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3 06:38:16 2
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及其製備方法,具體公開了一種牛樟芝在發酵製備菌參發酵袋泡茶方面的應用及牛樟芝發酵太子參製備菌參發酵袋泡茶的方法,所述牛樟芝菌種購自ATCC,編號200183。本發明利用牛樟芝為發酵菌種,在以太子參為主要基質的原料中進行培養發酵,經後處理和裝袋製得菌參發酵袋泡茶,其茶湯中的粗多糖、總三萜和總胺基酸含量較對照均有較大提高,湯色清亮透明,口感圓潤,具有牛樟芝特有的果香,清淡怡人,大大改善了太子參原有特殊氣味,令人更易於接受。
【專利說明】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及其製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含樟芝和太子參的發酵茶及其加工工藝,屬於茶代用品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Pax et Hoffm.]的乾燥塊根,其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可以補益氣陰,生津止渴,功效與人參相近,但力量較弱,藥力平和,以清補見長,老少皆宜。研究表明,太子參富含糖類、環肽類、胺基酸類、皂苷類、微量元素等營養和功能成分(秦民堅,餘永邦,黃文哲,等.不同產地太子參的品質分析.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19(5): 29-32;林茂,鄭炯,楊琳,等.不同產地太子參中化學成分分析.食品科學,2012,33(2):204-207),具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降血糖、增強免疫等顯著功效(Wong C K, LeungK N, Fung K P.The 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ies of ant1-tumor polysaccharides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1mmunopharmacologyj 1994, 28(1): 47-54 ;NGT Bj LIU Fj WANG H X.The antioxidant efects of aqueous and organic extractsof Panax quinquefolium, Panax notoginseng, Codonopsis pilosula, 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 and Glehnia littoralis.Ethnopharmacolj 2004,93(23): 285-288;吳朝峰,林彥銓.藥用植物太子參的研究進展.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4): 426-430),具有極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是一味具有益氣健脾和生津潤肺等功效且營養豐富的珍貴清補佳品。
[0003]20世紀70年代以前,太子參以野生為主,在我國華東、華中、華北和西北等地都有分布;後擴大栽培,現在在福建、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均有規模種植與栽培,資源非常豐富,開展太子參的食用開發研究,能刺激消費需求,提高其資源的充分利用,對於發展區域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著極其重要意義。作為膳食原料用來煲湯或者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片劑、口服液等是太子參的傳統食用方式,隨著太子參資源利用的不斷開發、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市場需求的拓展,以太子參為主要原料和配方的補益保健茶品等正在不斷研製開發,因其便於攜帶和食用而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0004]中國專利CN103404676A公開了一種太子參茶的製備方法,該太子參茶僅有太子參構成,方法包括原料選擇、等級篩選、清洗、烘乾、炒制加工、粉碎、封存包裝。
[0005]太子參白茶由柘榮太子參和福鼎白茶按照一定的配比組成,既保持了白茶的抗輻射又增加了太子參補氣益脾和養陰生津的保健功能(蔡彬新,陳愛平,林金科,等.太子參白茶對輻射的防護作用.寧德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5(1): 21-27.)。
[0006]參麥茶的組方為太子參9g,浮小麥15g,紅棗20枚,具有補氣生血的功效(張婕,於華生,遊勇基.柘榮太子參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海峽藥學,2011,23(5): 48-50)。
[0007]中國專利CN10208492A公開了金銀花太子參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原料選取和配料,取金銀花6g和太子參15g,兩者粉碎後混合,即得金銀花太子參茶,具有補氣和清熱的作用。
[0008]這些開發研製的太子參茶類製品,均為原料的常規粉碎處理,且為太子參和其他食品(或藥品)的簡單混合。而僅通過粉碎來提高太子參茶功效成分的析出程度,效果有限,且粉碎過細易影響茶湯澄清度;另外,太子參藥材本身含有甲硫醇、二甲基硫、小分子呋喃類和糠醛等化合物,會散發出一種似「六六六」樣特異氣味(錢偉,韓樂,劉訓紅等.太子參藥材特異氣味成分的HSGC-MS分析研究.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5):25-27),影響口感,簡單的混合併不能顯著地改善太子參原有特殊氣味。
