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前後輪安全聯動剎車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3:16:06 1
專利名稱:自行車前後輪安全聯動剎車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自行車制動裝置。
目前自行車傳統的制動裝置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採用前、後輪分別獨立制動法,其優點是前、後輪能分別控制。但存在著不少的缺點,其中最突出的是前、後輪制動力度比例不易掌握好,單手剎車不安全,常因剎車不當造成車件損壞及意外事故。對出於無奈的單手騎車更是不利,往往因單手剎車不穩而出各種事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曾有人採用了「單手雙聯動」等剎車法,但前、後輪不能始終保持合理制動,可靠性差,不實用。故推廣不了。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剎車機構,完全克服了以上剎車法的缺點,它不論是剎其一閘把還是同剎雙閘把,均可使前、後輪自動被合理制動,而不受使用時間的長短所限制。達到了剎車方便、制動平穩靈活、可靠安全、有利減少車件損壞的目的。另外,大大地提高了對出於無奈的單手騎剎車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常用車閘上加以一定改進而得的。對拉杆式車閘來說,把原車閘的左、右提拉板改換為同聯雙閘把的提拉件7,再通過剎力分配件4聯接前、後閘拉杆6、5即可。從結構上它主要包括左閘把1、右閘把9、閘把託架2、左閘簧3、右閘簧8、提拉件7、剎力分配件4、前閘拉杆6、後閘拉杆5。除提拉件7及剎力分配件4外,其餘各部件基本上是原車閘的部件。左、右閘把1、9的接頭直接留成方柱,如圖2所示,以方柱插入提拉件方孔14與提拉件7聯接,在正對鎖緊螺孔11的一個柱面做成一個鎖緊凹穴16。提拉件7的形狀如圖2所示,是方孔套筒12、提拉臂15、右簧欄13等組為一體的構件;提拉臂15相當於一個普通的左提拉板裁短加厚後貼連在方孔套筒12的左端,其上方孔和套筒方孔位向互相對正組成提拉件方孔14,以之套上左、右閘把接頭方柱;在方孔套筒12對稱提拉臂15的右端是右簧欄13,用於壓固右閘簧9;在正垂直於方孔14朝前上方的稜面的套筒上對稱開兩個鎖緊螺孔11,以鎖緊螺釘10把左、右閘把的方柱接頭鎖緊;提拉臂15尾端的圓孔用於聯接剎力分配件4。剎力分配件4是本實用新型特有的結構,它與提拉件7及前、後閘拉杆6、5相聯後,組成一個將來自閘把的一個剎力分解為適當比例的兩個剎力分配給前、後車閘的活動槓桿;杆長相當於原車閘上左、右提拉板聯接閘拉杆圓孔處在非剎車狀態的空間距離,杆中間的圓孔為槓桿支軸孔,是與提拉件7聯接的位置;杆兩端的圓孔是分別聯接前、後閘拉杆的聯閘拉杆孔;剎力分配件4以鉚釘17等方式聯接在提拉臂15的內側,聯接後應使前、後端的圓孔能分別重疊於原車閘上左、右提拉板聯閘拉杆孔在非剎車狀態的空間位置,因此,提拉臂尾的圓孔與剎力分配件的支軸孔在空間位置上的配合要合理;剎力分配件4的支軸孔與前、後兩端的圓孔的距離比不同,在槓桿的作用下可使前後輪得到不同比例的制動力度;為了使剎車平穩,防止急剎車有可能出現意外事故,在設計上應使後輪的制動力度稍大於前輪,使急剎車時後輪能先被死剎再到前輪被死剎;要滿足這個要求,剎力分配件4支軸孔距前、後端圓孔比應為32或43。前、後閘拉杆6、5與剎力分配件前、後端的聯接可採用一般車閘的閘拉杆與提拉板的聯接方法。提拉件7、剎力分配件4,前、後閘拉杆6、5可聯為一整件,以便於安裝拆卸。對由鋼絲傳遞、連接的鉗形閘,也可採用同樣的原理,設一雙閘把均可控制的剎力分配件來調整控制前、後輪的合理制動,這樣也可得到本剎車機構。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下列突出的優點1.不論是剎其一閘把還是同剎雙閘把,均可使前、後輪自動被合理制動,剎車方便,制動平穩安全、靈活可靠。
2.提高了出於無奈的單手騎剎車的安全性。
3.閘把及其託架不易鬆動,前、後閘使用均勻,有利減少車件損壞。
4.結構靈巧美觀,安裝調整方便。
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所有自行車,也適用於三輪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軸測圖(省繪閘把託架)。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由左、右閘把1、9、閘把託架2、左、右閘簧3、8、提拉件7,剎力分配件4、前、後閘拉杆6、5所組成。除提拉件、剎力分配件及閘把接頭是新加工而得外,其餘各部件均為原車閘的部件。閘把與提拉件是方柱插入方孔以螺釘鎖緊進行聯接;剎力分配件以鉚釘聯接在提拉臂的內側;前、後閘拉杆以一般車閘的閘拉杆與提拉板聯接方式和剎力分配件前、後兩端聯接。
本實用新型是對現有常用車閘加以一定改進而得的,除提拉件、剎力分配件外,其餘各部件的材質、製造工藝基本上和常用車閘的一樣,閘把的接頭直接留四方柱,不做螺牙加工而在一方柱面做一鎖緊凹穴。提拉件可用鑄件加機械加工,材質和現有車閘的提拉板相同或稍好,外表也作電鍍處理。剎力分配件的選材及製造工藝和現有的提拉板基本相同,只是形狀不一樣。聯接提拉件與剎力分配件的支軸(如鉚釘等)是受力大易磨損的零件,應選用強度大韌性好的優質材料。制出的各零部件按圖1、2所說明的細節進行聯接、安裝、調整後,即可得到本剎車機構。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前後輪安全聯動剎車機構,它包括左右閘把、閘把託架、提拉件、左右閘簧、剎力分配件、前後閘拉杆等部件,其特徵在於有提拉件(7)、剎力分配件(4),提拉件(7)連接左、右閘把,再通過剎力分配件聯接前、後閘拉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剎車機構,其特徵在於提拉件是方孔套筒(12)、提拉臂(15)、右簧欄(13)等組為一體的構件,提拉臂尾部聯接剎力分配件(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剎車機構,其特徵在於剎力分配件(4)是中間支軸點聯接提拉件,兩端分別聯接前、後閘拉杆的活動槓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剎車機構,其特徵在於閘把與提拉件的連接是方柱插入方孔以螺釘鎖緊。
專利摘要自行車前後輪安全聯動剎車機構,是將現有常用車閘的左、右提拉板改換為同聯雙閘把的提拉件,再通過剎力分配件聯接前、後閘拉杆。利用剎力分配件將來自閘把的一個剎力分解為適當比例的兩個剎力分配給前、後車閘,使剎其一閘把或同剎雙閘把均可使前、後輪自動被合理制動。達到了操作方便、制動平穩安全、靈活可靠、有利減少車件損壞的目的。對出於無奈的單手騎剎車提高了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L3/00GK2061156SQ8922163
公開日1990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1989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1989年12月25日
發明者黃樹長 申請人:黃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