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酵母片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14 08:37:56 1
專利名稱:山楂酵母片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健製劑,尤其是涉及一種營養全面、食用方便的山楂酵母片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有關資料報導,山楂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蘋果酸等,還含有黃酮類、內酯、糖類、蛋白質、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酵母粉系以麥芽、優質大米為主要原料經發酵、分離、濃縮、乾燥製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多種維生素、脂肪、糖和無機鹽等,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酶系及多種價值很高的生理活性物質;木糖醇是一種天然植物甜味劑,它不會產生引發齲齒的酸性特質,能夠減少齲齒菌和齒垢,可以預防齲齒,世界各國牙醫學會都積極推薦使用木糖醇含量超過糖分含量50%以上的產品。雖然目前也有多種山楂類、酵母類或木糖醇類的食用產品,但均存在功能單一的缺陷,不能作到老少鹹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老少皆宜、攜帶食用方便且易於保存的山楂酵母片及其製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可採取下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基本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輔料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山楂幹品50~200份;酵母粉20~100份;硬脂酸鎂適量。
為增加食用功能和口感,它還可以加入木糖醇200~500份;松花粉5~20份;山楂粉50~150份;山楂香粉5~50份和適量的赤砂糖。
所述山楂酵母片的製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後過濾除渣得到濾液,將濾液蒸發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30的浸膏後備用;
第二步將剩餘各原料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與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混合成軟材後制粒;第三步將上述顆粒乾燥後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後即得成品。
本發明優點在於這種提取了山楂的有效成分,又加入酵母的精華製成的食用方便的咀嚼片產品,不但營養豐富,攜帶、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老少皆宜,由於山楂中含有山楂酸等多種有機酸、味酸甘,並含解脂酶,入胃後,能增強酶的作用,促進肉食消化,有助於膽固醇轉化,所以對吃肉或油膩物後感到飽脹的人,均可消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而酵母粉由於含有豐富的酶系及多種經濟價值很高的生理活性物質,可以治療由於不合理飲食所引起的各種疾病,用作消化不良的輔助治療效果突出,對提高及調整新陳代謝機能亦有特殊效果。
當在其中加入木糖醇、松花粉、山楂粉、山楂香粉和赤砂糖後,既增加了本製劑的口感,且由於木糖醇不能被口腔中產生齲齒的細菌發酵利用,可以抑制鏈球菌的生長及酸的產生,能減少牙齒的酸蝕,防止齲齒和牙斑的產生,同時木糖醇的清新甜味還能促進唾液分泌,減緩pH值下降,補充唾液中的磷和鈣,促進牙齒的自然修復,增強了護牙、健牙的功效,雖然其中使用了赤砂糖,但由於有木糖醇的存在,能夠迅速改善口腔環境,使酸性的口腔環境恢復為中性,減弱酸對牙齒的腐蝕作用,並且通過咀嚼可以有助於牙齒的再礦化,這些功效在連續服用兩周到一個月就會出現效果;松花粉是純天然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酶,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強代謝,調節人體消化功能、內分泌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等,所以松花粉具有很強的強身健體作用。
本發明將上述原料物質經科學配比加工而成,口味清涼、酸甜,具有調節腸胃、消食化積、健康牙齒、清新口氣等作用,克服了目前多種食品分別服用,既煩瑣不便,又性能單一的缺陷,是一種補充膳食不足的營養強化食品。
本製劑適宜於普通人群,規格為0.9g/片,每次4片,每日3次,嚼碎服。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
配比山楂幹品50份;酵母粉20份;赤砂糖、硬脂酸鎂適量;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實施例2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配比山楂幹品125份;酵母粉60份;赤砂糖、硬脂酸鎂適量;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實施例3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
配比山楂幹品200份;酵母粉100份;赤砂糖、硬脂酸鎂適量;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實施例4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木糖醇、松花粉、山楂粉、山楂香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配比山楂幹品50份、酵母粉20份、木糖醇200份、松花粉5份、山楂粉50份、山楂香粉5份和適量的赤砂糖、硬脂酸鎂;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實施例5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木糖醇、松花粉、山楂粉、山楂香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配比山楂幹品125份、酵母粉50份、木糖醇325份、松花粉10份、山楂粉80份、山楂香粉10份和適量的赤砂糖、硬脂酸鎂;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實施例6本發明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木糖醇、松花粉、山楂粉、山楂香粉和赤砂糖、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配比山楂幹品200份、酵母粉100份、木糖醇500份、松花粉20份、山楂粉150份、山楂香粉50份和適量的赤砂糖、硬脂酸鎂;製備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8倍量水浸泡0.5小時,100℃水煎煮2小時後過濾,濾渣加入6倍量的水,100℃水煎煮2小時,過濾,合併濾液,蒸發濃縮製成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原料酵母粉、赤砂糖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用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為粘合劑混合成軟材;第三步將上述軟材過18目篩制粒,升溫60℃,4-8小時烘乾、中間翻料2-3次,幹顆粒過14目篩整粒,將顆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檢驗合格後包裝即得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山楂酵母片,其特徵在於它基本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輔料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山楂幹品50~200份;酵母粉20~100份;硬脂酸鎂適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楂酵母片,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木糖醇200~500份;松花粉5~20份;山楂粉50~150份;山楂香粉5~50份和適量的赤砂糖。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楂酵母片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其製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後過濾除渣得到濾液,將濾液蒸發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30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剩餘各原料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與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混合成軟材後制粒;第三步將上述顆粒乾燥後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後即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楂酵母片,它由原料山楂幹品、酵母粉和輔料硬脂酸鎂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製備而成山楂幹品50~200份;酵母粉20~100份;硬脂酸鎂適量。所述山楂酵母片的製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山楂幹品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後過濾除渣得到濾液,將濾液蒸發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2~1.30的浸膏後備用;第二步將剩餘各原料粉碎後過80目篩得到細粉,與第一步得到的山楂浸膏混合成軟材後制粒;第三步將上述顆粒乾燥後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後即得成品。本發明優點在於這種提取了山楂的有效成分,又加入酵母的精華製成的食用方便的咀嚼片產品,不但營養豐富,攜帶、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老少皆宜,對提高及調整新陳代謝機能亦有特殊效果。
文檔編號A23G3/34GK101019628SQ20071005405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3日
發明者李華, 黃衛中 申請人:黃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