[0009]牛樟芝為臺灣地區特有的珍稀食用菌,具有安神、溫和消積、解毒消腫、抗氧化、免疫增強、保肝、抗腫瘤等功效(L1-Shian Shi, Chih-Hua Chao, De-Yang Shen, et al.Biolog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ing body of Taiw anofunguscamphorate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11, 19: 677-683),可分解利用木質素和纖維素等基質進行生長。
[0010]利用太子參原料對牛樟芝進行發酵培養,製得菌參發酵袋泡茶。發酵茶茶湯中的功效成分含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茶品的品質得到明顯改善,茶湯呈現出良好的色澤,口感圓潤,牛樟芝特有的果香改善了太子參原有特殊氣味,令人更易於接受。
[0011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牛樟芝(A? trodia camphora ta,購自ATCC,保藏編號為200183,)在發酵製備太子參茶、促進太子參茶製品功效成分析出、以及改善太子參茶製品氣味方面的應用。
[0012]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牛樟芝發酵太子參製備菌參發酵袋泡茶的方法。
[0013]一種牛樟芝發酵太子參製備菌參發酵袋泡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處理和配比:` 太子參洗淨,攤開充分曬乾,粉碎並過20目篩;將太子參粉、黃豆粉、玉米粉、食用石膏混合配製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後備用;
(2)囷種製備:
將牛樟芝斜面菌種(大小約5_X5mm)接種至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恆溫恆溼培養箱中培養,得到牛樟芝平板菌種;
(3)接種發酵:
在超淨工作檯中,將將牛樟芝平板菌種分成約2.5mmX 2.5mm的小塊,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置於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
(4)發酵茶的後處理和分裝:
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2 g /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0014]其中步驟(1)中所述的原料配比為每100g物料含太子參粉85 g-97 g,黃豆粉Ig-10 g,玉米粉I g-10 g,食用石膏I g_5 g;所述物料含水量控制在每100g含水量為40g-65 g。
[0015]其中步驟(2)中所述培養條件為27°C培養12 d ;所述PDA培養基包括以下組分: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水定容至1000 mL,自然pH。
[0016]其中步驟(3)中所述純培養條件為25°C -32°C培養15 d-30 d。
[0017]其中步驟(4)中所述烘乾至每100 g物料水分含量小於5 g;所述菌參發酵袋泡茶為2 g /袋。
[0018]有益效果:
現有已報導或公開的太子參茶製備方法,均為原料的常規粉碎處理,以及太子參和其他食品(或藥品)的簡單混合,尚無對太子參進行發酵製備發酵茶的相關成果報導。太子參藥材本身含有甲硫醇、二甲基硫、小分子呋喃類和糠醛等化合物,會散發出一種似「六六六」樣特異氣味,影響服用時的口感,與其他成分簡單混合的處理並不能顯著地改善太子參原有特殊氣味。
[0019]本發明對太子參進行發酵從而製備得到發酵茶,茶品的品質得到明顯改善,茶湯呈現出良好的色澤,口感圓潤,牛樟芝特有的果香改善了太子參原有特殊氣味,令人更易於接受;且發酵茶的粗多糖,總三萜和總胺基酸等功效成分由於牛樟芝對太子參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的降解作用而更易釋出,在茶湯中的含量較對照有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現在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1]實施例1:原料的準備:
(I)PDA培養基配製
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水定容至1000 mL,自然pH。115 °C, 0.1 MPa高壓滅菌20 min。
[0022](2)牛樟芝菌種活化
將冰箱保存的牛樟芝camphorate, 200183)菌種在超淨工作檯中接種至PDA斜面培養基上,27 1:恆溫恆溼培養箱中培養10 d,得到斜面活化菌種。
[0023](3)牛樟芝平板菌種製備
將牛樟芝斜面活化菌種(大小約5mmX 5mm)接種至PDA平板中央,27 °C恆溫恆溼培養箱中培養12 d,得到牛樟芝平板菌種。
[0024](4)太子參粉的製備
選料:挑選無病蟲害、無黴變、大小均勻的太子參,備用。
[0025]清洗攤曬:將挑選好的太子參用清水洗滌,除去表面的泥土浮灰等,將清洗好的太子參在竹匾中均勻鋪開攤曬,注意通風,使其自然幹透即可。
[0026]粉碎過篩:將自然幹透的太子參用粉碎機進行粉碎,過20目篩得到太子參粉,備用。
[0027]實施例:2:
取太子參粉85 g,黃豆粉10 g,玉米粉10 g,食用石膏5 g的配比進行原料配製,控制含水量為40 g / 100 g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在超淨工作檯中用接種鏟將實施例1中牛樟芝平板菌種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將接種後的物料置於25 1: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時間為15 d。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至水分含量小於5 g / 100 g物料,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2 g /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0028]實施例3:
