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燈籠作文400字
2023-07-09 19:45:58 1
篇一:做燈籠
馬上就要到元宵節了,我們班每年的猜燈謎活動也要開始了。今天我在家裡準備做燈籠。
以前,我在電視上看過做燈籠的,就比較有信心。我拿出一張大紅卡紙,用尺子量一段長36釐米,寬12釐米的大長方條。接下來,我拿尺子比著,每隔3釐米就用筆點一下,做個小小的記號——我認為這 樣更快,更方便。然後,我按著記號畫了一條條到底的直線。
我當時天真地想:先拿一把剪刀沿著線剪完,然後往下一壓就大功告成了!
可偏偏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我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剪不齊。
我剪完第一個,就想拿這個為標準。二、三個還好,第四個我就剪的有點多了。我本想第五個少剪一些,可又剪的太少了。我無奈之下,只好又輕輕剪了一點,沒想到又剪多了。
但是好不容易剪完後,成就感打敗了失敗感。沒想到我又遇見了第二個困難:沒法壓。
我先把紙攏成一個圓形,把剪的那邊放上面,試著往下面一壓,可是壓不動,像彈簧似的彈成原來的形狀了。我再使勁一壓,沒想到這次不僅彈了回來,還把邊上給折了!沒辦法,我只好重做。
這次我又裁了一個跟剛才一樣大小的長方形,不過在離邊上一釐米的地方沿著畫了一條橫線,下面也一樣。然後隔2釐米做一個記號。等畫完了,我就按照一條條線對摺,然後圍成一個圓,用膠布粘上, 再往下一壓。
好啦,大功告成!我終於做出了漂亮的紅燈籠!
篇二:做燈籠
馬上就到元宵節了,人們紛紛上街購買自己喜歡的燈籠,我卻不然,我認為,街上的燈籠都是一個樣,乾脆自己做一個。
說幹就幹。但做燈籠的材料還沒選好。挑來挑去,最後決定用火龍果的殼吧,火龍果的殼外表很漂亮,而且是紅色的,在黑夜中一定很漂亮。剛好,放煙花還剩下了一些鋼絲,可以用來做提的東 西。
首先,要把殼洗乾淨,放在一旁晾乾。接下來就是處理鐵絲,因為那些鐵絲太細了、太軟了,所以我把兩根鐵絲扭在一起。然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鐵絲固定在火龍果的殼上。我先拿了一根鐵 絲,把一端插在合適的位置上,再從旁邊從裡往外折出來,再將多餘的鐵絲折好,固定緊。同樣,在對面用相同的方法把另一根鐵絲也固定上。相愛能在就差把兩根鐵絲扭在一起。但是,我發現兩根鐵 絲有些短,很難連接在一起。這難不倒我,只要在中間再加上一根鐵絲就行了。然後把鐵絲修正號,在鐵絲的最中間固定上一個鐵絲做成的環,再加上一根木棍,這個燈籠就算做好了。
到了晚上,我在燈籠底插上蠟燭,然後再點燃。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火龍果的皮在蠟燭的照耀下發出了漂亮的玫紅色,在黑夜裡顯得那麼突出。
今天我高興極了,不僅僅為這個燈籠是獨一無二的,更重要的是,我體會到了自己動手的快樂。
篇三:做燈籠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馬上就要元宵節了,老師讓我們在寒假親手做一個燈籠,今天,我就開始做了。
做個什麼樣的呢?媽媽幫我參考:就做個簡單的吧。我和姥爺找來了做燈籠的材料:一個大飲料瓶,彩色即時貼,一個很粗的高粱杆,薄的鐵皮,鐵絲,一根很粗的線,蠟燭;又找來一把剪刀,小 刀,毛衣針,鉗子和螺絲刀。
我先拿小刀把飲料瓶從中間切開,用下面的部分做燈籠就可以了。我用剪刀把飲料瓶向下豎著剪了許多細的條條,因為害怕剪不齊,剪之前先用透明膠帶在飲料瓶的外邊粘了一圈兒,這樣再剪就不 怕剪得不一樣長了。剪完後,再用毛衣針把細條一根一根的卷一卷,就像給它做了一個捲髮一樣。
給燈籠做燭臺的時候,我犯難了,怎麼做呢?我請教姥爺,姥爺先在飲料瓶的底上開了三個洞,然後又用方錐在飲料瓶底的中間鑽了一個小孔,用鉗子把薄鐵皮彎成和蠟燭一樣粗細的小圓筒,小圓 筒的一端還有一個可以掀開的小蓋兒,跟小圓筒聯在一起;再用螺絲把小圓筒的小蓋擰在飲料瓶的底上,然後扶正小桶,燈籠的蠟燭臺就做好了。
可以給燈籠做裝飾了,我用即時貼剪了很多的小花,貼在燈籠的外邊。最後又用方錐在燈籠的口處鑽了兩個眼,把鐵絲穿進去,再用粗的線綁住鐵絲的中間,線的另一端綁在高粱杆上,我的燈籠就 做好了。
大家看看,我的燈籠像不像一朵用冰做成的菊花呀!
