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2023-07-13 19:58:43 1
篇一:《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教師像什麼?有人說教師是園丁,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教師是春蠶、蠟燭,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讚美老師的這眾多比喻之中,吳非老師認為「燈」這個比喻最為貼切。 當我們在黑夜裡前行,如果有一盞燈在前方隱約地點亮,我們就會看到希望;當我們在辛勤的勞作之後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燈光,立刻就會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師,就應該成為學生心中的那盞燈,讓學習的過程更加溫馨,給學生的心靈帶來溫暖。 不拖堂,應該成為教師的好習慣。
但當一個孩子正在努力組織語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的時候,下課的鈴聲響了,教師該怎麼辦?是立刻打斷孩子的發言,結束這節課的內容,還是堅持讓孩子將要說的話說完?
黃雅芸老師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而且還是在一次明確規定拖堂就扣分的大獎賽的課堂上。她堅定地選擇了後者,繼續給這個孩子一分鐘的時間,鼓勵他把話說完整。黃老師堅信,只有今天讓孩子慢慢地把話說完整,將來他的發言才會準確簡練、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獲獎相比,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信心更加重要。
篇二:《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假期裡拜讀了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六十多個樸實感人的教育教學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煉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教育教學常識和教師職業道理,展現一線教師的思考與智慧。每個故事以敘述為主,還原現場或情境,讓讀者從中感受到教育的美、愛、責任。
六十多位老師從自身實際出發,演繹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繹了一位位老師的風採。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所擔任的不單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是他們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個孩子的成功與否可以說和我們有很大的關係。黃雅芸老師寫的《我想聽你把話說完》,黃老師遇到的這個問題——是否拖堂?不拖堂我們平時認為應是教師的好習慣,但當一個孩子正在努力組織語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的時候,下課的鈴聲響了,教師該怎麼辦?是立刻打斷孩子的發言,結束這節課的內容,還是堅持讓孩子將要說的話說完?在一次明確規定拖堂就扣分的大獎賽的課堂上,黃老師堅定地選擇了後者,繼續給這個孩子一分鐘的時間,鼓勵他把話說完整。她堅信,只有今天讓孩子慢慢地把話說完整,將來他的發言才會準確簡練、既精彩又睿智。是否獲獎已變的不再重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信心成為我們的應該去面對的事情。
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是我國幾千年以來的一句話,一個孩子喜歡上一個老師了,相信這個孩子這個學科不可能會差,甚至是這個學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師,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你亮一點,他就能走得遠一點;當然,我們並非是為了照亮別人而生存的,教師先得照亮自己,審視自己走過的路,讓心我們自己的中充滿光明。
篇三:《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吳非老師的《一盞一盞的燈》一書,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將老師的作用比喻成「燈」。裡面有幾句話說的非常好。「燈光亮一些,學生就走的遠一些,燈光暗淡,學生就會徘徊。」所以,老師是學生的成長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書裡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們傳遞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滌著我們的心靈,啟迪著我們的智慧。 張小兵老師寫的 《不一樣的「 阿慢」 》,黃雅芸老師寫的《我想聽你把話說完》,《開在角落裡的花》,《窗簾鉤成了精》…… 這些有愛心,耐心的老師,用心呵護著每一個幼小孩子的心靈,成為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前進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中,有幾個老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的餘光依然時時影響著我,我的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小學的班主任,我的初中的英語老師,我的高中的第一位英語老師和第二位班主任,我的大學的一位老師,想想他們之所以給我留下這樣深的印象,絕不是他們嚴厲嚴肅,甚至批評或者毆打,而是他們對我的愛,他們對我的寬容,給我的溫暖,雖然我也有錯的時候,可是他們的殷切的希望感染著我,讓我一直懷念著他們。還有他們人格的魅力。
反思自己的教學,也應該給予孩子愛和溫暖,呵護他們的心靈,在他們的成長中用真誠和真心澆灌心靈的花朵。讓自己也能成為一盞燈,也能引領學生走一段路程。
