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觀後感
2023-07-15 00:57:43 1
篇一:海洋天堂觀後感
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影片《海洋天堂》主要講述了一個患有絕症的父親和一個自閉症的22歲兒子相依為命,當爸爸王心誠知道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只只有幾個月命的時候,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安置好兒子大福。在短短的幾個月裡王心誠就教會大福很多的生活知識,讓他自己照顧好自己。最後王心誠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陪大福到海洋館裡遊泳度過了人生。
我覺得這故事很感人,一個患有絕症的爸爸竟然,做得比許許多多沒病沒痛的爸爸好,我佩服這一位有責任心的父親,他能夠用剩下的幾個月好好的照顧兒子,教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做家務……我並不知道天底下有多少個父親能做到,但是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因為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孩子有什麼不會的,肯定會有耐性地慢慢調教,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父愛如山,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時光,不和父母頂嘴、吵架。一定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篇二:《海洋天堂》觀後感
「穿過河流是海洋,穿過海洋是站在遠方的心的方向,張開愛的翅膀、、、、、、、」
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我剛看過不久的電影——「海洋天堂」。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大福患有先天性孤單症,是弱智兒童。大福的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在一場意外中喪生;而大福的爸爸——王心誠帶大福坐小船背井離鄉到一家海洋館做技工。王心誠在大福二十一歲時,檢查出患有肝癌,已經是晚期。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三四個月的時間了。王心誠立刻開始為大福以後的生活而作打算,訓練大福打雞蛋、煮雞蛋、開門、自己坐公交車回家,又給他找到了一家私人救濟院。在他的生命快結束時,他又辦成海龜,和他一起去遊泳,怕有一天自己走了,大福害怕,告訴他:「他就是一隻海龜,永遠永遠不離開他、、、、、、」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冼心靈;父愛如路,陪你走完人生。王心誠在生命之火燃盡的最後,還能設身處地的為兒子——大福著想,這不就是父愛的偉大嗎!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愛隨處可見:晚上等你睡著了爸爸悄悄過來,給你蓋上被子;每天,為你買來可口的飯菜;在你失敗的時候鼓勵你;在你哭泣的時候逗你開心;在有空的時候陪你下棋,在生活中關心你、愛護你、疼愛你、鼓勵你的不都是父親嗎?
父愛無邊,穿越生於死的界限,肝癌縱使能帶走王心誠的生命,卻帶不走他對兒子的愛。
篇三:海洋天堂觀後感
中國父母的偉大讓我們深深體會……然而中國有多少這樣被自閉症孩子折磨的父母,社會不承認接受他們,家庭也不是永遠的避風港,這樣的父母怎麼辦,這樣的自閉症患者又怎麼辦!
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個人身在其中都是一個成員,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平常的看待這些自閉症患者。那幾天看了一個視頻是關於中國自閉症孩子父母帶孩子求醫,北京上海南京,輾轉幾個城市,都沒有進展。有的父母絕望到拋棄家庭,有的父母卻乾脆忍氣吞聲,帶孩子回家,不做任何努力。他們都在抱怨攤上這樣的孩子是多麼的倒黴。這給我們社會一個重重的警示,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平和的看待他們!
在美國發達地區,對於自閉症患者,他們都有很完備的治療過程,對於訓練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的,而且都是正式的醫師和心理學家,以及訓練師。在我們中國,沒有這樣的條件,在電影裡我們也看到,那麼大是沒有人要的。我們該怎麼辦,放棄這些兒童和成人嗎?不能,他們也是父母生的,他們只是有病而已……
我特別想讓我們的國家多培育一些正式的醫師,正確關愛他們,用正確的方法對待他們,社會大眾也要很關愛和一視同仁他們,我們是有感情的動物,只要人人都拿出一點愛,自閉症患者會融入社會,不再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篇四 :海洋天堂觀後感 李柯林
今天,媽媽帶著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就叫《海洋天堂》。
有一個人叫大福,他從小就得了一種可怕的病,他的爸爸為了他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教會了大福很多的生活的本領。
大福很感謝他的爸爸,我明白我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有吃的有喝的,像大福一樣多可怕呀!我還知道了爸爸很愛自己的孩子,是個愛幫助人的好爸爸,我長大了會和大福的爸爸一樣的。
篇五:海洋天堂觀後感
深夜,坐在電腦前,看了《海洋地獄》,陌名的被打動著。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如許的父母默默的收入,只是我們在餬口中沒有發覺。
相信的此次的演譯,文章,李連杰在演技上都有所衝破,雖說李連杰是一代天王,但不斷都是以步履為主,相信這一部片子將是他的轉型之最好,但是關於文章而言也是,他把大福這一角色正文的很好。
當看到最初大福爸爸分開他之後,他一小我可以或許自力的做好他爸生前教他的一切,我相信一切看到那一刻的人都哭了,不是為大福悲傷,而是為大福感應沉著,雖然大福不克不及像一般人一樣表達本人的熱誠,可是他還記得他爸爸對他說的:「爸爸就是大海龜 。」最初,當他在海洋館底暢遊時,他真的把海龜 當作爸爸一樣,其實爸爸這個抽象早已在大福的心裡根深蒂固了,當他被送到劉校長介紹的處所後,一小我餬口時,他在心裡就不習氣了,只要當他爸爸到來時才幹撫平貳心中的不安,在睡覺時仍然不忘與父親手靠手。
雖然,非論我們餬口在什麼樣環境中,我們該當真心的感激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小我。
篇六:海洋天堂觀後感 鄭佳佳
海洋天堂這部電影 我看了之後很感動,大概內容是:
這部電影的主演是王心誠(李連杰飾)王大福(文章飾)。講的是王心誠的兒子王大福有孤僻症,而王心誠自己被查出身患絕症,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想給他的兒子找一個能安定他的地方,可是大多數都不收他,不是說他年齡太大,就是說不願意收這樣的人。王心誠很苦惱,他想著他死後他的兒子該怎麼辦,所以他就開始教他兒子任何知識。然而他的兒子學的效率很慢,王心誠很生氣,直到王大福認識一個女孩,他才慢慢的和那個女孩交流。由於王心誠在海洋館工作,專門管海洋水方面的,王大福也就很喜歡遊泳,成天再水裡呆著,在王心誠還有大約一個月的生命的時候王心誠聽到一個消息,同意王大福留在海洋館工作。王心誠高興得不行,為了讓他不會讓人當成傻瓜,王心誠開始教錢的大小和怎樣識別錢,防止他被人騙。王大福很不樂意學,還發脾氣。王心誠最終因為癌症死去,死前他對別人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兒子大福,讓後閉上眼睛,人們紛紛趕來祭拜,大福只看了他爸爸一眼就走了……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 ,我非常感動,王王心誠為了他的兒子王大福幹什麼都行。難怪現在都說母愛和父愛是最偉大的,這話一點沒錯。所以海洋天堂這部電影主要體現了父母親對我們的關愛,在父母親生活中除了他們的爸爸媽媽,第二重要的就是子女了。所以我們作為子女要孝順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舒舒服服的過每一天。這可不是光說不做的,一切從行動上來表達。我想,我的行動應該是學習上的進步,是父母親最大的幸福。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事從現在做起吧。我能行!