篇四:做燈籠
每年寒假,我們學校每個學生都有一項作業,那就是做燈籠、寫燈謎。
今天,我和爸爸興致勃勃地做了兩盞燈籠。
第一盞燈籠我們是用舊掛曆做的。掛曆紙的畫面大部分是紅色,我們剪了一個長46釐米,寬33釐米的長方形,上下留出各2釐米,中間用鉛筆均勻地畫出29條豎線,然後用刀子沿豎線割開。然後把長方形 圍成一個圓筒,往下一壓,還真像一盞燈籠。不過,我一鬆手,它又變回了圓筒。幾經努力,我們雖然沒把它變成圓圓的燈籠,卻也變成了一個大大的「花瓶」,還挺好看的嘛!
我們覺得還不過癮,就開始做第二盞燈籠——繡球燈。我們找來一大張粉色卡紙,用鉛筆在上面畫出20個邊長9釐米的正方形,然後畫出這些正方形的對角線,對角線的交點就是正方形的中心點。接下來 圓規上場了,它在每個正方形裡畫出一個圓。下面這一步,爸爸也不會,要畫出這些圓的內接正三角形,百度一下,我們就知道了。全部畫好了,就開始用剪刀剪下這20個圓。然後沿每個正三角形的三 條邊折一下,用雙面膠把這20個圓圍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繡球」,看上去小巧玲瓏,還真可愛。
抬頭看表,天哪,都12點了!難道該吃午飯了?哦,不,是該睡覺了,因為現在是午夜12點!
做燈籠不僅鍛鍊了動手能力,還增加了不少數學知識,收穫真大!
篇五:做燈籠
正月十五是一定要打燈籠的,於是,我自己就動手在我家小院裡做起了燈籠。
我先把材料搬到院子裡。這些材料分別是:一些硬紙板、一管強力膠、一盒水彩筆、一根蠟燭和一根長木棍。
我先用硬紙板拼成一個圖形,再用強力膠一塊一塊粘好。接著,我拿起那盒水彩筆,在燈籠上認真地塗抹著。
……大功告成!經過我一番仔細的製做,一個漂亮的燈籠出現在我眼前。我急忙找來一根鐵絲,用強力膠固定在上面,把木棍插進去,把蠟燭點著,我迫不及待地想試試新燈籠。
誰知,剛把蠟燭點著放到裡面,蠟燭就倒了,火燒到了紙板上。幸虧我及時「救援」,要不燈籠早就和大洞「見面」了。
這可怎麼辦呢?只要一點動靜,燈籠就會和大洞「見面」呀!突然,我看見地上的一個鐵塊,靈機一動,想出了個辦法。
我跑回家,找到一個「十字」形的小鐵片。我用錘子又敲又打,弄得滿屋子都是「叮叮噹」、「叮叮噹」的聲音。不過,我可算做好了一個支架,這東西正好可以卡住蠟燭。
我高興地把支架裝在燈籠上。然後,把蠟燭點上火,安到支架上,「成功了!」蠟燭被牢牢的卡在上面。
我打著燈籠,心裡特別自豪,因為它是我用雙手和智慧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