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讀後感作文400字
2023-07-15 08:27:28
篇一:讀《孔乙己》有感
學了《孔乙己》這篇文章後,不難看出孔乙己是個深受封建科舉教育毒害的人。從中我總結了一個感想——人不能死讀書。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學習也應該是活的,怎麼能像孔乙己那樣死讀書呢?死記硬背只能記住表面的知識,不會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豈不是白學了嗎?這就是孔乙己為什麼這樣認真的讀書,連回字有四種寫法都曉得,可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因為他只記住了別人的經典,卻不會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否則他不早就發達了嗎?
明末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曾說過:「臨書不可以死臨」。所以他的字雖然都是模仿古人的,但都有自己的特色,令世人讚賞。同理可的,學習不可以死學,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所學的只是加以自己有特色的修飾,很好的發揮,表現出來。反之,結局就會跟孔乙己一樣。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死學方法也是十分多見的,由其是語文和英語,沒有合理的方法和學習節奏去提高學習效率,雖然十分用工,考下來卻不理想。所以要想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找到一套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節奏,這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死學,努力,還要加方法。
篇二:讀《孔乙己》有感
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了一代代人的忠靈,受害者不計其數。周進,範舉——只要我們樂意,可以把這個名單拉得很長,很長。而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這些可憐考生的全權代表這一。
他,幾乎包含了所有進學者的特徵。一身破舊單薄的許久不洗的長衫。熟讀 詩 書 畢生之志是考舉功名,平步青雲。一年一年的考,考的白了頭。如果說範進還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還是考上了。即使沒考上,他也有一個自己的家有妻子 有一個勢利的嶽丈,不至於餓死。而孔乙己則不同,他沒有家,性格好盜,又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它註定是一個悲劇人物,永遠也無法翻身。
作為一個讀書人,熟讀 詩 書 是孔乙己唯一本領,對那些粗魯的短衣幫說上兩句『之乎者也』,看著他們呆滯的表情,恐怕是「上大人孔乙己」最大的樂趣了吧!對了還要算上他教孩子時的樂趣。一個『回』字四種寫法,除了我還有誰知道。『回』,『回』——其實無論在短衣幫還是在小孩子眼中「上大人孔乙己」之是個無能的讀書人。是大家的笑料。雖然他認識四種『回』字,這種想法只是孔乙己不知道罷了。人們向他樂,他只知道人們尊敬他,心裡定是高興的。還是不要告訴他了,讓他保留屬於自己的唯一的點樂趣好了。
篇三:讀《孔乙己》有感
唯一一位站著喝酒的長衫文人,孔乙己 。
——題記
孔乙己有著高大的身材,臉色青白,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滿口的之乎者也也就是他的特點。
孔乙己是個讀書人,也是一個很好的秀才,可就是這麼好的秀才卻出生在了舊社會,一個很好的秀才就這樣泯滅了!上天對他很不公平,讀了一定的書,但成績不好,每一次的考試都落榜。
孔乙己穿著一件極為破舊的衣服,從來沒有洗補。但他總覺得自己是上等的人,比一般的地位要高,實際上,他也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只不過穿著長衫罷了!
孔乙己!一個可伶人,出生在了舊社會,我簡直是無法想像那時候的人對死亡竟然是那麼的輕描淡寫,那個時代的不知道什麼是愛!不知道關心別人是怎麼樣的感受,愛,這個字,已經被人遺忘了!
那個時代的人是那麼的冷漠,他們只關心錢包,就好像老闆想起孔乙己,也就是孔乙己欠的那十九文錢罷了。
這樣不怪他們,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的領導有關心在下的人民嗎?不沒有!他們或許沒有去看看人民的生活,或根本就不想管了!或者嫌太麻煩,根本就不想管了!他們都以金錢在上。
我讀了孔乙己這一篇文章,我明白了,他就是個可憐人!他不應該出生在那個年代!那個時代的人忽略了人情,漠視了人情!
篇四:讀《孔乙己》有感
從文章一開始介紹魯鎮酒點的格局,以及短衣幫、長衫客,可見當地的貧富懸殊,等級觀念強,這一下把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寫了出來。這更加導致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孔乙己本人是一個連秀才都沒考上的讀書人,因而在社會上的地位無足輕重,「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孔乙己本人的性格十分耐人尋味,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所以迂腐,他自身好喝懶做,不會營生,當然,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從他教「我」「回」字的四種寫法,經常說一些之乎者也,可見他受科舉毒害之深,然而,他也有一股讀書人的傲氣,從他看不起短衣幫,只偷書卻不欠帳可以看出。
他好喝懶做,迫於生計,所以去偷書。這是他的一個巨大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他的悲慘命運。
在他送小孩子茴香豆的過程中,他用手「罩」住碟子,雖然十分迂腐,但也可見其善良。
孔乙己在故事中有兩大階段,分別是被打前和被打後。被打前他至少還與別人狡辯,而被打斷腿後也不辯解,可見他的心理狀態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一點讀書人的尊嚴,他的身體就更不用說了。正是這個變化,更看出世態炎涼,例如,看客們看到了落魄的孔乙己仍然和以前一樣,孔乙己死後,掌柜只是惦記著他欠下的錢。
魯迅寫這篇文章,也就是為了揭露這些醜惡的社會,抨擊科舉制度。
篇五:讀《孔乙己》有感
孔乙己是誰?他是魯迅筆下的一個人物嗎?不,他不是,我們身邊也存在著不少孔乙已。而讓我們仔細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看客。有人說過,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相比,中國人是一條龍,日本人是一條蟲。而當一群人中國人和一群日本人相比時,中國人是一條蟲,日本人是一條龍。這句話的出現,就是因為中國存在太多太多的看客。
讀完孔乙已這篇文章,我沒有覺得好笑,而是覺得可悲,痛恨。可憐的孔乙已,痛恨這黑暗的社會。當時的社會,有著封建的思想,殘酷的官僚主義,社會階層分明。而當時可憐的不止是孔乙已,還有那些短衣幫。那些孩子,文中的小孩,才12歲就已經很勢力了,他們那原本應該如空靈寶石般的心靈,就被封建社會給汙染了,給鉗固住了。而那些短衣幫呢?他們貧窮,他們空虛,所以充當了看客,他們犧牲了別人的快樂,來換取自己那無聊的樂趣。我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有多麼的黑暗,我也不想知道,而現實生活中不也存在著看客嗎,現實確實比從前進步了,人們也不會像短衣幫對待孔乙已那樣對待身邊的人,而這種看客心理卻依然存在。
這個世界不需要太多的看客,願我們每個人都從小事做起,讓看客這個名詞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