取太子參粉95 g,黃豆粉3 g,玉米粉I g,食用石膏I g的配比進行原料配製,控制含水量為55 g / 100 g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在超淨工作檯中用接種鏟將實施例1中牛樟芝平板菌種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將接種後的物料置於25 1: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時間為20 d。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至水分含量小於5 g / 100 g物料,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2 g /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0029]實施例4:
取太子參粉90 g,黃豆粉5 g,玉米粉3 g,食用石膏2 g的配比進行原料配製,控制含水量為45 g / 100 g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在超淨工作檯中用接種鏟將實施例1中牛樟芝平板菌種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將接種後的物料置於32 1: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時間為18 d。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至水分含量小於5 g / 100 g物料,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2 g /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0030]實施例5:
取太子參粉97 g,黃豆粉I g,玉米粉I g,食用石膏I g的配比進行原料配製,控制含水量為65 g / 100 g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在超淨工作檯中用接種鏟將實施例1中牛樟芝平板菌種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將接種後的物料置於27 1: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時間為30 d。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至水分含量小於5 g / 100 g物料,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2 g /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0031]將實施例2-5中製得的袋泡茶按1: 50的茶水比,沸水衝泡5 min,與相應未接菌的對照一同,對茶湯進行評定,結果記錄如下:
表I發酵茶茶湯品質及功效成分含量
【權利要求】
1.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其其特徵在於,利用太子參原料對牛樟芝進行發酵製備。
2.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原料處理和配比: 太子參洗淨,攤開充分曬乾,粉碎並過20目篩;將太子參粉、黃豆粉、玉米粉、食用石膏混合配製物料,於滅菌鍋中滅菌,冷卻後備用; (2)囷種製備: 將牛樟芝斜面菌種接種至PDA培養基,恆溫恆溼培養箱中培養,得到牛樟芝平板菌種; (3)接種發酵: 在超淨工作檯中,將牛樟芝平板菌種分成小塊,接種至滅菌處理後的發酵原料中,並與原料充分混合;置於恆溫恆溼培養箱中進行純培養; (4)發酵茶的後處理和分裝: 發酵結束後,取出發酵物烘乾,壓碎結塊並充分混勻,分裝入食品級濾紙茶包袋並封口,製成菌參發酵袋泡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所述的原料配比為每IOOg物料含太子參粉85 g-97 g,黃豆粉I g-1o g,玉米粉I g_10 g,食用石膏I g-5 g;所述物料含水量控制在每IOOg含水量為40 g-65 g。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所述培養條件為27°C培養12 d;所述PDA培養基包括以下組分: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水定容至1000 mL,自然pH。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中所述純培養條件為25 V -32 °C培養15 d-30 d。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菌參發酵袋泡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中所述烘乾至每100 g物料水分含量小於5 g ;所述菌參發酵袋泡茶為2 g /袋。
【文檔編號】A23F3/34GK103875846SQ20141006457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發明者】郭丹釗, 馬海樂, 王薇薇, 朱怡豪, 王志武, 楊丹丹, 顧凱華 申請人: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