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繡球茜的扦插繁殖方法與流程
2023-06-13 05:33:41 3
本發明屬植物繁殖技術的範疇,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一年生枝條的扦插條扦插繁殖珍稀瀕危植物繡球茜的方法。
背景技術:
:
繡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er)是茜草科繡球茜屬的植物。它是中國特有植物,1999年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只分布於廣東的龍門、陽春、臺山、新會和珠海等地的局部地方。這些地方年平均氣溫為20-22℃,年降雨量1000-2000mm。繡球茜在這些地方的數量都不多,它們一般生長在陽光充足的低山緩坡、雜木林邊緣或山區公路邊的石灰巖上的淺土層上面(鍾智波等,2009)。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繡球茜是直立型灌木;其樹皮粗糙,有橫裂粗紋;節間較短。葉對生,革質,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11-23cm,寬1.5-3.5cm,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延成短柄,上面幾無毛,下面密被粃糠狀小鱗片,中脈、側脈及葉柄均被小柔毛,脈在上面下陷,下面凸起;有託葉,長5-6mm。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粗而挺直;花黃色,具短梗;萼管陀螺形,長1.5-2mm,5枚裂片,其中1枚擴大成葉狀,白色,有柄,長3.5-4cm,寬1.5-2cm;花冠狹鐘形,長1-1.5cm,被毛,5枚裂片,鑷合狀排列;雄蕊著生在花冠上部;花期4-8月。其果實為蒴果,近球形,直徑約3.5mm,成熟時開裂為2果瓣;種子細小,較多,有圓形膜質的翅,果期4-11月(羅獻瑞等,1999)。
作為珍稀瀕危植物的繡球茜,因花的顏色豔麗而作為庭院觀賞植物,還是民間常用於清熱解毒的藥用植物(俗稱野黃岑),有較大的保護和開發價值。但由於其分布區狹窄,且常遭砍伐作燃料,挖根作藥用。目前已研究發現其種子發芽率為11-39%,還沒有其它繁殖方式報導。目前其野生種群遭受較嚴重的人為採挖,因此面臨著滅絕的風險(林正眉等,2010)。因此,開展其扦插繁殖技術的研究可在其開發利用和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繡球茜的扦插繁殖方法,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生根率較高,可在其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發明的繡球茜的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用繡球茜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插條,插條依次浸泡紫蘇莖葉的水煮液和生根劑後扦插到基質中,誘導不定根和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
優選,所述的插條是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繡球茜植株樹冠外圍帶芽的一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插條,插條帶1個芽,去掉插條下部葉片,保留上部葉片2-4片,並將葉片剪去一半,最下面的切口剪成45°斜口。
優選,所述的紫蘇莖葉的水煮液是將1kg鮮紫蘇葉和莖在20kg自來水中煮半小時,冷卻至室溫,所述的插條用紫蘇莖葉的水煮液浸泡,其浸泡時間為30分鐘。
所述的生根劑為0.25g/L萘乙酸(NAA)水溶液,所述的插條用生根劑浸泡,其浸泡時間為3分鐘。
所述的插條扦插到基質中是將浸泡處理後的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苗床中,環境溫度25-28℃,保溼條件下培養。
按照本發明的繡球茜的扦插繁殖方法進行扦插繁殖,3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生根率可達51.3%。每株平均新生長幼葉3-5片。
本發明通過選擇合適的扦插枝條和植物生根劑和化感物質及施用方法,為珍稀瀕危植物繡球茜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繁育和再生技術。這一技術操作簡單、無汙染、成本低廉、快速有效,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環保性及發明的先進性。可直接運用於該物種的繁育,開展規模化繁育,對其開發利用和保護有重要的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實施地點:廣州市華南植物園科研苗圃。
從廣東省南崑山自然保護區繡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er)自然居群中,於2014年8月中旬,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繡球茜植株樹冠外圍帶芽的一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插條,插條帶1個芽,長約10cm,去掉插條下部葉片,保留上部葉片2-4片,並將葉片剪去一半以保持水分,最下面的切口剪成45°斜口,得到處理好的插條。
實驗組:處理好的插條置於紫蘇莖葉的水煮液(1kg鮮紫蘇葉和莖在20kg自來水中煮半小時,再冷卻至室溫)中泡半小時,再用0.25g/L NAA萘乙酸水溶液(將0.25gNAA萘乙酸加入到1L無菌水中,攪拌均勻)泡3分鐘。浸泡處理後的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後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花盆中,培養環境溫度25—28℃,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相對溼度90%以上,此後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3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生根率可達51.3%,每株平均新生長幼葉3-5片。
對照組1:處理好的插條用無菌水泡1分鐘,浸泡處理後的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後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花盆中,培養環境溫度25-28℃,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相對溼度90%以上,此後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3個月後生根率為0%。
對照組2:處理好的插條用生根劑ABT(0.25g/L,用無菌水配製)泡15秒鐘再扦插,浸泡處理後的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後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花盆中,培養環境溫度25—28℃,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相對溼度90%以上,此後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3個月後生根率為13%,平均每株新生長幼葉3-4片。
對照組3:處理好的插條用NAA萘乙酸(0.25g/L,用無菌水配製)泡3分鐘再扦插,浸泡處理後的扦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後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花盆中,培養環境溫度25—28℃,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相對溼度90%以上,此後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3個月後生根率為20%,平均每株新生長幼葉3-4片。
對照組4:處理好的插條用IBA吲哚-3-丁酸(0.25g/L,用無菌水配製)泡1小時再扦插,浸泡處理後的插條扦插到已消毒並暴曬一天後的以普通赤紅壤為基質的花盆中,培養環境溫度25—28℃,扦插後第一個月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空氣溼度90%以上,此後視天氣情況適量澆水。3個月後生根率為20%,平均每株新生長幼葉3-4片。
由此可見,本發明的方法較只用生根劑方法提高一倍以上的生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