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矛盾初中3年級作文
2024-11-23 15:25:11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著,中國文化也不斷積澱。五千年來,在這黃河大地上,文人大家層出不窮。孟子就曾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然而也有一位文人說過: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給後人留下許多思考。一個說大丈夫不能屈,另一位說能屈。這該做何解釋呢?看起來這的確是一對矛盾。而我卻認為,這並不矛盾,在不同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而這正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明確觀點:看似矛盾,恰恰體現出了文化的多樣性。開頭擺出矛盾,然後化解矛盾,體現了思辨的特點。)
南宋詩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世人所稱讚。當時元軍攻入南宋首都,身為丞相的文天祥組織軍隊堅決抵抗,最後失敗被俘。元朝一直勸他投降,文天祥誓死不屈,便留下了這傳誦千古的詩句,終於在公元1282年被殺。這就是文天祥的選擇,在民族大義與個人私利面前,文天祥毫不猶豫地為了民族利益而死。在當時的環境下,文天祥沒有屈服於元朝,試想,若文天祥投降於元朝,以他個人的力量也是不能挽救南宋的,所以他才選擇了從容就義。
當然,我並不否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意義,有時,能屈能伸也能給我們帶來成功。(一般議論文在正面論述後彌補邏輯漏洞、體現辯證思維的經典表達方式)
西漢名將韓信以「忍」字著稱。曾有一次,韓信在路上遇到一個拿著匕首的小混混,他對韓信說:「有種你就殺死我,不然就從我的跨下爬過去。」韓信忍耐了這個恥辱,從那人跨下爬過。之後韓信找到劉邦,最終和劉邦一起打敗項羽。這就是韓信跨下受辱的故事。這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事,俗話說的好:忍的一時之怒,免得百日之憂。假如韓信殺了那人,殺人償命,韓信也就不會和劉邦一起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耐並不等於懦弱,不意味放棄,而是在積蓄力量等待反擊的機會,最終取得成功。你能說韓信不威武嗎?恐怕我門都不能吧!韓信與文天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愛國,去成就事業,他們兩個都沒有錯,這也只是他們選擇不同的方式罷了。(看似矛盾的選擇,其實是達成統一目的的兩種不同路徑,思考更顯深度。)
這就是中國文化,表面上看,充滿著許多難以解釋的矛盾,其實不然。尋其根本,會發現每一句話都有其適用的地方,何時何地如何選擇就是自己的決定了。(每一句名言都不是絕對真理,都是有條件的,體現了思維的辯證色彩。)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獲得成功,這正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所以,我並不認為其中存在著矛盾,其實更多的是它們之間的共性。
[中國文化的矛盾初中3年級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