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23:48:19 1
本發明涉及紡紗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
背景技術:
犛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獨有的優良耐寒蓄種,素有「雪域之舟」的美譽,犛牛的絨毛細而輕柔,具有高吸溼性、保暖性、透氣性,是媲美羊絨的另一種高檔原料,且價格僅為羊絨的四分之一。
羊絨/羊毛混紡製品品質高檔、手感豐滿、服用性能優秀,但是羊絨是非環保纖維,且價格昂貴,尋求羊絨的替代原料成為紡織領域的難題。絲/犛牛絨/羊毛混紡,用綠色環保的犛牛絨替代羊絨,既保持了原來羊絨/羊毛面料的服用性能和風格特徵,發揮了蠶絲的爽滑、犛牛絨的輕柔保暖的特性,又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手感柔軟、絨面豐滿,保暖性好,成本低,細紗機採用緊密紡,使得紗線纖維更聚集,毛羽減少,條幹均勻,同時耐磨性、條幹、光澤、毛粒等都達到了針織毛紗的使用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梳毛,前到後梳理隔距依次為1.5、1.2、1.0、0.9、0.8、0.6、0.7mm,餵入輥速度3轉/分,大錫林速度80轉/分,二胸速度45轉/分,頭胸速度30轉/分,道夫速度9轉/分,轉移輥速度124轉/分,工作輥速度8轉/分,下機條重5g/m;
(2)、第一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精梳、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20g/m;
(3)、第一次混條,餵入犛牛絨條2根,羊毛條2根,牽伸4倍,間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0g/m,加油水;
(4)、第二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和二針;下機條重24g/m;
(5)、第二次混條,餵入犛牛絨/羊毛混合條2根和蠶絲4根,牽伸3.4倍,間距38mm,下機條重20g/m,加油水;
(6)、第三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精梳、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8.9-23.23g/m;
(7)、第三次混條,餵入絲/犛牛絨/羊毛混合條2-3根,水溶性維綸條1-2根,牽伸3-3.3倍,間距40mm,下機條重20.21-23.82g/m;
(8)、第四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10.6-10.67g/m;
(9)、第一次整條,餵入2根,牽伸7.78倍,車速45m/min,下機條重2.7-2.74g/m;
(10)、第二次整條,餵入8根,牽伸7.78倍,下機條重2.8-2.82g/m;
(11)、粗紗,牽伸9.1-9.3倍,間距53/58mm,車速18m/min,錠子速度800-900r/min,下機條重0.3-0.31g/m,捻度為41捻/m;
(12)、細紗,牽伸36-40.3倍,間距68/55mm,車速5.8-6000m/min,錠子速度5000-12000r/min,下機條重0.0077-0.0083g/m,捻度為1110-1145捻/m;
(13)、自絡筒,車速為500轉/min;
(14)、併線,餵入根數2根,車速為260轉/min;
(15)、倍捻,車速為18轉/min,捻度為746-750捻/m;
其中,所述的第一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10根,牽伸3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16.7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3-3.5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14.3-15.2g/m;
c、精梳,餵入根數7根,牽伸10-10.6倍,間隔28mm,下機條重10g/m;
d、三針,餵入根數8根,牽伸4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20g/m,採用勻整器;
e、四針,餵入根數4根,牽伸4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20g/m,採用勻整器;
其中,所述的第二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2.5倍,隔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4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倍,隔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4g/m;
其中,所述的第三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5-4倍,隔距38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15-17.14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4.3-4.5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10-11.96g/m;
c、精梳,餵入根數8根,牽伸8-8.2倍,隔距27-38mm,下機條重10-11.67g/m;
d、三針,餵入根數5-6根,牽伸3-4.2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13.89-24g/m;
e、四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1-4.7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7-12g/m;
其中,所述的第四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2-3.5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8.95-20.42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6-3.8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5.79-16.12g/m;
d、三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2-4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2.09-14.8g/m;
