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排汙引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7:34: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閥門排汙引出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閥門排汙引出結構,主要由閥體、直角彎頭、鋼管、小球閥等組成,現有的閥門排汙引出結構具有以下缺點:在閥門搬運過程和在小球閥的開關過程中,容易引起鋼管彎曲,直角彎頭和閥體連接部位鬆動等問題,從而引起閥門排汙口洩漏,增加了閥門外漏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閥門排汙引出結構,提高閥門排汙結構的穩定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閥門排汙引出結構,包括閥體、直角彎頭、鋼管、支承筋、託管套和排汙閥,所述鋼管一端通過直角彎頭與閥體底部連接,鋼管另一端與排汙閥連接,所述鋼管水平設置,所述託管套套裝在鋼管上,所述支承筋一端與託管套連接,支承筋另一端與閥體連接,所述閥體、直角彎頭、鋼管內部相通。
進一步的,所述直角彎頭一端與閥體焊接連接,直角彎頭另一端與鋼管焊接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鋼管與排汙閥焊接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筋與閥體焊接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筋與託管套焊接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筋為板狀。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筋與鋼管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排汙閥為球閥。
優選的,所述排汙閥為小球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託管套與支承筋對鋼管起到保護與支撐的作用,可防止在搬運以及排汙閥的啟閉過程中,鋼管發生彎曲而影響閥門排汙性能;同時避免直角彎頭與閥體連接部位鬆動,防止閥門排汙口洩漏,降低閥門外漏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閥體、2-直角彎頭、3-鋼管、4-支承筋、5-託管套、6-排汙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閥門排汙引出結構,包括閥體1、直角彎頭2、鋼管3、支承筋4、託管套5和排汙閥6,鋼管3一端通過直角彎頭2與閥體1底部連接,鋼管3另一端與排汙閥6連接,鋼管3水平設置,託管套5套裝在鋼管3上,支承筋4一端與託管套5連接,支承筋4另一端與閥體1連接,閥體1、直角彎頭2、鋼管3內部相通。
在閥體1底部開孔,然後在該孔處焊接直角彎頭2,直角彎頭2另一端與鋼管3焊接連接。將託管套5套裝在鋼管3上,將支承筋4一端與託管套5焊接,支承筋4另一端與閥體1焊接,再將鋼管3與排汙閥6焊接連接。排汙閥6選擇球閥,作為優選,排汙閥6為小球閥。支承筋4為板狀,支承筋4與鋼管3垂直。本實用新型託管套與支承筋對鋼管起到保護與支撐的作用,可防止在搬運以及排汙閥的啟閉過程中,鋼管發生彎曲而影響閥門排汙性能;同時避免直角彎頭與閥體連接部位鬆動,防止閥門排汙口洩漏,降低閥門外漏的風險。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