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5:31:36 2
專利名稱: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屬於氣浮機進料系統技術設計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氣浮機進料裝置與氣浮機之間採用直連的方式,常用的氣浮機進料裝置為螺旋加料器,在進料過程中,由於氣浮機內真空引力的作用,會出現因堆積的物料多少的不同,物料被不均勻的吸入氣浮機內,導致氣粉效果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避免在加料過程中出現物料堆積的現象,從而導致物料被不均勻的吸入氣浮機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包括氣浮機和螺旋加料器,其特徵在於在螺旋加料器的物料出口與氣浮機物料進口之間設置有接料機構。其中,本實用新型優選所述接料機構為漏鬥,漏鬥上端對應螺旋加料器的物料出口設置,漏鬥下端與氣浮機物料進口連接。除上述所述接料機構外,接料機構還可以為矩形槽,矩形槽上開口處對應螺旋加料器的物料出口設置,矩形槽底部設置有連接管,連接管上端與矩形槽相通,其下端與氣浮機物料進口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時,先通過螺旋加料器均勻旋轉向接料機構進行加料,然後啟動氣浮機,此時由於接料機構內一直處於有物料階段,物料會在氣浮機內真空引力的作用下,均勻地從氣浮機物料進口進入,故有效地避免了因加料過程中出現物料堆積的現象,從而導致物料被不均勻的吸入氣浮機內,導致氣粉效果不好。
圖I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螺旋加料器2、氣浮機3、漏鬥4、連接管5、矩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包括氣浮機2和螺旋加料器1,在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與氣浮機2物料進口之間設置有接料機構。[0015]本實施例中,所述接料機構為漏鬥3,漏鬥3上端對應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設置,漏鬥3下端與氣浮機2物料進口連接。使用時,先通過螺旋加料器I均勻旋轉向漏鬥3進行加料,然後啟動氣浮機2,此時由於漏鬥3內一直處於有物料階段,物料會在氣浮機2內真空引力的作用下,均勻地從氣浮機2物料進口進入。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將所述接料機構改為矩形槽5,矩形槽5上開口處對應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設置,矩形槽5底部設置有連接管4,連接管4上端與矩形槽5相通,其下端與氣浮機2物料進口連接。其它同實施例一。使用時,先通過螺旋加料器I均勻旋轉向矩形槽5進行加料,然後啟動氣浮機2,此時由於矩形槽5內一直處於有物料階段,物料會在氣浮機2內真空引力的作用下,均勻地通過連接管4,然後從氣浮機2物料進口進入。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包括氣浮機(2)和螺旋加料器(1),其特徵在於在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與氣浮機(2 )物料進口之間設置有接料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料機構為漏鬥(3 ),漏鬥(3 )上端對應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設置,漏鬥(3 )下端與氣浮機(2 )物料進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料機構為矩形槽(5 ),矩形槽(5 )上開口處對應螺旋加料器(I)的物料出口設置,矩形槽(5 )底部設置有連接管(4),連接管(4)上端與矩形槽(5)相通,其下端與氣浮機(2)物料進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氣浮機的進料系統,屬於氣浮機進料系統技術設計領域,包括氣浮機和螺旋加料器,其特徵在於在螺旋加料器的物料出口與氣浮機物料進口之間設置有接料機構。通過本實用新型,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時,先通過螺旋加料器均勻旋轉向接料機構進行加料,然後啟動氣浮機,此時由於接料機構內一直處於有物料階段,物料會在氣浮機內真空引力的作用下,均勻地從氣浮機物料進口進入,故有效地避免了因加料過程中出現物料堆積的現象,從而導致物料被不均勻的吸入氣浮機內,導致氣粉效果不好。
文檔編號B65G53/24GK202670748SQ20122029357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張文軍, 孫永康, 王峰 申請人:淄博包鋼靈芝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