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容量小體積口罩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6:26:52 2

本實用新型屬於安全防護領域,涉及一種口罩,具體涉及一種大容量小體積口罩。
背景技術:
口罩是一種安全防護用品,一般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製成。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汙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現有的口罩在包裝時通常是對摺或者三折,這樣其佔據的包裝空間較大;而且佩戴上面部時,形成的弧度較小因此用於儲存空氣的空間較小(尤其是口罩與面部密封較好時),影響使用者的呼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大容量小體積口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容量小體積口罩,它包括:
第一摺疊部,所述第一摺疊部包括第一過濾布料、通過外周邊緣處形成在所述第一過濾布料層上的第二過濾布料、與所述第二過濾布料一體且向外彎折形成褶皺的第三過濾布料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過濾布料上的貼鼻密封條;
第二摺疊部,所述第二摺疊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過濾布料內側邊處的第四過濾布料、通過外周邊緣處形成在所述第四過濾布料上的第五過濾布料以及與所述第五過濾布料一體且向外彎折形成褶皺的第六過濾布料;
呼吸閥,所述呼吸閥安裝在所述第四過濾布料上;
系帶,所述系帶至少有一根,它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過濾布料或/和所述第五過濾布料的表面。
優化地,所述第一過濾布料和所述第四過濾布料關於它們的連接處對稱,所述第二過濾布料與所述第五過濾布料關於所述第一過濾布料和所述第四過濾布料的連接處對稱。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新型大容量小體積口罩,通過採用特定結構的第一摺疊部和第二摺疊部進行配合,這樣在包裝時可以將它們摺疊在一起有利於減小佔用的體積;另外將第一摺疊部和第二摺疊部展開後,可以使其具有較大的容納腔,改善呼吸舒適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大容量小體積口罩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大容量小體積口罩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的大容量小體積口罩,它主要包括第一摺疊部1、第二摺疊部2、呼吸閥3和系帶4;第一摺疊部1與第二摺疊部2相連接,定義它們的連接處分別其內側,而它們各自的另一側為其外側。
其中,第一摺疊部1包括第一過濾布料11、第二過濾布料12、第三過濾布料13和密封條14等;第一過濾布料11的內側為直邊,外側邊緣處具有弧形部位;第二過濾布料12通過外側邊緣處形成在第一過濾布料層11上(即通過縫製或者焊接等方式將第二過濾布料12和第一過濾布料層11的外側邊緣處固定在一起);第三過濾布料13與第二過濾布料12一體,它由內向外彎折而與第二過濾布料12形成褶皺;貼鼻密封條14固定在第三過濾布料13上,其內設置有用於彎折的鋼絲條,從而確保貼鼻密封條14貼在使用者的鼻根處。第一摺疊部1具有摺疊和展開兩種狀態:當其處於摺疊狀態時,第一過濾布料11、第二過濾布料12、第三過濾布料13和密封條14依次層疊設置;當其處於展開狀態時,第一過濾布料11和第二過濾布料12圍成一定的容置空間,第二過濾布料12和第三過濾布料13展開而接近處於同一弧形面內,這樣有利於增加第一過濾布料11與鼻根的距離,從而提高容置空間的體積。第二摺疊部2包括第四過濾布料21、第五過濾布料22和第六過濾布料23等;第四過濾布料21形成(通常是縫製或者焊接等方式)在第一過濾布料11的內側邊處,它與第一過濾布料11可以關於它們的連接處對稱,這樣第二過濾布料12與第五過濾布料22也可以關於第一過濾布料11和第四過濾布料21連接處對稱。第二摺疊部2的結構與第一摺疊部1的結構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摺疊部2是用於託住下巴,因此不需要密封條14,而用於託住下巴的第六過濾布料23的面積通常大於第三過濾布料13。呼吸閥3安裝在第四過濾布料21上;系帶4至少有一根,它的端部固定在第二過濾布料12或/和第五過濾布料22的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系帶4有兩根,它們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二過濾布料12、第五過濾布料22的兩端部。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化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化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