍座、支腳、轉輪、尾撬。支腳及尾撬與鞍體固定成一體,支腳的下部連有轉輪。尾撬末端可裝一橫向輪。前肢為一直立體,其支腳為一弧面,上端及下部設有抓手及踏腳。移動鞍體通過連接軸與前肢的腰部活動連接而構成一整體。前肢的弧形支腳與鞍體支腳轉輪及尾撬末端三點構成一翹板結構,以此翹板結構來實現走、擺、轉等動作。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向示意圖。
如圖示,跳馬由前肢3和移動鞍體5所組成。移動鞍體5包括鞍體、鞍座6、支腳、轉輪10、尾撬8。支腳通過螺杆7與鞍體固定成一體。尾撬前端通過連接軸定位,中部通過下螺杆使其和移動體固定。支腳的下部為兩轉輪10,以驅動跳馬前進。尾撬8的末端還可安裝一橫向輪9,該輪的軸向與轉輪10的軸向成直角。作為後支點時,橫向輪不轉,當轉向時,橫向輪滾動。前肢3由兩直立面板構成,其支腳為一弧面,以使跳馬平穩前移。支腳後部設有踏腳11。前肢的頭部1可設計成各種動物頭型,如馬、羊、兔、唐老鴨、米老鼠等,並設置抓手2。移動鞍體與前肢通過連接軸4活動連結而構成一整體。前肢的弧形支腳與鞍體的轉輪10及尾撬上的橫向輪9三支點不處於同一平面而形成一翹板結構。運動時,兒童坐於鞍座上,手握抓手,腳踩踏腳。先後仰身體,並同時用手後拉抓手,這時,重心偏後,跳馬的尾撬著地,而前肢被抬起,在手、腳的同時作用下,前肢繞連接軸4轉動,弧形支腳向前擺動一幅度。如需轉向,可後仰身體,一隻腳著地並向所要轉向的相反方向著力,橫向輪滾動,跳馬即可改變前進方向。下壓身體時,重心前移,尾撬抬起,前肢落地。由於前肢的弧形支腳已在凌空時向前擺動了一幅,當其落地時,弧面的後支點先著地,而此時人體仍保持有衝力,前肢依弧面前衝並帶動活動鞍體的轉輪滾動而前進。如此循環,集走動、搖擺、轉向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動跳靈活,外形美觀,是兒童鍛鍊身體和娛樂情趣的理想玩具。
權利要求1.一種翹板式活動跳馬,主要由前肢體3和移動鞍體5組成,其特徵在於移動鞍體的支腳為轉輪10,其後部延伸一尾撬8,移動鞍體通過連接軸4與前肢3的腰部活動連接,前肢支腳與移動鞍體的支腳及尾撬末端三點組成一翹板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翹板式活動跳馬,其特徵在於前肢的支腳為一弧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翹板式活動跳馬,其特徵在於前肢的上端及下部分別設有抓手和踏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翹板式活動跳馬,其特徵在於移動鞍體的尾撬8的末端裝有一橫向輪9。
專利摘要一種翹板式活動跳馬,屬兒童玩具。本跳馬由前肢和移動鞍體兩部分組成,移動鞍體的下部裝有轉輪,後部設有尾撬。鞍體與前肢活動連結,構成一整體。前肢的弧形支腳與鞍體的轉輪及尾撬形成一翹板式結構,以此來實現跳馬的走動,搖擺及轉向。具有結構簡單,娛樂性強動跳靈活之優點。
文檔編號A63G19/00GK2083948SQ90225458
公開日1991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29日
發明者徐繼康, 吳恩元 申請人:徐繼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