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風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6:49: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除塵系統用輔助裝置,尤其是一種旋風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重視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要求生產型企業的車間環境和空氣排放要達到衛生要求,各種除塵設備應運而生。目前,現有的旋風分離器均為簡單的粉塵分離設備,對於某些易燃易爆的粉塵沒有防禦火災、撲救火災的措施,分離過程中,因風速快、摩擦較大,容易產生靜電,或者直接吸入前面收集端的火焰煙塵,部分工況產生的粉塵易燃易爆,容易發生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其次,一旦旋風中產生靜電,發生燃燒時,燃燒的火花會隨高速的氣流進入除塵過濾器內部,造成濾芯燃燒和/或損壞,排壓不及時,甚至會造成爆炸。由於系統和設備的密封性較高,發生燃燒時,無法及時的撲滅設備內部的火焰。因此,旋風過濾器在某些場合使用時,安全性有待提高,這就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旋風分離裝置,該裝置的安全係數高,加工簡單,安裝便捷。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該旋風分離裝置包括連接有進氣管和排風管的罐體,罐體的底部設置有卸料口,所述進氣管上沿進氣方向自外向內依次設置有火花探測器和氣動止回閥。
上述排風管上沿排氣方向自內向外依次設置有氣動止回閥和火花探測器。
上述罐體的頂部設置有洩爆口,所述洩爆口內安裝有洩爆膜。
上述罐體的外部設置有由氣缸驅動的滅火器,所述滅火器的頂部固連有與罐體連通的噴管。
氣缸的活塞杆與滅火器的開關固連。
上述罐體的外側壁固連有安裝盒,所述滅火器安裝在安裝盒內。
上述噴管從罐體的頂部伸入罐體內部。
上述進氣管設置在罐體側壁的上半部。
上述排風管設置在罐體的頂部。
上述罐體的側壁固連有支腿。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進氣管上安裝了火花探測器和氣動止回閥,通過火花探測器檢測氣流中是否有火花,如果有火花,則進氣管和排風管上的氣動止回閥立刻關閉,防止帶火花氣體繼續流動;
2、排風管上安裝了火花探測器和氣動止回閥,由於設備本身風速高,摩擦產生靜電並引燃粉塵時,火花探測器檢測到燃燒的狀況,並發出信號關閉進氣管和排風管上的氣動止回閥,阻止燃燒的氣流倒流回主管道或者進入下一級管道中;
3、罐體的頂部設置有洩爆口,所述洩爆口內安裝有洩爆膜,罐體的外部設置有由氣缸驅動的滅火器,排風管上的火花探測器探測到火花後,兩個氣動止回閥關閉,氣缸驅動滅火器打開,進行噴射滅火。
綜上所述,該裝置安全係數高,加工簡單,安裝便捷,發生火災時,立刻切斷隔離,降低了損失。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控制原理圖。
圖中,1-排風管,2-噴管,3-氣缸,4-滅火器,5-安裝盒,6-支腿,7-卸料口,8-罐體,9-進氣管,10-氣動止回閥,11-火花探測器,12-閥板,13-止回閥控制氣缸,14-洩爆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一種旋風分離裝置,如圖所示,它包括連接有進氣管9和排風管1的罐體8,進氣管9設置在罐體8側壁的上半部,以方便氣體進入罐體8內部形成旋流,排風管1設置在罐體8的頂部,以方便氣體排出,罐體8的底部設置有卸料口7,罐體8的側壁固連有支腿6。所述進氣管9上沿進氣方向自外向內依次設置有火花探測器11和氣動止回閥10。通過火花探測器11檢測氣流中是否有火花,如果有火花,則進氣管9和排風管1上的氣動止回閥10立刻關閉,防止帶火花氣體繼續流動。
所述排風管1上沿排氣方向自內向外依次設置有氣動止回閥10和火花探測器11。由於設備本身風速高,摩擦產生靜電並引燃粉塵時,火花探測器11檢測到燃燒的狀況,並發出信號關閉進氣管9和排風管1上的氣動止回閥10,阻止燃燒的氣流倒流回主管道或者進入下一級管道中。
上述罐體8的頂部設置有洩爆口14,所述洩爆口14內安裝有洩爆膜。罐體8內部發生火災時,內部壓力會升高,壓力達到一定值,會發生爆炸,而洩爆膜有效的解決了爆炸的問題,當壓力達到洩爆膜的爆破值時,洩爆膜破開,高壓氣流向上部空間排除,減小了內部及周圍設施的損失,同時避免了對操作人員的傷害。
所述罐體8的外部設置有由氣缸3驅動的滅火器4,具體來說,罐體8的外側壁固連有安裝盒5,所述滅火器4安裝在安裝盒5內,氣缸3的活塞杆與滅火器4的開關固連驅動滅火器4進行工作。所述滅火器4的頂部固連有與罐體8連通的噴管2,優選噴管2從罐體8的頂部伸入罐體8內部。排風管1上的火花探測器11探測到火花後,兩個氣動止回閥10關閉,氣缸3驅動滅火器4打開,進行噴射滅火。
含雜質氣流在進氣管9內首先經過火花探測器11,再通過氣動止回閥10,進入罐體8內部,氣流在罐體8內部旋轉沉降後,進入頂部的排風管1內,依次通過氣動止回閥10和火花探測器11,排入後方管道中。
本實用新型中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徵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實現,如火花探測器11、氣動止回閥10的結構,以及氣缸3與滅火器4的具體連接結構等,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並不僅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