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編碼貼籤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21:34:01 2
專利名稱:一種編碼貼籤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製藥、食品、機械、電器、服裝等行業生產產品加貼編碼用的貼籤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製造行業生產過程中,比如製藥、電器等行業,常有一些產品需在生產過程中賦上標識區分,但不能用打碼、噴碼、燙印等方式編號,需手工貼上標籤或用顏色標識區分。特別是大輸液產品行業,為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提高工人的責任心,在完成對單件產品的燈檢工作後,常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對產品劃線區分。記錄筆劃線不僅影響產品的外觀,而且容易因外部因素的影響造成色筆顏色褪化模糊,不便追蹤。同時,手工劃線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產品製造成本高,無法適應快速、高效、規模化生產需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先進、效率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外形美觀的編碼貼籤機。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編碼貼籤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有步進電機、 壓帶輪、標號輪、收帶輪姊、收帶輪1#、出標刀,在標號輪、出標刀之間設置有2個過渡輪,在壓帶輪上設置有壓帶調節手柄,在出標刀的出標刀口設有光纖傳感器,步進電機通過軸與收帶輪1#相連接,步進電機通過皮帶與標號輪相連接,所述壓帶輪、標號輪、出標刀、過渡輪、收帶輪2#、收帶輪1#組成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所述PLC控制器與步進電機及光纖檢測構成閉環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由於有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用於產品加貼標識時,具有標識粘貼牢固,外形美觀,效率高的優點,大大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綜合競爭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系統圖;圖中,1是支承板,2是標號輪,3是標號籤帶,4是過渡輪、5是出標刀,6是出標刀口,7是光纖傳感器,8是壓帶調節手柄,9是壓帶輪,10是收帶輪1#,11是收帶輪2#,12是步進電機,13是PLC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並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由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編碼貼籤機包括有步進電機12、壓帶輪9、標號輪2、收帶輪姊11、收帶輪1#10、出標刀5、PLC控制器13、光纖傳感器7,在標號輪2、出標刀5之間設置有2個過渡輪4,在壓帶輪9上設置有壓帶調節手柄8,在出標刀的出標刀口 6設有光纖傳感器7,步進電機12通過軸與收帶輪1#相連接,步進電機12通過皮帶與標號輪2相連接,其中壓帶輪、標號輪、出標刀、過渡輪、收帶輪姊、收帶輪1#組成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從圖2可知,步進電機12、光纖傳感器7、PLC控制器13組成閉環控制系統。工作方式自動編碼貼籤時,先通過壓帶調節手柄8來調節好標號籤帶張緊程度。 啟動設備,當光纖傳感器7檢測到標籤帶3上無標籤時,步進電機12開始轉動,通過皮帶傳動,帶動標號輪2轉動,標號籤帶3運行一定距離,在出標刀5的出標刀口 6處出籤,同時光纖傳感器7再次檢測到有標籤,步進電機12繼續旋轉設定長度後停止動作,標號籤帶3運行停止。這樣通過光纖傳感器7的反覆檢測,標號籤帶3不斷起停,使出標號籤的整個過程具有連貫性、可靠性;當壓帶輪9轉動時,收帶輪也同時轉動,標號籤帶3便自動回收在收帶輪2 # 11上。所有動作均由PLC控制器13控制,動作連貫、準確、可靠。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實施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編碼貼籤機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 一種編碼貼籤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有步進電機、壓帶輪、標號輪、收帶輪姊、收帶輪 1#、出標刀,在標號輪、出標刀之間設置有2個過渡輪,在壓帶輪上設置有壓帶調節手柄,在出標刀的出標刀口設有光纖傳感器,步進電機通過軸與收帶輪1#相連接,步進電機通過皮帶與標號輪相連接,所述的壓帶輪、標號輪、出標刀、過渡輪、收帶輪姊、收帶輪1#組成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所述的PLC控制器與步進電機及光纖檢測構成閉環控制系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編碼貼籤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有步進電機、壓帶輪、標號輪、收帶輪2#、收帶輪1#、出標刀,在標號輪、出標刀之間設置有2個過渡輪,在壓帶輪上設置有壓帶調節手柄,在出標刀的出標刀口設有光纖傳感器,步進電機通過軸與收帶輪1#相連接,步進電機通過皮帶與標號輪相連接,所述的壓帶輪、標號輪、出標刀、過渡輪、收帶輪2#、收帶輪1#組成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採用PLC控制器與步進電機及光纖檢測構成閉環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由於具有PLC及步進電機控制的自動編碼貼籤機構和標號籤帶回收機構,用於產品標識時,具有標識粘貼牢固,外形美觀,效率高的優點,減少了人力資源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綜合競爭力。
文檔編號B65C5/00GK201942022SQ20112002140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4日
發明者伍海英, 曾南 申請人:湖南科倫製藥有限公司