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01:44:51 3
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石碳酸3-7g、樟腦3-7g、薄荷腦3-7g、間苯二酚3-7g、硼酸3-7g、羊毛脂2-8g、凡士林2-8g、茄子稈6-12g、辣椒稈6-12g、冬瓜皮6-12g、桂皮6-12g、白蘿蔔6-12g。對未破潰凍瘡有明顯改善和緩解局部淤血腫脹、疼痛之體徵和症狀作用,療效獨特,治癒率達70%以上,總有效率達90%以上;復發率低。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西藥結合組方藥物領域,特別是針對未破潰凍瘡治療的中西藥結合外用軟膏製劑。
【背景技術】
[0002]凍瘡屬於物理性疾病範疇,是一種發生於寒冷季節的末梢部位的皮膚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疾病。是由於皮膚長期暴露於寒冷、潮溼的空氣中,加之患者末梢血液循環較差為主要發病因素,缺乏運動、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貧血、鞋襪過緊、戶外工作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為本病誘因。受凍部位皮下動脈由於寒冷的刺激而收縮,導致血流瘀滯、組織缺氧引起細胞的損傷,如受凍時間持續時間越長,動脈持續痙攣,導致血管麻痺而出靜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血漿滲入組織間隙而發病。
[0003]本病的臨床表現:本病易發於初冬、早春季節,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以兒童、青年婦女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多見。好發於肢端、耳廓、鼻尖等末梢部位。皮損為局限性水腫性紫紅斑,按之色退,去壓後其色恢復,嚴重時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局部有腫脹感,暖熱後較癢,潰爛後則疼痛。
[0004]治療:對於該病的治療,臨床上一般採用以下方法:
[0005]1、外用藥物治療:採用促進局部 血液循環的藥物,如以辣椒製劑為主的凍瘡膏等。但臨床效果並不理想。
[0006]2、內用藥物治療:主要是擴血管藥物,如口服煙酸、硝苯吡啶等,因鑑於凍瘡為限局性炎性物理性疾病,而擴血管藥物屬於全身用藥,有一定的藥物副作用,對人體特別是青少年損傷較大。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能有效治療以及預防和緩解未破潰凍瘡的發生,治癒率高。
[0008]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10]石碳酸3-7g、樟腦3-7g、薄荷腦3-7g、間苯二酹3_7g、硼酸3_7g、羊毛脂2_8g、凡士林2-8g、茄子杆6-12g、辣椒杆6-12g、冬瓜皮6_12g、桂皮6_12g、白蘿蔔6_12g。
[0011]優選的,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12]石碳酸5g、樟腦5g、薄荷腦5g、間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蘿蔔9g。
[0013]可選的,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14]石碳酸3g、樟腦3g、薄荷腦3g、間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蘿蔔6g。
[0015]可選的,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0016]石碳酸7g、樟腦7g、薄荷腦7g、間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蘿蔔12g。
[0017]經臨床性藥理毒理研究,本發明具有如下臨床效果:
[0018]1、對未破潰凍瘡有明顯改善和緩解局部淤血腫脹、疼痛之體徵和症狀作用,療效獨特;
[0019]2、外用製劑,對身體無毒副作用;
[0020]3、治療未破潰凍瘡療效顯著,治癒率達70%以上,總有效率達90%以上;
[0021]4、復發率低。
[0022]本組方是為中西藥物合用之方劑,其西藥部分根據和借鑑《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國醫院製劑規範》之要求進行合理配伍,組方科學、嚴謹、選藥考究(臨床用藥全部為國藥準字號醫用原材料),結合我們研究所多年臨床經驗所得,將幾位中藥組合在一起相互為用,是為中西合璧之特色外用製劑,也是臨床外用製劑必走求新發展之路,綜上述,本組方外用製劑具有改善局部淤血腫脹、消炎、止癢、止痛,等藥理作用,中西藥物合理科學配t匕,臨床治療及預防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1,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24]石碳酸5g、樟腦5g、薄荷腦5g、間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蘿蔔9g。
[0025]實施例3,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26]石碳酸3g、樟腦3g、薄荷腦3g、間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蘿蔔6g。
[0027]實施例3,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0028]石碳酸7g、樟腦7g、薄荷腦7g、間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蘿蔔12g。
[0029]此外,本發明藥物的製作方法為將石碳酸、樟腦、薄荷腦、間苯二酚、硼酸、凡士林按量與羊毛脂熱熔,的混合液1,茄子杆、辣椒杆、冬瓜皮、桂皮、白蘿蔔乾燥,研碎成粉,加入混合液I中攪拌至融合,既得。
[0030]本發明藥物使用時,先用溫水溫敷洗淨患處,拭乾後將藥膏塗於患處並輕揉至局部有發熱感,每日2-3次。即可消炎、止癢、止痛、促進血液循環、保護皮膚,主要用於治療及預防未破潰的凍瘡。
[0031]臨床病例:
[0032]病例1,謝某,女17歲,山東東阿縣人,就讀於縣試驗高中,於2009年01月10號,
因其雙手掌指關節伸側有不同程度凍傷情況前來就診,有關既往史:患者自述在此以前每年的冬季都有雙手相對固定部位的凍傷史,體格檢查:雙手掌指關節伸側有直徑約4~5cm類圓形暗紫紅色炎性淤腫斑,中央處顏色較重,但皮膚無潰瘍和破損,患者自述屈指不便,局部脹痛明顯,待局部有時溫度暖熱過後又感覺奇癢難耐。經檢查及根據既往患者每逢冬季都有凍瘡發生病史情況,可明確確診該患者符合凍瘡診斷。隨給予本研究所發明上述組方的外用軟膏劑,具體使用方法,先用溫水溫敷患處10~30分鐘,然後將本發明藥物趁局部溫熱塗於患處並作輕柔按摩3~5分鐘,以促進藥物的吸收,每日兩次外用,連續治療7
日為一療程。
[0033]7日後患者再次複診,局部腫脹瘀紫體徵已完全緩解,患者自述疼痛奇癢的症狀也完全消失,基本達到臨床治癒。
[0034]病例2,於某,男45歲,山東東阿縣鄭於村人,農民,於2009年01月23號,因其右足外側小趾凍傷到我所就診。有關既往史:患者自此前未有過凍瘡病史。體格檢查:可見右足小趾外側明顯腫脹暗紫紅色斑,自述有時疼痛,待晚上入睡後由於暖熱作用表現為夜間奇癢,根據明顯臨床症狀和 體徵經診斷確診為「右足小趾外側凍瘡」。立即給予本發明組方外用藥物,按每日兩次局部外用,連用7日為一療程,後隨訪,已痊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石碳酸3-7g、樟腦3-7g、薄荷腦3-7g、間苯二酹3-7g、硼酸3_7g、羊毛脂2_8g、凡士林2_8g、茄子杆6-12g、辣椒杆6-12g、冬瓜皮6_12g、桂皮6_12g、白蘿蔔6_12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石碳酸5g、樟腦5g、薄荷腦5g、間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蘿蔔9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石碳酸3g、樟腦3g、薄荷腦3g、間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蘿蔔6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未破潰凍瘡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包括以下組分: 石碳酸7g、樟腦7g、薄荷腦7g、間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蘿蔔12g。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3566035SQ20131054587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王國文 申請人:王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