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6:15:1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痔瘡,包括內痔、外痔及混合痔的中藥組合物,屬於國際專利分類A61K35/78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痔瘡是常見病,並且遷延難愈,俗話說十人九痔。根據部位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多由於素積溼熱,溼熱下注,或脾虛氣陷,或久坐血脈不行、便秘、腹內高壓、腹瀉痢疾、妊娠等因素,造成濁氣瘀血,流注肛門。臨床表現為便血、疼痛、脫肛,肛門周圍潮溼瘙癢,排便困難等症狀,甚至出現肛門壞死,大便失禁,肛瘻出血。嚴重者還會出現肛門周圍膿腫,血射如線點滴不止,發生局部感染,同時肛門周圍的表面部分及內部明顯觀察到有米粒大小的腐肉及痔核。
西醫常採用手術方法治療痔瘡,手術痛苦大,費用高。由於不能同時調整機體的機能,易於復發。中醫在臨床中常採用燥溼通絡、行氣活血、祛腐生新等方法治療痔瘡,由於標本兼治,能收到良好效果。但從目前情況看,現有技術中已有的一些中成藥,效果不確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在祖傳秘方和多年臨床研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其方藥組成為魚腥草、銀花、丹皮、當歸、柴胡、地榆、升麻、甘草。
方中各藥的優選配比為魚腥草20g、銀花15g、丹皮15g、當歸10g、柴胡10g、地榆15g、升麻5g、甘草10g。
以上是本藥最基本的組合,在此基礎上加入其它藥味,如具有行氣、活血、止血、潤燥、生肌等作用的藥味,將進一步加強療效,也應在本申請的範圍之內。
其製法為將上述方藥成分研磨成粉劑,過篩80目,按照上述配量稱取、混合即成;或者將配好的藥粉裝入紗布袋內紮上袋口,再煎10分鐘,取藥汁,效果更佳。
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升清降濁,毒去鹽自消的作用。見效快,療程短,痊癒率高,三年內不會復發。在服用第一次8小時後即覺痛輕腫消,立竿見影。88%的患者一個療程(5天)即痊癒,症狀全部消失。
具體實施例方式
症狀肛門腫痛,大便流血,唯以坐臥。在內外痔的發炎期。
辨症燥熱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瘀血濁氣下注。
取中藥原料魚腥草、銀花、丹皮、當歸、柴胡、地榆、升麻、甘草。
將上述方藥成分研磨成粉劑,過篩80目,按照下述配量稱取魚腥草20g、銀花15g、丹皮15g、當歸10g、柴胡10g、地榆15g、升麻5g、甘草10g。
將其混合,藥粉裝入紗布袋內紮上袋口,再煎10分鐘,取藥汁。日三煎三服,效果更好。
上述方為一日量,三煎三服,溫開水送下,飯前服用為宜。如有患者便燥,用5g大黃煎水送服,便通後仍用溫水送。
服藥期間禁房事、白酒、魚類。
該方不論何痔,只要在發炎期間服下,印有寬鬆痛減之感。效果非常明顯,經三代使用,無一失敗,當今藥店所售痔藥,無一能比。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其方藥組成為魚腥草、銀花、丹皮、當歸、柴胡、地榆、升麻、甘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方中各藥的優選配比為魚腥草20g、銀花15g、丹皮15g、當歸10g、柴胡10g、地榆15g、升麻5g、甘草10g。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其製法為將上述方藥成分研磨成粉劑,過篩80目,按照上述配量稱取、混合即成;或者將配好的藥粉裝入紗布袋內紮上袋口,再煎10分鐘,取藥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內外痔的中藥,其方藥組成為魚腥草、銀花、丹皮、當歸、柴胡、地榆、升麻、甘草。方中各藥的優選配比為魚腥草20g、銀花15g、丹皮15g、當歸10g、柴胡10g、地榆15g、升麻5g、甘草10g。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升清降濁,毒去鹽自消的作用。見效快,療程短,痊癒率高,三年內不會復發。在服用第一次8小時後即覺痛輕腫消,立竿見影。88%的患者一個療程(5天)即痊癒,症狀全部消失。
文檔編號A61P9/14GK1583136SQ20041004622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7日
發明者王建利 申請人:王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