篇七:海洋天堂觀後感
以前下了電影《海洋天堂》,但是一直沒看,今天看了,感覺真的很好,很感人。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真是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他是天底下所有父親的榜樣,同時也是所有孩子的幸福。我記得電影中只有一處王心誠這個父親訓斥了兒子,他在教兒子拖地的時候,兒子一直沒學會,情急之下父親就訓斥兒子「你怎麼這麼笨呀?」,兒子以前從來沒有被父親訓過,於是兒子就哭了。父親看到兒子哭了,就又去安慰兒子。我覺得這部電影自始至終都很感人,尤其是以下幾處:
父親每天晚上都在兒子衣服上縫上標籤,生怕患孤獨症的兒子走丟了。
當兒子拿著馬戲團的球不給馬戲團的人時,父親把球從兒子手裡拿了出來,兒子生氣了就對著父親的肩 膀 咬, 可是父親仍然忍受著劇痛(此時他的病又犯了)並安慰兒子。
老院長得知父子倆的情況後,幫大福找到了一個好的安身地,儘管她行動不便。
父親扮演海龜陪兒子度過了快樂的幾天。
電影中也反映了天底下所有父母的期待。王心誠在知道自己即將離世時,也想著兒子能想自己。於是有一次在兒子快要睡著時,他問兒子,「如果有一天爸爸不能陪你了,你會想爸爸嗎」,可是兒子沒有回應,轉過身接著睡覺了,於是父親自言自語說「爸爸會想你的」。是呀,兒子雖然是孤獨症,但是父親仍然希望兒子能想自己。可是在父親的葬禮上,兒子始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電影的結局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完美,我以為大福的孤獨症會治好,沒準還能和那個鈴兒在一起。不過還好大福也可以生活自理了,這樣父親在酒泉之下也能得到安慰了。
電影中的父親只是天底下所有平凡而偉大的父母的一個縮影,父母總是給予孩子100%的關愛,但是我們也要記得向父母表達我們的關愛,讓父母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愛,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而不僅僅是物質上幸福。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篇八:海洋天堂觀後感
茫茫的大海上,小船在緩緩地搖擺,大福伸著手像是在跟大海招手一樣,帶著天真的笑容,旁邊坐著他的父親,背景是湛藍的天空,任誰都會覺得這是一幅溫馨的畫面。
隨著鏡頭的移動,漸漸看到了大福和他父親綁在一起的鐵索……「撲通」……大福和他父親一起沉入了海底,溫馨的畫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溺水者的痛苦和冰冷黑暗的海底。
大福是一名孤獨症患者,但卻水性極好。父親在海洋館工作,而他則在海洋館的水裡盡情地遊泳,跟海豚打招呼。他總是搖著一隻手,臉上帶著無邪的笑容,暢遊在水中。
片中,李連杰扮演的父親是一位癌症患者,沒有多久的生命,在餘下的生命裡,他要為沒能力自理的兒子打點好一切,教他做簡單的生活自理。父親在教兒子煮雞蛋,站在爐邊,「一,二,三……」地數著雞蛋熟的時間,兩個人像鐘擺一樣,一搖一擺地在爐邊 搖來擺去,做著屬於他們之間的遊戲。
雖然最後父親還是逝去,但大福已經能夠自己生活,自己穿衣,自己煮雞蛋,自己搭公車去海洋館,就如父親教他的那樣,收拾屋子……
在生命的最後,父親扮成一隻海龜,問兒子「大福,爸爸 要是不能陪你了,你會想我嗎?」告訴兒子「大福,看到海龜,就要想到爸爸……」。回答他的,是大福無邪的笑容,不知他聽懂了沒有。但在父親逝去後,在海洋館中,大福依舊在遊泳,但漸漸地,他爬上了一隻大海龜的背上,笑得很開心,是不是想起父親的話,知道父親一直陪在他身邊呢?
像所有關心子女的父母一樣,片中的父親也捨不得兒子,但他沒有選擇,只能儘自己的力量,去讓兒子生活得更好。影片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煽情的畫面,反而處處流露一種暖暖的溫馨,有鄰居阿姨的關愛,有院長的照顧,有玲玲的關懷,有館長的照顧。生活即使給了他們磨難,但依舊有給他們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