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塵加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12:39: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料裝置,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反應罐、物料桶等容器加料口上的防塵加料裝置,屬於生物製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抗毒素的生產工藝中,硫酸銨沉澱蛋白工藝被廣泛應用。在該工藝步驟中需要向反應罐中加入硫酸銨固體粉末用於沉澱蛋白,待反應一定時間後進行硫酸銨沉澱物的液-固體分離,在液-固分離時需加入硅藻土粉末作為助濾劑,以提高過濾效果。當向反應罐中加入這兩種固體粉末時,不可避免地會在反應罐罐口產生揚塵,造成對車間潔淨環境的破壞,並且操作人員會吸入粉塵而危害健康。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粉末物料加入時,會在反應罐口產生大量揚塵,從而對環境及工作人員的健康帶來危害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塵加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完成:一種防塵加料裝置,包括與反應罐進料口相配接的防塵蓋,其特徵在於防塵蓋上穿設有內、外端均帶敞口的豎直管,該豎直管的內端置於反應罐內,外端敞口外圍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當本裝置與物料桶配接後,再置於反應罐進料口上,即可使物料桶內的物料經豎直管直接進入反應罐中,產生的粉塵通過本裝置阻隔在反應罐內,有效防止向外揚塵。
所述防塵蓋包括下凹的內蓋及上凸的外緣,其中:所述下凹的內蓋外徑小於反應罐進料口的內徑,使下凹的內蓋置於反應罐進料口內;所述上凸的外緣下部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通過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卡於反應罐進料口上,形成內、外均密封的防塵蓋,有效防止粉塵物料向外飛揚。
所述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槽頂設有上凸的槽,該上凸的槽內設有密封圈,進一步補強防塵蓋與容器口的密封。
所述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與反應罐進料口之間為插接。
所述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槽底設有下凹的槽,該下凹的槽內設有密封圈,進一步補強物料桶口與豎直管的密封。
所述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與物料桶桶口之間為插接或者螺接。
所述豎直管設為圓管或者矩形管。
所述豎直管上部設有翻板,該翻板形狀與豎直管橫截面形狀相適應,並且翻板一端與轉軸內端相連,轉軸外端穿過豎直管管壁向外延伸而與手柄相連,以便加料前通過翻板擋住豎直管的通道,當物料桶桶口倒扣在豎直管上端的第一卡槽中後,轉動翻板才能使物料沿豎直管進入下部的容器中。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採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在本裝置與物料桶配接後,再置於反應罐進料口上,使物料桶內的物料經豎直管進入反應罐中,產生的粉塵通過本裝置阻隔在反應罐內,有效防止向外揚塵,保證周圍環境及工作人員不受粉塵影響。另外通過在豎直管上設置翻板,進一步防止進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飛揚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防塵效果明顯。實為一理想的加料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塵加料裝置,包括與反應罐1進料口3相配接的防塵蓋,該防塵蓋上穿設有內、外端均帶敞口的豎直管2,該豎直管2的內端置於反應罐內,外端敞口外圍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6,所述防塵蓋包括下凹的內蓋12及上凸的外緣5,其中:所述下凹的內蓋12外徑小於反應罐1進料口3的內徑,使下凹的內蓋12置於反應罐1進料口3內;所述上凸的外緣5下部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11,通過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11卡於反應罐1進料口3上,形成內、外均密封的防塵蓋,有效防止粉塵物料向外飛楊;所述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11槽頂設有上凸的槽,該上凸的槽內設有密封圈4,進一步補強防塵蓋與反應罐1進料口3的密封;所述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11與反應罐1進料口3之間為插接;所述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6槽底設有下凹的槽,該下凹的槽內設有密封圈8,進一步補強物料桶7桶口與豎直管2的密封;所述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6與物料桶7桶口之間為插接,也可為螺接;所述豎直管2設為圓管;所述豎直管2上部設有翻板9,該翻板9的形狀為圓形,與豎直管2的橫截面形狀——圓形相適應,並且翻板9一端與轉軸10內端相連,轉軸10外端穿過豎直管2管壁向外延伸而與手柄相連。
使用時,先將本裝置與物料桶7配接後,再置於反應罐1進料口3上,轉動翻板9,即可使物料桶7內的物料經豎直管2直接進入反應罐1中,產生的粉塵通過防塵蓋12、5、4、豎直管2、8阻隔在反應罐1內,有效防止向外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