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8:52:01

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
背景技術:
前叉部件在自行車結構中處於前方部位,它的上端與車把部件相連,車架部件與前管配合,下端與前軸部件配合,組成自行車的導向系統。前叉部件的受力情況屬懸臂梁性質,故前叉部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等性質。
自行車前叉一般採用鋁合金壓鑄成型,傳統的自行車前叉的兩個支撐臂一般為空心結構,這樣的結構在壓鑄時操作非常麻煩,同時壓鑄的模具結構複雜、體積較大,給生產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在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成本;同時,傳統的前叉一般僅僅只有一對支撐臂,強度相對來說比較弱;同時,傳統的剎車鋼絲繩一般沒有很好的固定,容易纏繞或者掛到其他物體,給使用者帶來了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包括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橫截面均為矩形,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均呈弧形結構,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弧形側邊均設有條形通孔,第一支撐臂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連杆和第一卡塊,第二支撐臂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連杆和第二卡塊,第一卡塊遠離第一支撐臂的一端、第二卡塊遠離第二支撐臂的一端均設有矩形凹槽,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的側邊均設有第一穿線孔,第一連杆遠離第一支撐臂的一端設有立柱,且第一連杆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圓周側邊上,第二連杆遠離第二支撐臂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圓周側邊上,且第一連杆與第二連杆關於立柱對稱布置,立柱遠離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的一端設有橫杆,且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橫杆的圓周側邊上,橫杆的側邊設有第二穿線孔,橫杆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敞口的一端均設有環形凸臺。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之間設有加強件,加強件包括第一加強杆、連接杆和第二加強杆,連接杆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杆和第二加強杆,連接杆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強杆的側邊位置,連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強杆的側邊位置,第二加強杆呈弧形結構,第一加強杆與第二加強杆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側邊位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結構完全相同,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平行布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杆與立柱、第二連杆與立柱均傾斜布置。
優選的,所述立柱與橫杆垂直,且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橫杆杆段的中央位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減震套筒、第二減震套筒和立柱相互平行,且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關於立柱對稱。
優選的,所述第二穿線孔有兩個,且兩個第二穿線孔關於立柱對稱。
優選的,所述第一穿線孔的軸心線與立柱的軸心線垂直。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橫截面為漸變結構,第一支撐臂上靠近第一連杆的一端的截面面積大於第一支撐臂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積,第二支撐臂上靠近第二連杆的一端的截面面積大於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積。
優選的,所述第一卡塊、第二卡塊、第一支撐臂、第二支撐臂、第一連杆、第二連杆、立柱、橫杆、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為一整體結構,且第一卡塊、第二卡塊、第一支撐臂、第二支撐臂、第一連杆、第二連杆、立柱、橫杆、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採用鋁合金一次鑄造成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採用鋁合金一次壓鑄成型,整體結構強度非常高,成型後檢查鑄件表面品質,對鑄件表面進行磨光並噴塗防鏽漆,保證了鑄件表面的品質,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為中間開有條形通孔,且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之間設有加強件,在節約材料的同時,保證了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的強度,同時比傳統的空心結構更加方便製造,大大節約了生產加工的成本;將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安裝在自行車前輪的轉軸上,將剎車用鋼絲繩依次穿在第一穿線孔和第二穿線孔內,配合簡單,布線非常清楚;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與自行車轉動手把部件連接,第一減震套筒和第二減震套筒內均安裝有減震彈簧,安裝非常簡單,同時保證了整車具有良好的減震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的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的橫杆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的加強件示意圖。
圖中:1第一卡塊、2第一支撐臂、3加強件、31第一加強杆、32連接杆、33第二加強杆、4第一連杆、5第一減震套筒、6橫杆、7立柱、8第二減震套筒、9第二連杆、10第二支撐臂、11第二卡塊、12第一穿線孔、13第二穿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4,一種自行車用的鋁合金前叉鑄件,包括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橫截面均為矩形,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均呈弧形結構,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弧形側邊均設有條形通孔,第一支撐臂2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連杆4和第一卡塊1,第二支撐臂10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連杆9和第二卡塊11,第一卡塊1遠離第一支撐臂2的一端、第二卡塊11遠離第二支撐臂10的一端均設有矩形凹槽,第一連杆4和第二連杆9的側邊均設有第一穿線孔12,第一連杆4遠離第一支撐臂2的一端設有立柱7,且第一連杆4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圓周側邊上,第二連杆9遠離第二支撐臂10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圓周側邊上,且第一連杆4與第二連杆9關於立柱7對稱布置,立柱7遠離第一連杆4和第二連杆9的一端設有橫杆6,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橫杆6的圓周側邊上,橫杆6的側邊設有第二穿線孔13,橫杆6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敞口的一端均設有環形凸臺,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之間設有加強件3,加強件3包括第一加強杆31、連接杆32和第二加強杆33,連接杆32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加強杆31和第二加強杆33,連接杆32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強杆31的側邊位置,連接杆3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強杆33的側邊位置,第二加強杆33呈弧形結構,第一加強杆31與第二加強杆3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側邊位置,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結構完全相同,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平行布置,第一連杆4與立柱7、第二連杆9與立柱7均傾斜布置,立柱7與橫杆6垂直,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橫杆6桿段的中央位置,第一減震套筒5、第二減震套筒8和立柱7相互平行,且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關於立柱7對稱,第二穿線孔13有兩個,且兩個第二穿線孔13關於立柱7對稱,第一穿線孔12的軸心線與立柱7的軸心線垂直,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橫截面為漸變結構,第一支撐臂2上靠近第一連杆4的一端的截面面積大於第一支撐臂2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積,第二支撐臂10上靠近第二連杆9的一端的截面面積大於第二支撐臂10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積,第一卡塊1、第二卡塊11、第一支撐臂2、第二支撐臂10、第一連杆4、第二連杆9、立柱7、橫杆6、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為一整體結構,且第一卡塊1、第二卡塊11、第一支撐臂2、第二支撐臂10、第一連杆4、第二連杆9、立柱7、橫杆6、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採用鋁合金一次鑄造成型。
採用鋁合金一次壓鑄成型,成型後檢查鑄件表面品質,對鑄件表面進行磨光並噴塗防鏽漆,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為中間開有條形通孔,且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之間設有加強件,在節約材料的同時,保證了第一支撐臂2和第二支撐臂10的強度,同時比傳統的空心結構更加方便製造,大大節約了生產加工的成本;將第一卡塊1和第二卡塊11安裝在自行車前輪的轉軸上,將剎車用鋼絲繩依次穿在第一穿線孔12和第二穿線孔13內,布線非常清楚;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與自行車轉動手把部件連接,第一減震套筒5和第二減震套筒8內均安裝有減震彈簧,安裝非常簡單,同時保證了整車具有良好的減震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