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式家用燃氣事故報警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6:57:21 2
專利名稱:電子式家用燃氣事故報警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保安電子產品。
家庭室內燃氣洩漏或一氧化碳超標或缺氧而又不被人所發覺就有可能發生火災或爆炸或中毒事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家庭室內當有燃氣洩漏或一氧化碳超標或缺氧時,能發出聲光報警,以便立刻排除事故的電子式家用燃氣事故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是採用下述方式來達到目的的本報警器電路由電源、傳感器、延時開關電路和執行電路組成。以靈敏度高,抗幹擾能力強的氣敏頭為主組成檢測迴路,當室內洩漏的燃氣或一氧化碳超標時或缺氧不合衛生要求時,氣敏頭阻值變小,延時開關電路導通,執行電路便發出聲光報警。為消除誤報警,設置了延時開關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一是電路結構簡單,造價低;二是工作靈敏、可靠;三是適用面廣,除家用外,配上直流電源還可用於下水道、沼氣池修理時,對道內池內氣體狀況進行檢測,除檢測洩漏燃氣外,一氧化碳超標和缺氧事故也可檢測。
以下結合附圖
來說明實施例附圖為本報警器電路圖。
參照附圖本報警器由殼體K 以及安在殼體裡或上的電源電路、傳感檢測電路、延時開關電路和執行電路組成。
電源電路由變壓器B、整流橋QL、電容C1、C2、三端穩壓塊78××和直流電源埠DC及其二極體D1組成。變壓器B低壓側接整流橋QL輸入端,電容C1、電容C2和直流電源埠DC串聯電路、三端穩壓塊78××輸入端與整流橋QL輸出端並聯。
傳感檢測電路由氣敏頭QM、電阻R1、W1和二極體D2、D5組成。電容C2、電阻R1和二極體D5串聯電路、氣敏頭QM供電端與電源電路輸出端並聯,電阻W1和二極體串聯電路與氣敏頭QM的檢測信號輸出端和電路負極(一)並聯,氣敏頭另一檢測端接電源正極(+),氣敏頭QM安在殼體K外面,裸露。
延時開關電路由電阻R2、R3、二極體D3、D4和電容C3組成。電阻R2和二極體D3串聯電路與電阻R3和二極體D4串聯電路並聯後,一端接氣敏頭QM檢測信號輸出端,一端接集塊IC信號輸入端,電容C3一端接集成塊IC信號輸入端I,一端接電源負極。
執行電路由集成塊IC、電阻R4、R5、R6、R7、二極體D6、D7、三極體BG和蜂鳴器Y組成。電阻R4一端接電路正極,另一端接集成塊電源正極端1,電阻R6與集成塊振蕩電路端3、4並聯,集成塊電源負極端5接電源負極,發光二極體D6、D7的一端分別與集成塊光報警輸出端8、7連接,另一端接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接電路正極,電阻R7一端接集成塊聲輸出端6,另一端接三極體基極b,三極體發射極e接電源負極,蜂鳴器Y一端接電源正極,另一端接三極體集電極c,發光二極體D6、D7和蜂鳴器安在殼體表面。
權利要求一種電子式家用燃氣事故報警器,其特徵在於該報警器由殼體K以及安在殼體裡或上的電源電路、傳感檢測電路、延時開關電路和執行電路組成,電源電路由變壓器B、整流橋QL、電容C1、C2、三端穩壓塊78××和直流電源埠DC及其二極體D1組成,變壓器B低壓側接整流橋QL輸入端,電容C1、電容C2和直流電源埠DC串聯電路、三端穩壓塊78××輸入端與整流橋QL輸出端並聯,傳感檢測電路由氣敏頭QM、電阻R1、W1和二極體D2、D5組成,電容C2、電阻R1和二極體D5串聯電路、氣敏頭QM供電端與電源電路輸出端並聯,電阻W1和二極體串聯電路與氣敏頭QM的檢測信號輸出端和電路負極(-)並聯,氣敏頭另一檢測端接電源正極(+),氣敏頭QM安在殼體K外面,裸露,延時開關電路由電阻R2、R3、二極體D3、D4和電容C3組成,電阻R2和二極體D3串聯電路與電阻R3和二極體D4串聯電路並聯後,一端接氣敏頭QM檢測信號輸出端,一端接集塊IC信號輸入端,電容C3一端接集成塊IC信號輸入端2,一端接電源負極,執行電路由集成塊IC、電阻R4、R5、R6、R7、二極體D6、D7、三極體BG和蜂鳴器Y組成,電阻R4一端接電路正極,另一端接集成塊電源正極端1,電阻R6與集成塊振蕩電路端3、4並聯,集成塊電源負極端5接電源負極,發光二極體D6、D7的一端分別與集成塊光報警輸出端8、7連接,另一端接電阻R5,電阻R5的另一端接電路正極,電阻R7一端接集成塊聲輸出端6,另一端接三極體基極b,三極體發射極e接電源負極,蜂鳴器Y一端接電源正極,另一端接三極體集電極c,發光二極體D6、D7和蜂鳴器安在殼體表面。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式家用燃氣事故報警器,由殼體以及安在殼體裡或上的電源電路、傳感檢測電路。延時開關和執行電路組成,其特點一是電路簡單,造價低;二是工作靈敏、可靠;三是適用面廣,除家用外,配上直流電源還可用於下水道、沼氣池等維修時,對道內池內氣體狀況進行檢測,除檢測洩漏燃氣外,也可檢測一氧化碳超標和缺氧事故。
文檔編號F24C3/12GK2169789SQ9323398
公開日1994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1993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1993年5月18日
發明者林梓先 申請人:林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