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08:33: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的技術領域,特別是填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化學工程中,填料是指裝於填充塔內的惰性固體物料,例如鮑爾環和拉西環等,其作用是增大氣-液的接觸面,時其相互強烈混合。其往往放置在填料塔內。現有的填料效果不夠理想,不能夠很好的發揮作用。現有的填料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散開,影響到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能夠使填料不易散開,保證了使用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包括外環、第一內直板、第二內直板,所述外環上存在有一縫隙,縫隙一側連有第一內直板,縫隙另一側連有第二內直板,所述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均位於外環所圍區域內,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相互交叉,第一內直板在交叉處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第二內直板在交叉處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的尾部均設有一開口向下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上均設有若干第三開口窗,第三開口窗上連有第三舌葉,所述外環上設有兩個第一開口窗和若干第二開口窗,第一開口窗上連有第一舌葉,一個第一舌葉卡在第一內直板上的第三卡槽上,另一個第一舌葉卡在第二內直板上的第三卡槽上,第二開口窗上設有若干第二舌葉。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舌葉位於外環所圍區域內,第一舌葉呈圓弧形,第一舌葉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開口窗的兩端。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舌葉位於外環所圍區域內,第二舌葉呈直線形或弧形。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舌葉位於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所夾的角所在區域內,第三舌葉呈直線形或弧形。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舌葉、第二舌葉和第三舌葉邊緣上均設有若干尖刺狀凸起。
作為優選,所述外環、第一內直板、第二內直板、第一舌葉、第二舌葉和第三舌葉為一體式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深度均為外環高度的一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第一內直板和第二內直板相互交叉,提高了填料的牢固度,不易散開;第一舌葉配合第三卡槽進一步提高了填料的牢固度,不易散開;第一舌葉、第二舌葉和第三舌葉的設置使得填料能更好的增大氣-液的接觸面,提高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的第一內直板示意圖。
圖中:1-外環、2-第一內直板、3-第二內直板、10-縫隙、11-第一開口窗、12-第一舌葉、13-第二開口窗、14-第二舌葉、20-第一卡槽、21-第三卡槽、30-第二卡槽、31-第三開口窗、32-第三舌葉。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包括外環1、第一內直板2、第二內直板3,所述外環1上存在有一縫隙10,縫隙10一側連有第一內直板2,縫隙10另一側連有第二內直板3,所述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均位於外環1所圍區域內,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相互交叉,第一內直板2在交叉處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卡槽20,第二內直板3在交叉處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二卡槽30,所述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的尾部均設有一開口向下的第三卡槽21,所述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上均設有若干第三開口窗31,第三開口窗31上連有第三舌葉32,所述外環1上設有兩個第一開口窗11和若干第二開口窗13,第一開口窗11上連有第一舌葉12,一個第一舌葉12卡在第一內直板2上的第三卡槽21上,另一個第一舌葉12卡在第二內直板3上的第三卡槽21上,第二開口窗13上設有若干第二舌葉14,所述第一舌葉12位於外環1所圍區域內,第一舌葉12呈圓弧形,第一舌葉1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開口窗11的兩端,所述第二舌葉14位於外環1所圍區域內,第二舌葉14呈直線形或弧形,所述第三舌葉32位於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所夾的角所在區域內,第三舌葉32呈直線形或弧形,所述第一舌葉12、第二舌葉14和第三舌葉32邊緣上均設有若干尖刺狀凸起,所述外環1、第一內直板2、第二內直板3、第一舌葉12、第二舌葉14和第三舌葉32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第一卡槽20和第二卡槽30的深度均為外環1高度的一半。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一種不易散開的填料在工作過程中,第一內直板2和第二內直板3相互交叉,提高了填料的牢固度,不易散開;第一舌葉12配合第三卡槽21進一步提高了填料的牢固度,不易散開;第一舌葉12、第二舌葉14和第三舌葉32的設置使得填料能更好的增大氣-液的接觸面,提高性能。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後的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