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市電頻率的工頻正弦波振蕩器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10:47:31 1
專利名稱:跟蹤市電頻率的工頻正弦波振蕩器電路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振蕩器,特別是一種消除了拍頻現象的振蕩器,能產生跟蹤市電頻率50Hz(或其它市電頻率)的工頻正弦波。
在已有技術中(見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VOL。 IM-29,NO。 4,DECEMBER 1980「COMPARISON OF ADMITTANCES BYMEANS OF DIGITAL DOUBLE-SINEWAVE GENERATOR」)的振蕩器,由脈衝發生器、循環地址計數器、存儲正弦數據的只讀存儲器、數模轉換器所組成,其幅值穩定,失真小,但卻不能消除拍頻現象。
目前市場上的振蕩器如文氏電橋振蕩器、雙T振蕩器、移相振蕩器等,其拍頻現象也較為嚴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1、提供一種消除了振蕩器的拍頻現象、輸出幅值高穩定的、失真小的正弦波形的振蕩器;2、將此振蕩器與功率放大器相連接組成一電源,該電源的輸出亦消除了拍頻現象,解決工頻電錶的校驗問題。
為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構成,下面結合圖1加以說明圖1中,壓控振蕩器經過整形,再由循環地址計數器進行分頻,該計數器輸出的一部分作為地址碼加至只讀存儲器的地址線,用於讀取只讀存儲器的數據。另一輸出即是經過該地址計數器分頻後的脈衝加至鑑相器與工頻作相位比較,差值信號放大後控制壓控振蕩器的頻率。循環地址計數器、只讀存儲器ROM與數模轉換器D/A組成階梯正弦波發生器,所產生的階梯正弦波通過低通濾波器後作為振蕩器的輸出,該低通濾波器的作用是改善波形失真。控制壓控振蕩器的頻率,即控制循環地址計數器的計數頻率,也就是控制該振蕩器的輸出頻率與市電頻率同步,從而消除了拍頻,由於採用階梯正弦波發生器來產生正弦波,所以其幅值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振蕩器的輸出無拍頻現象,且穩定性高,失真度小;2、振蕩器跟蹤市電頻率的範圍大;3、若將該振蕩器與一受工頻幹擾的功率放大器相連而組成一電源,該電源的輸出也無拍頻現象;4、結構簡單、調整方便、造價低廉。
圖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其中圖4為圖2和圖3的電路連接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圖2中,H為高位循環地址計數器,L為低位循環地址計數器,來自T6的脈衝經非門F1加至H和L上,H和L的進位Cy輸出通過與門y1成一窄脈衝加至圖3中的T1進行放大,本電路中的數模轉換器D/A是12位D/A,A1、A2、R1、R2、R3、D1組成的電路是數模轉換器的一種用法。上述電路是一階梯正弦波發生器,C1作為運算放大器A1的反饋電容,使A1成一低通濾波器。
圖3中,T1、T2、R4、R5、R6、R7組成放大電路,把來自分頻後的信號加以放大,作為採樣脈衝。而T3、R8、R9、R10、D2、D3、A3組成的電路則把50Hz市電信號變成梯形波,再通過R11加至場效應電晶體T4的柵極,作為被採樣的信號。R12、C2、A4組成一積分保持電路。在上述電路中,由採樣及保持電路作為鑑相器,將50Hz市電信號和循環地址計數器的輸出信號同時加到鑑相器中進行鑑相,鑑相後的信號加至A5、C3、R13組成的積分器,與零電位進行比較,放大後再加至場效應電晶體T5的柵極。R14、R15、T5組成一受電壓控制的電阻器,C4起隔直流作用。T5、R16~R20、C5、C6、A6組成文氏電橋振蕩器,控制T5的柵極電壓,即控制與R17相併聯的電阻,從而控制了文氏電橋振蕩器的振蕩頻率。T6、R21、R22組成一整形電路,把來自文氏電橋振蕩器的波形進行整形。
權利要求
1.一種由脈衝發生器、循環地址計數器、存儲正弦數據的只讀存儲器和數模轉換器所組成的振蕩器,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有鑑相器、壓控振蕩器和低通濾波器。
2.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振蕩器,其特徵是通過控制循環地址計數器的計數頻率,使正弦波的輸出頻率跟蹤市電的頻率。
3.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振蕩器,其特徵是它的鑑相器是採用採樣保持器電路,將50Hz市電信號和循環地址計數器輸出信號同時加到鑑相器中進行鑑相,而比較是通過積分器來進行的。
4.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振蕩器,其特徵是它的壓控振蕩器的作用是控制文氏電橋振蕩器的正反饋迴路中的電阻值,而該電阻值的改變則是通過改變場效應管柵極的電壓來完成的。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是關於跟蹤市電頻率50Hz(或其它市電頻率)的工頻正弦波振蕩器。本振蕩器採用壓控振蕩器的輸出信號經分頻後與市電正弦波作相位比較,差值進行放大,控制壓控振蕩器的振蕩頻率。壓控振蕩器的輸出信號作為循環地址計數器的計數脈衝,控制階梯正弦波發生器的頻率。本實用新型消除了拍頻現象,輸出的幅值穩定,並且失真小。此振蕩器的跟蹤範圍大。
文檔編號H03L7/06GK86201525SQ86201525
公開日1988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1986年4月3日
發明者柳振澧, 王荃 申請人:上海儀器儀表研究所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