e、四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4-4.2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0.6-10.67g/m。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為300nm精梳紗或者200nm精梳紗。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300nm精梳紗採用40%的混條和60%的水溶性維綸,其中,混條採用35%的犛牛絨、35%的100支羊毛、30%的桑蠶絲,100支羊毛條重20g/m、桑蠶絲條重5g/m,水溶性維綸條重20g/m。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200nm精梳紗採用23%的犛牛絨、23%的100支羊毛、19%的桑蠶絲和35%的水溶性維綸條,其中,100支羊毛條重20g/m、桑蠶絲條重5g/m,水溶性維綸條重25g/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手感柔軟、絨面豐滿,保暖性好,成本低,細紗機採用緊密紡,使得紗線纖維更聚集,毛羽減少,條幹均勻,同時耐磨性、條幹、光澤、毛粒等都達到了針織毛紗的使用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梳毛,前到後梳理隔距依次為1.5、1.2、1.0、0.9、0.8、0.6、0.7mm,餵入輥速度3轉/分,大錫林速度80轉/分,二胸速度45轉/分,頭胸速度30轉/分,道夫速度9轉/分,轉移輥速度124轉/分,工作輥速度8轉/分,下機條重5g/m;
(2)、第一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精梳、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20g/m;
(3)、第一次混條,餵入犛牛絨條2根,羊毛條2根,牽伸4倍,間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0g/m,加油水;
(4)、第二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和二針;下機條重24g/m;
(5)、第二次混條,餵入犛牛絨/羊毛混合條2根和蠶絲4根,牽伸3.4倍,間距38mm,下機條重20g/m,加油水;
(6)、第三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精梳、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8.9-23.23g/m;
(7)、第三次混條,餵入絲/犛牛絨/羊毛混合條2-3根,水溶性維綸條1-2根,牽伸3-3.3倍,間距40mm,下機條重20.21-23.82g/m;
(8)、第四次針梳,依次包括頭針、二針、三針和四針,下機條重10.6-10.67g/m;
(9)、第一次整條,餵入2根,牽伸7.78倍,車速45m/min,下機條重2.7-2.74g/m;
(10)、第二次整條,餵入8根,牽伸7.78倍,下機條重2.8-2.82g/m;
(11)、粗紗,牽伸9.1-9.3倍,間距53/58mm,車速18m/min,錠子速度800-900r/min,下機條重0.3-0.31g/m,捻度為41捻/m;
(12)、細紗,牽伸36-40.3倍,間距68/55mm,車速5.8-6000m/min,錠子速度5000-12000r/min,下機條重0.0077-0.0083g/m,捻度為1110-1145捻/m;
(13)、自絡筒,車速為500轉/min;
(14)、併線,餵入根數2根,車速為260轉/min;
(15)、倍捻,車速為18轉/min,捻度為746-750捻/m。
其中,所述的第一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10根,牽伸3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16.7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3-3.5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14.3-15.2g/m;
c、精梳,餵入根數7根,牽伸10-10.6倍,間隔28mm,下機條重10g/m;
d、三針,餵入根數8根,牽伸4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20g/m,採用勻整器;
e、四針,餵入根數4根,牽伸4倍,隔距25mm,下機條重20g/m,採用勻整器。
其中,所述的第二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2.5倍,隔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4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倍,隔距32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24g/m。
其中,所述的第三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5-4倍,隔距38mm,車速40m/min,下機條重15-17.14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4.3-4.5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10-11.96g/m;
c、精梳,餵入根數8根,牽伸8-8.2倍,隔距27-38mm,下機條重10-11.67g/m;
d、三針,餵入根數5-6根,牽伸3-4.2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13.89-24g/m;
e、四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1-4.7倍,隔距38mm,車速45m/min,下機條重7-12g/m。
其中,所述的第四次針梳時的具體步驟為:
a、頭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2-3.5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8.95-20.42g/m;
b、二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6-3.8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5.79-16.12g/m;
d、三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2-4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2.09-14.8g/m;
e、四針,餵入根數3根,牽伸3.4-4.2倍,隔距40mm,下機條重10.6-10.67g/m。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為300nm精梳紗或者200nm精梳紗。
進一步的,所述的300nm精梳紗採用40%的混條和60%的水溶性維綸,其中,混條採用35%的犛牛絨、35%的100支羊毛、30%的桑蠶絲,100支羊毛條重20g/m、桑蠶絲條重5g/m,水溶性維綸條重20g/m。
進一步的,200nm精梳紗採用23%的犛牛絨、23%的100支羊毛、19%的桑蠶絲和35%的水溶性維綸條,其中,100支羊毛條重20g/m、桑蠶絲條重5g/m,水溶性維綸條重25g/m。
實施例一(300nm絲/犛牛絨/羊毛紗),如下表所示:
。
實施例二(200nm絲/犛牛絨/羊毛紗),如下表所示:
。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超高支絲/犛牛絨/羊毛紗的紡紗工藝,手感柔軟、絨面豐滿,保暖性好,成本低,細紗機採用緊密紡,使得紗線纖維更聚集,毛羽減少,條幹均勻,同時耐磨性、條幹、光澤、毛粒等都達到了針織毛紗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