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品包裝袋及其封邊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8-08 04:52:1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包裝袋及其封邊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於紙品、軟包裝等食品包裝袋的複合所使用的膠水,主要有油性復膜膠和水性復膜膠,現國內以油性復膜膠為主。油性復膜膠有很多弊端,如易燃、易爆、有毒、損害產業工人健康、影響食品安全、汙染環境、存在火災隱患、生產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這些是人所共知的。特別是目前市面上見到的絕大多數油性復膜膠,這些有機溶劑型膠都採用「三苯」類高毒性有機溶劑,對人的健康傷害極大,並且很難完全康復。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機溶劑型油性復膜膠仍有相當大的市場呢,其原因主要是:一、用有機溶劑型膠粘劑的油性橋式復膜機已生產使用多年,復膜機技術成熟,精度高,大多為自動進紙,機械價格較昂貴,這些機器一般不易壞,維修也不複雜,所以絕大多數生產廠家不願意置換水性復膜機;二、有機溶劑型油性復膜膠及復膜技術已經推廣幾十年,技術成熟,產品質量有保證,許多企業及技術人員不願將自己熟練的設備工藝技術換成自己不太熟悉的新工藝技術;三、供應有機溶劑型膠粘劑的企業與復膜企業多年合作,已建立起了良好的、穩定的投資關係;四、許多油性復膜機的企業尚未找到能在油性復膜機上使用的水性膠粘劑,在有些地區水性復膜膠的產品推廣力度也不夠;五、有機溶劑型復膜膠價格比水性復膜膠價格便宜,基於成本考慮使一些企業不考慮使用水性復膜膠;六、市場上有些水性復膜膠產品質量不好,或生產質量不穩定,或食品包裝袋生產限制,不適合應用於紙品、軟包等食品包裝袋的複合包裝、書刊封面等高檔紙塑復膜產品。
上述是水性復膜膠沒能大力推廣的原因,其最關鍵的原因仍是應用上技術限制。如目前採用水性複合膠複合的食品包裝袋,在熱封機進行熱封壓邊成袋時,因水性複合膠對高溫不耐受以致包裝袋的封邊起泡。一方面破壞了包裝的外觀,另一方面則影響了包裝袋的密封性,制袋成品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對食品安全、包裝美觀、密封性好及環保的食品包裝袋及其封邊工藝。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食品包裝袋,具有由兩片膜紙熱封壓邊製成的袋體,袋體的封邊邊沿由兩片膜紙之間的水性復膜膠熱封壓邊為一體,袋體的封邊邊沿針打有針孔,設置針孔的目的是利用水性復膜膠在高溫時揮發釋放壓力,使其熱封壓邊時避免起泡。
本發明,袋體的封邊邊沿的針孔可以排列成矩陣,當然,不排除其它有利於水性復膜膠均勻揮發釋放壓力的替代排列方式。
本發明,袋體的封邊邊沿打針孔的針孔直徑大小、針孔矩陣的面積依據食品包裝袋的規格尺寸調整設置。
本發明,一種食品包裝袋的封邊工藝,按以下工藝步驟進行:製作袋體→袋體封邊邊沿覆水性復膜膠→袋體封邊邊沿打針孔→過熱封機熱封壓邊→熱壓製成食品包裝袋。
本發明,袋體封邊邊沿覆水性復膜膠的塗膠量為6~12g/m2,過熱封機熱封壓邊的溫度為160~240℃。
本發明,具有以下積極效果:由於採用水性復膜膠複合,對食品安全;傳統食品包裝袋封邊沒有打孔的採用水性膠複合食品包裝袋只能耐受120℃的高溫,沒能按熱封標準壓邊,所以在熱封后成品封邊容易起泡,密封性差;經過本發明這一技術改進的水性複合膠複合的食品包裝袋,能耐受180℃的高溫壓邊標準,很好地解決了熱封壓邊時封邊起泡這一技術難題,密封性好,提高了制袋成品率。具有對食品安全、包裝美觀、密封性好及環保的優點。
下面實施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實施例的袋體的封邊邊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2、膜紙;3、袋體的封邊邊沿;4、針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施例是一種食品包裝袋,具有由兩片膜紙1、2熱封壓邊製成的袋體,袋體的封邊邊沿3由兩片膜紙之間的水性復膜膠熱封壓邊為一體,袋體的封邊邊沿針打有針孔4,設置針孔的目的是利用水性復膜膠在高溫時揮發釋放壓力,使其熱封壓邊時避免起泡;袋體的封邊邊沿的針孔4可以排列成矩陣,當然,不排除其它有利於水性復膜膠均勻揮發釋放壓力的替代排列方式;袋體的封邊邊沿打針孔的針孔直徑大小、針孔矩陣的面積依據食品包裝袋的規格尺寸調整設置。
本發明,一種食品包裝袋的封邊工藝,按以下工藝步驟進行:製作袋體→袋體封邊邊沿覆水性復膜膠→袋體封邊邊沿打針孔→過熱封機熱封壓邊→熱壓製成食品包裝袋;袋體封邊邊沿打針孔的針孔排列成矩陣,袋體封邊邊沿打針孔的針孔直徑大小、針孔矩陣的面積依據食品包裝袋的規格尺寸設置;袋體封邊邊沿覆水性復膜膠的塗膠量為6~12g/m2,過熱封機熱封壓邊的溫度為160~240℃。
本發明主要應用於使用水性複合膠複合的食品包裝袋如Pet膜與牛皮紙的複合,Opp膜與牛皮紙的複合等牛皮紙食品包裝袋進行熱封壓邊時的工藝改進,從而提高包裝袋成品質量。
隨著國家環保法規的日益完善和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使用本發明的食品包裝袋及其水性復膜膠封邊工藝,可以為食品安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