書中有幾句話說的非常好:「一個人在接受基礎教育的12 年裡,會有幾十位老師教過他。他會記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燈一樣在他的生命中長久地閃爍呢?他會記住的是魅力的愛與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時輕輕扶他站起來的,那些在他迷惘時給他指過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時託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絕望無助時投來信任的目光的…… 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鮮明個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盞一盞的燈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畫面中,成為他青春歌謠中難忘的意象」抄錄至此,值得思考。
篇四:《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開學以後,幼兒園領導為了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推出了每天讀書40分鐘的活動;說實話當時真的沒有時間去讀書,但是下班後利用晚上的時間簡單的在網上欣賞了《一盞一盞的燈》之後,使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裡面都有一件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盞一盞的燈,襯託出我們教師的平凡和偉大、辛苦而幸福、簡單而高尚,很好的表現了我們美麗雋永的教書育人精神和偉大的使命和責任。
作者用非常真實的事實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情感,講述了自己從教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每一節生動的課、每一個優秀案例、每一段感人的經歷。讀著這一個個故事,仿佛置身於其中,許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發生過或正在發生著。閱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仿佛就看到一盞盞的燈在逐次點亮,溫暖著我的心靈,讓我感受著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書,看似零散的一個個小故事,其實卻是渾然一體的。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真情的流露,每一個故事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又想到了:燈,要點在暗處,放在高處,光才能照射的又廣大又深遠。生命的燈也是這樣,你要時時留意,你的燈還有沒有油?有沒有接上電源?不要讓你的燈熄滅,不要讓你的燈成為一種裝飾品。想著點,不僅為自己也為別人亮一盞燈。人間總有許多燈為我們每個人亮著,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肯定會是最棒的!
做為幼兒教師,必須為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點亮這盞光榮而又神聖的燈。我們的燈亮了,孩子們才能走的遠;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強大光源,
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培育幼兒的創造性人格。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輝,照耀孩子們人生的道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願為孩子點亮那盞最美最亮的燈。
篇五:《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管譽駿
上一周,去常老師辦公室送作業,向常老師報告完作業情況後,又報名參加了「學生論壇」和「師生賽讀 」 這兩項活動,報完名後,我無意間看到了,在常老師辦公桌上那一座「書山」,好想拿一本書看一看呀!我心想。到後來,我終於忍不住了,便問道:「老師,我可以從您這借一本書看一看嗎?我保證不損壞!」老師考慮了一會兒,說:「凡報名學生論壇的同學都可以借書,你報名了,那就借你一本吧!」我欣喜若狂的說:「謝謝老師!」。說完,我就興致勃勃的從常老師辦公桌的「書山」裡選書了,選完書,向老師道別後,我便風風火火的跑到教室,坐在座位上,開始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讀了起來,這時的我就像一頭餓狼,撲在鮮肉上撕咬一般。
在安靜的環境下,我慢慢走進了書的海洋,《一盞一盞的燈》的主編是吳非,吳非寫的這本書,一共分為三輯,第一輯是美麗的愛與微笑,第二輯是為了人,第三輯是先照亮自己。其中我最喜歡第一輯美麗的愛與微笑裡的第三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志的石榴」。小志的石榴中講了一位老師有一位學生叫:小志,當老師走進教室時,小志給了老師一個掰開很久、撕開的皮都打著卷,都繡黑了。老師委婉的拒絕了他。中午吃飯時,小志又跑過去,把石榴遞給老師,第二次老師看到那石榴比上次更黑了又委婉的拒絕了小志,下課了,老師剛要走時,小志又追了過去,又把那半個石榴遞給了老師,老師剛要說什麼,全班同學都紛紛說:「老師你要吧!」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您就拿著吧!小志早上就帶來了,一直在手裡握著,上課還握著那!」又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這個石榴,他連讓碰都不讓碰,哪個老師都不給,就給你的……老師愣住了,眼前的小志手裡的石榴,哪裡是石榴,分明就是他捧給自己的一顆鮮嫩纖弱的心!老師有些後悔,於是老師接過石榴,輕輕剝開,和小志一起吃完了這個石榴。
剛開始我認為《一盞一盞的燈》指的是路旁的路燈,後來我才漸漸明白,一盞一盞的燈指的根本不是什麼路旁的路燈,而是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為我們亮起一盞一盞的燈!在許多時候老師對我們是嚴厲了一些,但我們應該學會體諒老師,在老師走入我們心靈的大門時為老師敞開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