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到底有多寵愛晉陽公主?她的駙馬是誰?
2023-07-18 08:13:27 1
重男輕女是中國封建時代常態,甚至於在現代也有不少家庭是這樣。但是歷史上卻有一位公主,寵愛遠超皇子,甚至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由帝王親養的公主。
這位得帝王極致寵愛的公主,就是唐太宗最小的嫡女——晉陽公主。知道了主人公的名號,那麼問題來了,晉陽公主到底有多受寵呢?
首先最大的證據,就是晉陽公主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可考的由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唐會要》:「晉王及晉陽公主,幼兒偏孤,上親加鞠養」。
晉陽公主是最小的嫡女,長孫皇后後來因病去世,晉陽公主才兩三歲的年紀。唐太宗心疼幼小的晉陽公主早早的失去了母親,因此出乎世人意料的將公主帶在身邊撫養。
再從公主的名號來看,寄託了唐太宗如一名普通父親一般,希望自己的愛女能如意美滿的美好祝願。
公主字明達,小號兕子,封號「晉陽」。
首先「明達」是佛教常見詞彙,明為「三明」,達為「三達」。「明達」象徵著智慧,對世事了悟通達。為公主取這個字,應該寄託了唐太宗希望自己女兒聰明伶俐的祝願。
「兕子」,是一種古代異獸、神獸。《山海經》記載:「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有說是小犀牛,也有說是一種與犀牛並列的動物。不過不管是哪種動物,都身體壯碩兇猛。唐太宗為女兒起這麼個小名,是希望公主能遠離疾病,一生康健,像「兕」那樣健康成長。
「晉陽」,唐朝的龍興要地,在唐朝意義特殊,重要性應當只比京都差一點。唐太宗給自己的愛女封號「晉陽」,可見對其寵愛和重視。
長孫皇后去世之時,晉陽公主還小,所以並不記事。加之又有父親的疼寵,所以晉陽公主並不知道失去母親意味著什麼。等長到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晉陽公主才明白了母親的含義。
自此之後,晉陽公主常常思念母親。唐太宗了解愛女心思,所以每次出巡都會帶著晉陽公主,告訴她有關母親的地方和一切。
唐太宗寫的一手好字,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晉陽公主也開始喜愛書法。加之有父親的教導,晉陽公主的字漸漸的有了父親的風範。甚至後來,兩人寫同樣的字,拿去給大臣看,大家都不能分辨。
模仿帝王的筆跡,一直以來都是大忌。但是到晉陽公主這兒卻沒什麼,甚至唐太宗還覺得十分驕傲,由此可見公主在唐太宗心裡的特殊地位。
唐太宗後世評價雖然很高,說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善於納諫的皇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唐太宗脾氣好,直言上諫的大臣經常惹怒他,以至於差點被殺。其中典型,就是魏徵。
唐太宗發怒之時,長孫皇后總能及時全為,使得唐太宗沒有做出錯事。在長孫皇后去世,幾個姐姐也相繼出嫁之後,這份重任最後落在了晉陽公主身上。
而唐太宗因為寵愛女兒,每每看見女兒都忍不住露出歡顏,早忘了生氣的事兒。當時有人評價,小小年紀的晉陽公主有文德之風。
那麼如此一個乖乖女兒,唐太宗又會給她選擇怎樣一位佳婿呢?這大概是唐太宗一生之痛!
為何這樣說?因為晉陽公主並沒有長到及笄的年齡就去世了。晉陽公主去世的時候,年僅十二歲,唐太宗永遠都看不到她出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