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寬容的胸襟作文800字
2024-08-27 02:44:10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與接納。小編收集了寬容的胸襟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寬容的胸襟
一個腳跟踩扁了紫羅蘭,而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
自古以來,狹隘向來是小人們的專有名詞,它一直為人們所不恥。
龐涓是狹隘的,他不願孫臏勝於他,施加毒手,最後兵敗身亡;周瑜是狹隘的,他不肯諸葛老師勝於他,百般暗算,最後被諸葛老師三氣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別人吃他一馬,她殺對方一家,死後為人們所辱罵……這都是有了狹隘之心的結果,告別狹隘之心,以寬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則取信於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有一次楚莊王邀眾大臣共飲,請嬪妃助興,風把燭火吹滅時,一武將醉酒失態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莊王以一顆寬廣的心寬容了他,巧妙解圍。這位武將由是感激在下一次戰役中奮勇殺敵。這便是寬容的價值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討好王郎,辱罵甚至謀劃刺殺劉秀的公文。但劉秀不聽眾臣勸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說:「如果追查,必會引起人們的慌亂,甚至成為我們的死敵。如果寬容他們,則能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隊伍。」是劉秀的寬容才使他終成帝業,統一全國。
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心胸狹隘者能成就大事。寬容是每個人應遵循的守則。
林肯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這引起了一位議員的不滿。他說:「你不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應該消滅他們。」林肯笑著回答:「當我們把他們變成自己朋友時,不正是消滅了自己的敵人嗎?」這正是對寬容的最好詮釋。
如果天空不寬容,容忍不了風雨雷電的一時肆虐,何來它的遼闊之美;如果大海不寬容,容忍不了驚濤駭浪的一時猖獗,何來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寬容,容忍不了弱肉強食的一時規律,何來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寬容,容忍不了星座裂變的一時更替,何來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時間不寬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時虛擲,何來它的延續之美……是寬容成就了它們。
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是寬容締造了它們。
只有告別狹隘之心,方能進入一個神清氣爽的境界。
讓我們告別狹隘之心,用寬容之心包容一切,學做那多留人清香的紫羅蘭。
第二篇:寬容的胸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精神近乎崩潰,同時,作為一名醫生,她也放不下自己的病人們。正當拿起勇氣重回崗位之際,她卻收到了不同尋常的病人——一個精神病人,正是那個殺死她的孩子的兇手。經歷一陣思想的狂瀾,她還是決定醫治他,她也做到了,並且一直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照顧,直至送他走出醫院。
正如紀伯倫所言,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無論是憤怒還是仇恨,無論是私心還是邪念,這些心靈的毒瘤都應當用寬容去消釋,大地承受不住的東西,胸懷可以容納!
又如韓嬰所言,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齊桓公不計管仲一箭之仇,故能成其霸業: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徵,故能成就「貞觀之治」;婁師德放下恩怨,舉薦荻仁傑為相,讓大唐再度興盛。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美德,它不具有寶石一般的華貴,卻如天空般浩然。只有以廣闊的胸懷容納他人的過錯,消釋恩怨,同時壓制自己的妒賢忌才之心,才能為眾人所擁護。如果把才能比作左翅,那麼胸懷恰是右翼,它們將助你乘風而上,輕鬆飛翔。
我們或許不能輕鬆放下什麼深仇大恨,但生活中也沒有那麼多深仇大恨等著我們去化解,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周總理面對理髮師無心之失時的一個微笑,一種寬容。記得一個故事:蘇東坡曾與惠崇和尚戲語,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牛糞。」惠崇說:「我看你像如來。」蘇東坡不解,這和尚怎麼以德報怨呢?蘇小妹說:「心存牛糞,看人都如牛糞;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儘管這只是朋友之間的玩笑,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惠崇和尚的胸懷有多麼廣闊,如果他心胸狹窄,怎麼會心存如來,有著以德報怨的寬容呢?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像一場戲,相逢相聚不容易,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生氣,只是在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或是過失,與其斤斤計較,爭執不休,不如淡然一笑;面對別人的針鋒相對,何不暫避鋒芒,以免激化矛盾。在危機四伏的政壇,林肯尚能寬容面對政敵,以交朋友的方式消滅敵人;在禮教森嚴的古代,楚莊王猶可寬釋殿上絕纓者,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寬容的心拂去生活中的陰影呢?
當然,寬容不是聖賢特有的品德,胸懷也不是天生就那麼廣闊。就像每個人的心臟,需要鍛鍊才會越發強健。胸懷所承載的事物越多反而更加廣闊,人自然而然變得更加寬容。
如果世界異變,縱然天空為之震怒,縱然大地為之崩裂,縱然海洋為之翻滾,請別忘了,我們還有廣闊的胸懷!
第三篇:寬容的胸襟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與接納。有了這種氣度、這種胸懷,就會氣宇軒昂、大氣磅礴,就會海納百川、包容萬物。
《尚書》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說。《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寬容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能寬容,就能發展壯大。曹操之所以能從僅有幾個子弟兵,到剿滅北方群雄,佔據中原,擁有百萬大軍,與他「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胸懷是分不開的。——連仇人都能容而後用,還有什麼不能用的呢?三國時那個在政治上頗不得志的曹植,卻說出了一番頗富哲理的話:「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據《宋稗類鈔》記載,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為北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